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987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7
提供薄型的双电层电容器。第1电极(11)具有第1集电极(11a)和第1极化电极(11b)。第1极化电极(11b)设置于第1集电极(11a)之上。第2电极(12)具有第2集电极(12a)和第2极化电极(12b)。第2极化电极(12b)设置于第2集电极(12a)之上。隔板(13)介于第1极化电极(11b)和第2极化电极(12b)之间。在隔板(13)内含浸电解质。在隔板(13)设置填充有树脂的粘接部(14)。粘接部(14)抵达隔板(13)之中的第1极化电极(11b)侧的表面。隔板(13)与第1极化电极(11b)通过粘接部(14)而被粘接。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电容器被广泛应用于例如移动电话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作为电容器,公知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doublelayercapacitors:EDLC)。双电层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不同,具有:因为在充放电之际未伴随化学反应,所以具有较长的产品寿命的优点;和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大电流进行充放电的优点等。因此,正在进行将双电层电容器应用于谋求较长的产品寿命的用途、需要大电流的用途等的尝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双电层电容器的一例。专利文献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中,在电极端部的凸部表面涂敷粘接剂,并在该部分贴附隔板,由此电极与隔板被一体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2998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电极之上涂敷粘接剂后贴附了隔板的情况下,在电极与隔板之间形成粘接层。因此,专利文献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对电极与隔板进行粘接的粘接层。为此,与存在粘接层相应地,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中有薄型化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薄型的双电层电容器。-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具备:第1电极,具有第1集电极、和被设置在所述第1集电极之上的第1极化电极;第2电极,具有第2集电极、和被设置在所述第2集电极之上的第2极化电极,该第2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对置;和隔板,介于所述第1极化电极与所述第2极化电极之间,且含浸有电解质,在所述隔板设置填充有树脂的粘接部,所述粘接部抵达所述隔板之中的所述第1极化电极侧的表面,所述隔板与所述第1极化电极通过所述粘接部而被粘接,所述粘接部抵达所述第2极化电极侧的表面,所述隔板与所述第2极化电极通过所述粘接部而被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7 JP 2015-1839851.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具备:第1电极,具有第1集电极、和被设置在所述第1集电极之上的第1极化电极;第2电极,具有第2集电极、和被设置在所述第2集电极之上的第2极化电极,该第2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对置;和隔板,介于所述第1极化电极与所述第2极化电极之间,且含浸有电解质,在所述隔板设置填充有树脂的粘接部,所述粘接部抵达所述隔板之中的所述第1极化电极侧的表面,所述隔板与所述第1极化电极通过所述粘接部而被粘接,所述粘接部抵达所述第2极化电极侧的表面,所述隔板与所述第2极化电极通过所述粘接部而被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在设置有所述粘接部的区域,所述隔板与所述第1极化电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所述隔板之中的所述第1极化电极侧的表面整体与所述第1极化电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粘接部未抵达所述第1集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粘接部未抵达所述第1极化电极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1电极具有: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2电极对置的对置部;和在厚度方向上未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川景司栗本岩中野惠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