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65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具有层状结构,所述复合无纺布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克重为0.5~20g/m2,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由于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中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复合无纺布厚度方向上各纤维之间产生的间隙是无规律排列的,使得大颗粒的液体很难从该间隙渗透,但气体却很容易从该间隙穿过,从而达到透气、隔液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
,尤其涉及应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用的一种透气、隔液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次性吸收制品由面层、吸收芯层和底膜构成,其中底膜位于一次性吸收制品最外层,作用是防止吸收的体液渗漏,因此,底膜通常为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包括透气薄膜和透气复合膜两种。透气薄膜是在原料树脂中加入无机填料,利用在拉伸过程中无机填料与正在定型的塑料膜基体结合处形成微孔,该微孔孔径非常细(约为0.01

10微米),只能透过粒径为0.4nm的水蒸汽分子,而不能透水。透气复合膜是通过流延复合或胶复合的方式将透气薄膜和无纺布进行复合。但由于透气膜上的微孔很小,透气性有限,并且和吸收芯层复合在一起时,复合用的热熔胶很容易将微孔堵塞,透气性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将透气膜或透气复合膜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底膜后,穿戴时会产生湿闷、潮湿的感觉,并且长时间穿戴还易产生滋生细菌、过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好、隔液性优良的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克服现有产品及生产方法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具有层状结构,所述复合无纺布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所述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0.5~20g/m2,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
[0006]所述第一层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
[0007]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单层超细纤维网或多层超细纤维网。
[0008]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1~5g/m2。
[0009]所述复合无纺布的透气度为700~1500L/m2/s。
[0010]所述复合无纺布的耐静水压值为150~300cmH2O。
[0011]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相粘附的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层。
[0012]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一层无纺布粘附的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
[0013]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4](1)第一层无纺布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经导辊进入复合工序;
[0015](2)复合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经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后进入熔喷纺丝装置,在熔喷纺丝装置中利用热气流将从喷丝板的喷丝孔中喷出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细流吹散成纤
维直径≤10μm的纤维束,从而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进而成型为超细纤维网片材,并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从而形成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0016]所述的步骤(2)中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并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后,再依次进入2~5组熔喷纺丝装置,在所述超细纤维网上层叠粘附多层超细纤维网从而形成多层的超细纤维网状片材。
[0017]所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第三层无纺布,第一层无纺布和第三层无纺布相对而设并分别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经导辊进入复合工序;所述的步骤(2)中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从第一层无纺布和第三层无纺布之间进入,并同时附着在位于超细纤维网两侧面的第一层无纺布和第三层无纺布表面上,从而形成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和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层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0018]所述的步骤(2)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然后经导辊进入第二复合工序,经熔喷纺丝装置形成的超细纤维网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无纺布另一表面上,从而形成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包含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堆叠而成,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复合无纺布厚度方向上各纤维之间产生的间隙是无规律排列的,使得大颗粒的液体很难从该间隙渗透,但气体却很容易从该间隙穿过,从而达到透气、隔液的效果,并且通过调节纤维直径大小或纤维层数多少来实现不同额透气性和隔液性,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用于吸收制品外层,用于吸收制品隔边等。同时,通过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来实现透气、隔液效果,既减少了传统透气薄膜的塑性,也增加了复合无纺布的柔软性。而第一层无纺布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复合无纺布的手感,也提高了复合无纺布的拉伸强度,并且第一层无纺布和第二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之间是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一起的,避免了热熔胶沿孔隙渗出既影响柔软性,也会影响复合无纺布的透气性。同时,生产一步成型,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 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0021]图2 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0022]图3 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0025]图6 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1,第一层a1,第二层b1,导辊G1,螺杆挤出机A1,熔喷纺丝装置B1,热气流C1,喷丝板D1,纤维束c1;
[0031]【实施例2】
[0032]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2,第一层a2,第二层b2,导辊G2,螺杆挤出机A21,熔喷纺丝装置B21、B22、B23、B24,热气流C21,喷丝板D21,纤维束c21;
[0033]【实施例3】
[0034]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3,第一层a3,第二层b3,第三层d3,导辊G31、G32 螺杆挤出机A3,熔喷纺丝装置B3,热气流C3,喷丝板D3,纤维束c3;
[0035]【实施例4】
[0036]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4,第一层a4,第二层b4,第三层d4,导辊G4、H4,螺杆挤出机A41、A42,熔喷纺丝装置B41、B42,热气流C41,喷丝板D41,纤维束c41、c4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具有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并所述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0.5~20g/m2,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单层超细纤维网或多层超细纤维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1~5g/m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的透气度为700~1500L/m2/s。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的耐静水压值为150~300cmH2O。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相粘附的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层。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一层无纺布粘附的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9.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第一层无纺布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经导辊进入复合工序;(2)复合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经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后进入熔喷纺丝装置,在熔喷纺丝装置中利用热气流将从喷丝板的喷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吉祥郑庆中武丹聘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