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在勋专利>正文

振动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92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供有益于人体的效果的振动产生装置,尤其是涉及构成为包括双振动板、中心位置孔、辅助位置孔、支撑片、下部外壳、上部外壳、芯部磁铁、底部磁铁以及顶部磁铁,而通过磁铁的排斥力能够使双振动板有效振动的技术,以在将振动产生装置内置于鞋中而使用时,使得每当步行时便产生振动从而通过对脚底产生刺激来提供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提供有益于人体的效果的振动产生装置(Vibrationcreatingdevice),尤其涉及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内置于鞋中而被使用的情况下,每当步行时便产生振动,从而通过对脚底产生刺激来提供有益效果的技术。
技术介绍
对于双脚步行的人类而言,可以说最重要的身体部位是脚,并且已知从医学角度来看脚底也是与各种脏器相连的,由于这种理由也将脚称为第二个心脏。鞋虽然起到将脚包住并保护的功能,但有时也会因鞋的穿戴而在脚上出现伤痕,或者血液循环不畅而引发多种疾病。另外,由于在穿着鞋的状态下空气流通不畅,所以还容易产生脚气之类的多种皮肤疾病。出于提供减少脚的疲劳度等有益于身体的效果的目的,使用内置在鞋中的振动装置,作为代表性的现有技术,有韩国授权专利第10-1231022号的“内置有振动产生设备的皮鞋”。图1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内置有振动产生设备的皮鞋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应用于图1的振动产生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振动产生设备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现有技术的振动产生设备中,在上部壳体51a与下部壳体51b之间内置振动板54,振动板54在整体上构成轨道形状,沿长度方向错开地配置有平行的3个振动台54a。上述振动产生设备的特征在于,各振动台的一端被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支撑,另一端被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各振动台54a的自由端安装有振动磁体55,以与振动磁体55对置的方式在上部壳体51a设置有上部磁体52并在下部壳体51b具备下部磁体53。另一方面,上部磁体以及下部磁体以对振动磁体产生排斥力的方式形成极,而在通过穿着鞋后步行时产生的摇晃,使振动台快速地上下移动而产生振动(振荡)。在现有技术的振动产生设备的情况下,构成振动板的各个振动台具有一端为固定端且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结构,因此仅在振动台的自由端引发振动,所以难以产生充足的振动,由此存在使用者否定振动产生设备的效果的倾向。专利文献韩国授权专利第10-1231022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内置于鞋等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尺寸最小化的同时还能够产生更大振动的新的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振动产生装置设置在鞋的鞋底,而使得使用者仅通过穿着鞋后步行就能够经由脚来传递振动而提供改善血流等有益的效果。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双振动板,形成长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大的板状形状的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配置为平行,上述第一振动板和上述第二振动板通过从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十字形共享片而相互连接,上述第一振动板的长度方向一端形成有扩张部以重于上述第一振动板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上述第二振动板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形成有扩张部以重于上述第二振动板的长度方向一端;中心位置孔,形成于上述十字形共享片的中心部;辅助位置孔,与上述中心位置孔分离地在上述十字形共享片的长度方向两侧各形成有一个;支撑片,从上述第一振动板和上述第二振动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外侧位置孔,形成于上述支撑片;下部外壳,上表面形成为凹陷,并形成有供上述中心位置孔插入的中心突起、供上述辅助位置孔插入的辅助突起以及供上述外侧位置孔插入的外侧突起,上述中心突起和上述辅助突起形成在沿着中心线突出的支撑块之上,上述外侧突起形成在与上述支撑块分离且在内侧边缘位置突出的外侧支撑块之上;上部外壳,下表面形成为凹陷,并形成有与上述中心突起、辅助突起以及外侧突起对应地相结合的插入槽,而与上述下部外壳相结合,并且使上述第一振动板和上述第二振动板能够以浮起的状态被收纳;芯部磁铁,固定设置在上述第一振动板以及第二振动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底部磁铁,与上述芯部磁铁对置地固定于上述下部外壳,并产生排斥力;以及顶部磁铁,与上述芯部磁铁对置地固定于上述上部外壳,并产生排斥力。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若被安装在鞋等穿戴在人体上的服装或鞋类等而使用,则由于人体的移动而在振动产生装置中产生基于磁力的振荡,并经由使用者的脚底传递振动而给予刺激,由此具有加快新陈代谢而有益于身体的效果。尤其是,具有通过在本专利技术的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和磁力能够使人的血液循环顺畅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振动产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结构上能够产生更大的振动,因此能够减小振动产生装置的大小,并且使用者能够感受到在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因此还具有能够提高对产品的信赖性的效果。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振动产生装置中,振动板的长度方向两端被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形状构成为非对称而使质量不同,由此使得振动的产生更加顺畅,并且由于在两侧产生振荡,所以具有振动持续时间变得更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内置有振动产生设备的皮鞋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应用于图1的振动产生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振动产生设备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示出在鞋底安装有振动产生装置的情况的示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双振动板;110:第一振动板;120:第二振动板;130:十字形共享片;131:中心位置孔;132:辅助位置孔;101:扩张部;200:支撑片;210:外侧位置孔;300:下部外壳;310:支撑块;311:中心突起;312:辅助突起;320:外侧支撑块;321:外侧突起;400:上部外壳;410:插入槽;500:芯部磁铁;600:底部磁铁;700:顶部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公开的附图以及对此的具体说明只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的一个可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能够安装在穿戴于人体的服装或鞋类等而使用,并且还能够作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人体传递振动的用途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公开了应用于鞋的情况,但鞋只是振动产生装置能够结合的一个例子而已。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示出在鞋底安装有振动产生装置的情况的示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振动产生装置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双振动板、中心位置孔、辅助位置孔、支撑片、外侧位置孔、下部外壳、上部外壳、芯部磁铁、底部磁铁、以及顶部磁铁。双振动板100优选使用金属材料,通过将厚度薄的板状体切断成规定的形状而使用。尤其是,振动板100构成为长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大的板状形状,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配置为相互平行并且相互连接。具体而言,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通过十字形共享片130相互连接,十字形共享片130从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相互平行并形成规定的分离距离,通过十字形共享片130连接而形成为一体。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分别形成非对称的形状,第一振动板110的长度方向一端形成有扩张部101以使第一振动板110的一端重于另一端,第二振动板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形成有扩张部101以使第二振动板的另一端重于一端。即,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为相同形状,但扩张部101的位置形成得不同,扩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振动板(100),形成长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大的板状形状的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配置为平行,所述第一振动板(110)和所述第二振动板(120)通过从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十字形共享片(130)而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振动板(110)的长度方向一端形成有扩张部(101)以重于所述第一振动板(11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所述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形成有扩张部(101)以重于所述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一端;中心位置孔(131),形成于所述十字形共享片(130)的中心部;辅助位置孔(132),与所述中心位置孔(131)分离地在所述十字形共享片(130)的长度方向两侧各形成有一个;支撑片(200),从所述第一振动板(110)和所述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外侧位置孔(210),形成于所述支撑片(200);下部外壳(300),上表面形成为凹陷,并形成有供所述中心位置孔(131)插入的中心突起(311)、供所述辅助位置孔(132)插入的辅助突起(312)以及供所述外侧位置孔(210)插入的外侧突起(321),所述中心突起(311)和所述辅助突起(312)形成在沿着中心线(C)突出的支撑块(310)之上,所述外侧突起(321)形成在与所述支撑块(310)分离且在内侧边缘位置突出的外侧支撑块(320)之上;上部外壳(400),下表面形成为凹陷,并形成有与所述中心突起(311)、辅助突起(312)以及外侧突起(321)对应地相结合的插入槽(410),而与所述下部外壳(300)相结合,并且使所述第一振动板(110)和所述第二振动板(120)能够以浮起的状态被收纳;芯部磁铁(50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板(110)以及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底部磁铁(600),与所述芯部磁铁(500)对置地固定于所述下部外壳(300),并产生排斥力;以及顶部磁铁(700),与所述芯部磁铁(500)对置地固定于所述上部外壳(400),并产生排斥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9 KR 10-2018-0006996;2018.08.23 KR 10-201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振动板(100),形成长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大的板状形状的第一振动板(110)和第二振动板(120)配置为平行,所述第一振动板(110)和所述第二振动板(120)通过从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十字形共享片(130)而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振动板(110)的长度方向一端形成有扩张部(101)以重于所述第一振动板(11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所述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形成有扩张部(101)以重于所述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一端;中心位置孔(131),形成于所述十字形共享片(130)的中心部;辅助位置孔(132),与所述中心位置孔(131)分离地在所述十字形共享片(130)的长度方向两侧各形成有一个;支撑片(200),从所述第一振动板(110)和所述第二振动板(1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外侧位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在勋李映洙陈永
申请(专利权)人:曹在勋李映洙陈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