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会斌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29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包括缝合针本体,缝合针本体上设置有穿透缝合针本体的针孔;所述缝合针本体呈直线型且缝合针本体长18CM,缝合针本体两端均设置有针尖且针尖为钝头;缝合针本体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纵向凸起的高度小于矩形凹槽的深度。在缝合针本体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并在矩形凹槽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的设计,使得进行缝合操作时,操作者可以手持矩形凹槽的位置,在不影响缝合针平滑度的状况下增大缝合针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操作者对缝合针进行操控,为软组织缝合操作提供了便利。

A Medical Suture Needle for Soft Tissue S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
技术介绍
现在的医用缝合针在为软组织缝合时,由于针的弦长不超过5CM,很难实现较远距离的组织缝合,并且单头针无法进行皮下组织双回路缝合,缝合效率极低;另一方面,在医疗缝合时,因为操作人员带有无菌手套,并且缝合针在手术操作时会沾上血液,因此在手术操作时操作人员因为缝合针外表面摩擦力较小而不易对缝合针进行操控,给软组织缝合手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包括缝合针本体,缝合针本体上设置有穿透缝合针本体的针孔;所述缝合针本体呈直线型且缝合针本体长18CM,缝合针本体两端均设置有针尖且针尖为钝头;缝合针本体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纵向凸起的高度小于矩形凹槽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凹槽的深度小于缝合针本体截面直径的四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凹槽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缝合针本体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针孔距一侧针尖的距离为1CM。进一步的,所述针孔上、下两端呈扩口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缝合针本体的长度增长至18CM可以满足软组织缝合的最远长度,避免了因缝合针长度不够而无法对软组织进行缝合的状况发生;并且在缝合针两端均设置有针尖,可以实现一个针头穿出软组织后,另一个针头留在软组织内继续进行缝合操作;实现了软组织内的双回路缝合,明显加大了缝合针的缝合效率;两个针尖均为钝头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盲视操作下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进一步作出了保障;另一方面,在缝合针本体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并在矩形凹槽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的设计,使得进行缝合操作时,操作者可以手持矩形凹槽的位置,在不影响缝合针平滑度的状况下增大缝合针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操作者对缝合针进行操控,为软组织缝合操作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包括缝合针本体1,缝合针本体1上设置有穿透缝合针本体1的针孔2;所述缝合针本体2呈直线型且缝合针本体1长18CM,将缝合针本体的长度增长至18CM可以满足软组织缝合的最远长度,避免了因缝合针长度不够而无法对软组织进行缝合的状况发生;缝合针本体1两端均设置有针尖5且针尖5为钝头;缝合针两端均设置有针尖,可以实现一个针头穿出软组织后,另一个针头留在软组织内继续进行缝合操作;实现了软组织内的双回路缝合,明显加大了缝合针的缝合效率;两个针尖均为钝头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盲视操作下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进一步作出了保障;缝合针本体1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3,矩形凹槽3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1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4,纵向凸起4的高度小于矩形凹槽3的深度,该设计使得进行缝合操作时,操作者可以手持矩形凹槽的位置,在不影响缝合针平滑度的状况下增大缝合针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操作者对缝合针进行操控,为软组织缝合操作提供了便利。所述矩形凹槽3的深度小于缝合针本体1截面直径的四分之一。该设计在增大了缝合针外表面的摩擦力的同时保证了缝合针的刚度及韧度不被破坏,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不会减少。所述矩形凹槽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缝合针本体1外侧。该设计在增大了缝合针本体的摩擦力的同时使得操作者拿捏起来更加舒适,增大了操作者对缝合针的操控程度。所述针孔2距一侧针尖5的距离为1CM。该设计减少了回头线的长度,有利于软组织缝合手术的顺利进行。所述针孔2上、下两端呈扩口状。该设计使得操作者对针孔进行穿线时更加容易,增大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包括缝合针本体,缝合针本体上设置有穿透缝合针本体的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本体呈直线型且缝合针本体长18CM,缝合针本体两端均设置有针尖且针尖为钝头;缝合针本体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纵向凸起的高度小于矩形凹槽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针,包括缝合针本体,缝合针本体上设置有穿透缝合针本体的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本体呈直线型且缝合针本体长18CM,缝合针本体两端均设置有针尖且针尖为钝头;缝合针本体中部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缝合针本体轴向垂直的纵向凸起,纵向凸起的高度小于矩形凹槽的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会斌
申请(专利权)人:郭会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