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35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50
本公开涉及临床骨科修复领域。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支撑体,其具有大致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形成有贯通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以及人工骨,其填充于支撑体的通孔且从通孔突出而形成突起部,人工骨包括可降解的聚合物和骨头助长材料。在本公开中,突起部能够与椎间更好地接触,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椎间融合器固定于椎骨之间,抑制融合器与椎骨在横向方向(即沿着与腰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位或脱落。另外,人工骨包括可降解的聚合物和骨头助长材料,因此有利于融合器降解,并且与椎骨更好地形成融合结构。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filled with artificial b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
本公开涉及临床骨科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现代都市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为代表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上述病情在初期阶段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理疗等。然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需要考虑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椎骨融合术来抑制患者病情的加重。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超过1/3或者出现下肢麻木、活动困难、大小便无力等情况时,这时保守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已不明显,此时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椎骨融合术。在椎骨融合术中,通过把椎骨间突出的椎间盘摘除,然后在椎骨间植入椎间融合器以诱导椎骨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在椎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椎间融合器在手术后被长期置入人体内,因此椎间融合器的结构、制造技术、质量等因素都对椎骨融合术的术后效果起重要的作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腰椎间融合器,由上下贯通的融合器本体以及被融合器本体包围所形成的植骨区组成;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密集设置有通孔。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脊柱融合器,该脊柱融合器包括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至少部分包括:孔隙状结构。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椎间融合器中,直接将融合器放置在椎骨之间,例如在患者运动的过程中,椎骨与融合器在横向方向(即沿着与腰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有可能会存在相对滑移,导致融合器从椎骨发生位移或脱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625564A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6913406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等在研究现有技术的问题时发现,如何将椎间融合器更好地固定于椎骨间是目前现有技术中仍需改善的方面。本专利技术人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通过优化融合器的结构,将合适的人工骨填充于融合器中并且形成突起部,能够将融合器更好地固定于椎骨间。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状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被固定于椎骨间的椎间融合器。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支撑体,其具有大致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形成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以及人工骨,其填充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通孔且从所述通孔突出而形成突起部,所述人工骨包括可降解的聚合物和骨头助长材料。在本公开中,在支撑体形成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在多个通孔中还填充有人工骨,并且人工骨从通孔突出而形成突起部,在这种情况下,突起部能够与椎间更好地接触,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椎间融合器固定于椎骨之间,抑制融合器与椎骨在横向方向(即沿着与腰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位或脱落。另外,人工骨包括可降解的聚合物和骨头助长材料,因此有利于融合器降解,并且与椎骨更好地形成融合结构。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支撑体还具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主通孔,所述主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支撑体的材料,增加使用的人工骨材料,从而减少体内排异反应。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突起部包括从所述上表面突出的上突起部和从所述下表面突出的下突起部。在这种情况下,当椎间融合器被置入椎骨间时,突起部能够分别与上椎骨、下椎骨接触以将椎间融合器更好地固定在椎骨间,防止椎间融合器从椎骨间移位或脱落。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突起部为尖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突起部与椎骨产生更好的接触,以将椎间融合器更好地固定在椎骨间,防止椎间融合器从椎骨间移位或脱落。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支撑体由多孔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椎间融合器接近骨骼的结构,形成气血通路,有利于骨骼连续生长。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多孔材料的孔径为50μm至500μ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椎间融合器的结构更贴近人体骨骼的结构,更有利于骨骼连续生长。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支撑体的孔隙率为50%至9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保证支撑体有足够强度的同时,减少制造支撑体时所使用的材料,减少人体排异反应,同时,能够增加椎骨融合器中所填充的人工骨的体积,促进骨头生长。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支撑体的材料包括钛、钛基合金、钴基合金、镍铬不锈钢、钽、铌、金、银、钯、铂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突起部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上表面和/或所述下表面突出1mm至3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使椎间融合器被固定在椎骨间的同时,避免因突起部过于突出而影响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支撑体为外形呈大致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拉伸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椎间融合器更容易贴合于椎骨间,为椎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通孔呈正六棱柱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支撑体中形成蜂窝结构,由于蜂窝结构能够降低应力集中,使支撑体内部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能够在保证支撑体有足够的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制造支撑体时所需要的材料。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在所述支撑体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分别形成为与椎骨形状匹配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椎间融合器能够更好地嵌入椎骨之间,并与椎骨贴合,为椎骨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同时可以防止其在椎骨间位移或脱落。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支撑体由选自3D打印、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加工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提高椎间融合器的加工精度。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人工骨与所述支撑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与支撑体之间接触的表面能够产生弹性压力,从而使人工骨与支撑体紧固的联接。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人工骨的材料选自生物陶瓷、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复合材料、纳米人工骨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病人的自体骨,对病人造成更多痛苦,并能够诱导骨头生长。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被固定于椎骨间的椎间融合器。附图说明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放置在椎骨之间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支撑体与人工骨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撑体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撑体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撑体沿剖面线A-A'方向截取的剖面立体图。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撑体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骨的例子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骨的变形例1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骨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其具有大致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形成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以及人工骨,其填充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通孔且从所述通孔突出而形成突起部,所述人工骨包括可降解的聚合物和骨头助长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其具有大致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形成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以及人工骨,其填充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通孔且从所述通孔突出而形成突起部,所述人工骨包括可降解的聚合物和骨头助长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还具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主通孔,所述主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包括从所述上表面突出的上突起部和从所述下表面突出的下突起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为尖端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由多孔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珏孙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