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击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295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击发设备,包括基架、第一运动部件、限位件、第二运动部件、联动部件以及复位机构。击发设备初始处于上一次击发之后的可击发状态;在联动部件的作用下,将操作部件的转动支点由第二铰接点转化到第一铰接点,击发设备由可击发状态转换为失效状态;在复位机构作用下,将操作部件的转动支点由第一铰接点转换为第二铰接点,击发设备由失效状态转换为可击发状态,从而实现击发设备交替地处于可击发状态和失效状态,击发设备不会连续地发生两次击发,从而使得击发设备可重复利用。另外,在击发设备使用之前,可以对击发设备进行试击发的过程,对击发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测试。

A Kind of Shoo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击发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击发设备。
技术介绍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具有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吻合器根据功能和结构分为圆管型吻合器、直线型缝合器、腔镜吻合器等,其中圆管型吻合器用于各种腔道的吻合,通过在腔道组织内击入缝钉,使得两层腔道组织缝合在一起,同时内置的环形刀切除多余的组织,形成圆形的吻合口,完成腔道的吻合。目前主要应用于食管、胃、肠等消化道的吻合,以及包皮环切与痔疮环切后的吻合。为了防止吻合器在手术中连续击发两次,中国专利文献CN1785127A公开的吻合器中设置了防二次击发装置,其中,外科用圆管型装订仪,其包括装订仪本体、装订头、击发机构、传动调节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击发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把手与外壳,把手与外壳铰接在装订仪本体上,外壳内部设有挡块,把手上设有凸块;传动调节机构包括丝杆和调节旋钮,丝杆前端与装订头连接,后端与调节旋钮螺纹连接。保险机构包括保险杆与拉片,保险杆的底部具有保险块,顶部具有指针,装订仪本体对应指针的位置处设有指示窗口,保险杆中部铰接在装订仪本体内壁上,保险杆与复位弹簧连接,复位弹簧使得保险杆具有绕其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拉片前端分为三片,中间一片的前端设有拉钩,两侧两片滑动设置在装订仪本体内壁面的导向槽中,拉片的尾部固定套设在丝杆上,初始状态下,拉钩钩在保险杆的凸台上。在使用中,初始状态时,保险杆底部上的保险块抵靠在外壳内的挡块处,使得把手无法压下击发,处于自动保险状态;手术中,旋转调节旋钮带动丝杆向调节旋钮方向运动,丝杆带动与其连接的拉片运动,拉片上的拉钩拉动保险杆上的凸台从而使保险杆绕其铰接点顺时针转动,保险杆上的保险块与把手外壳内的挡块完全脱离,此时处于可击发状态;压下把手击发时,把手上的凸块将拉片的中间一片顶开并使拉片变形,从而使得拉片上的拉钩远离保险杆上的凸台,拉钩失去对保险杆的限位作用,击发完成后松开把手,保险杆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保险杆上的保险块再次抵靠在把手外壳内的挡块处,使得把手无法压下,起到防止二次击发的功能。但是,上述的吻合器,在击发完成后,由于拉片变形不会自动复位,即拉片失去了驱动保险杆再次转动的功能,使得保险杆上的保险块会持续抵靠在外壳内的挡块处,吻合器持续处于无法击发的保险状态,所以该圆管型装订仪无法重复使用,其可靠性无法通过手术前进行试验性击发的方式来检测,会导致手术中出现失效的击发过程,引起手术失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击发设备的防二次击发装置引起击发设备无法重复利用;及使用前无法对击发设备进行试验性检测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击发设备,包括基架;第一运动部件,在相对所述基架的起始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操作部件,具有对所述第一运动部件施加趋向所述作用位置的作用力的抵接点;限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上;第二运动部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相抵接,所述第二运动部件构成所述操作部件的支点;联动部件,在相对于所述基架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用于解除所述限位件对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的限位,所述第一运动部件构成所述操作部件的支点,所述第二运动部件在移动状态;复位机构,在所述移动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转换到固定状态,及驱动所述联动部件复位到所述第一位置。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操作部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上,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上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击发设备还包括支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上,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上形成第二铰接点;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第二铰接点构成所述操作部件的支点;在所述移动状态,所述第一铰接点构成所述操作部件的支点。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上开设有限位区域;所述联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部件和所述第二运动部件联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限位件插接在所述限位区域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脱离所述限位件。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的一端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靠近所述第一运动部件的一端呈敞开口;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面上沿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的径向突出成型有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敞开口相对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围成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形成所述限位区域。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的一端上;在所述作用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的所述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运动部件的所述一端的端面脱离。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还包括第二复位件,其给所述第二运动部件施加第二偏压力,以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限位件插接在所述限位区域;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联动部件上具有第二配合部;在所述联动部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倾斜的导向面配合,所述联动部件在所述导向面处产生与所述第二偏压力相反的抵压力。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联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对的外壁面上开设有凹陷部,相应地至少在所述凹陷部上靠近所述第一运动部件的一侧形成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之间通过第三导向面过渡连接;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构成所述第二配合部。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同向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运动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基座外,并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形成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复位件安装在所述活动空间内。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的内壁面上成型有台阶面和第一凸起,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通过第一导向面过渡连接;所述台阶面和所述第一凸起构成所述第一配合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配合部搭接在所述台阶面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的所述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并抵靠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上的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给所述第一运动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一侧的第一偏压力。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三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并抵靠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上,并给所述第二运动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运动部件一侧的第三偏压力;第一驱动件,在相对于所述基架的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可滑动设置;受力件,设置在所述联动部件的外壁面上;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朝向所述第四位置滑动时,其给所述受力件施加拨动力来驱使所述联动部件复位到所述第一位置。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受力件上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端面呈由所述第一驱动件向所述第一运动部件方向倾斜的第二导向面;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朝向所述第四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正对并抵压所述第二导向面。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击发设备,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或基架上并抵靠在所述联动部件上的第四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击发设备,包括基架(1);第一运动部件(2),在相对所述基架(1)的起始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操作部件(3),具有对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施加趋向所述作用位置的作用力的抵接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4),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1)上;第二运动部件(5),与所述操作部件(3)相抵接,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构成所述操作部件(3)的支点;联动部件(6),在相对于所述基架(1)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用于解除所述限位件(4)对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的限位,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构成所述操作部件(3)的支点,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在移动状态;复位机构,在所述移动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转换到固定状态,及驱动所述联动部件(6)复位到所述第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击发设备,包括基架(1);第一运动部件(2),在相对所述基架(1)的起始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操作部件(3),具有对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施加趋向所述作用位置的作用力的抵接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4),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1)上;第二运动部件(5),与所述操作部件(3)相抵接,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构成所述操作部件(3)的支点;联动部件(6),在相对于所述基架(1)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动部件用于解除所述限位件(4)对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的限位,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构成所述操作部件(3)的支点,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在移动状态;复位机构,在所述移动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转换到固定状态,及驱动所述联动部件(6)复位到所述第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上,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上形成第一铰接点(31);所述击发设备还包括支杆(8),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操作部件(3)和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上,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上形成第二铰接点(81);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第二铰接点(81)构成所述操作部件(3)的支点;在所述移动状态,所述第一铰接点(31)构成所述操作部件(3)的支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击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上开设有限位区域(51);所述联动部件(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和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联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限位件(4)插接在所述限位区域(51)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动部件(6)驱动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脱离所述限位件(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击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的一端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511),所述第一通道(511)上靠近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的一端呈敞开口;所述第一通道(511)的内壁面上沿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的径向突出成型有第一凸出部(521);与所述敞开口相对的所述第一通道(5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521)之间围成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形成所述限位区域(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击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动部件(6)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的一端上;在所述作用位置,所述联动部件(6)的所述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运动部件(2)的所述一端的端面脱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击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复位件(10),其给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施加第二偏压力,以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限位件(4)插接在所述限位区域(51);所述第二运动部件(5)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52),所述联动部件(6)上具有第二配合部(61);在所述联动部件(6)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5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61)通过倾斜的导向面配合,所述联动部件(6)在所述导向面处产生与所述第二偏压力相反的抵压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击发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望东丁水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