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侏儒蛤的引种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985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侏儒蛤的引种繁育方法,成功实现侏儒蛤在国内的引种繁育,并且可以成功实现了侏儒蛤繁育周期的控制,并且周期控制在两个月左右,与侏儒蛤在自然条件下的最快生长速度相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侏儒蛤快速大批量的繁殖,并且能保证侏儒蛤各个发育时期材料的获取。此外,与自然条件下的侏儒蛤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侏儒蛤的存活率高,幼虫和成体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在贯穿整个繁育周期,温度一直维持较高的23℃左右,来保证侏儒蛤的快速生长发育;同时在促熟阶段温度降低2~3℃来刺激性腺的快速发育,并且温度不至于过低影响生长发育速度,同时增加充氧量和降低养殖密度来促进亲贝性腺的发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侏儒蛤的引种繁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繁育
,涉及一种侏儒蛤的引种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侏儒蛤(Mulinialateralis)自然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和加勒比海域,属于软体动物门,帘蛤目,蛤蜊科,是一种小型的双壳埋栖贝类。它具有发育繁殖周期短(2个月左右)、体型小、早期发育贝壳透明等特点。软体动物所属的冠轮动物,作为地球上三大主要动物类群之一,其代表了海洋中主要动物种类。但相对应的陆生动物已有成熟的模式动物系统,如小鼠、果蝇、斑马鱼等,软体动物至今没有模式生物;而侏儒蛤作为模式贝的潜力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侏儒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工育苗技术,其研究对象是以采捕野生群体为主,而国内就没有其自然分布,也未见有国内人工繁育侏儒蛤的报道。目前,专利技术人所在团队首次将侏儒蛤从美国引种到国内,而解决侏儒蛤在国内的人工繁育成为了首要任务,这对于推动侏儒蛤深入研究及所代表的整个软体动物生物学研究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这也将有助于海洋模式贝类平台的建立,实现填补国际上冠轮动物尚缺乏模式生物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侏儒蛤的人工繁育方法,实现侏儒蛤在国内的引种与繁育,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快速规模化繁殖侏儒蛤,获取侏儒蛤幼虫各个发育时期和成体材料,从而克服国内没有侏儒蛤自然分布和材料获取困难的局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侏儒蛤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亲本促熟:挑选壳长3~5mm的成年侏儒蛤置于预先消毒处理好的促熟池进行性腺促熟;其中促熟池中亲本培育密度为500枚/m2,促熟池的水温20~22℃,海水盐度28~30‰,pH8.0~8.2;在亲本促熟期间,每天投喂三次混合单胞藻,投喂量5~6万个/ml;此外每天早晨投喂1/8蛋黄,搓碎后均匀撒在池子里,晚上投喂20ppm的海洋红酵母,5ppm的EM菌补充营养;2)催产孵化:挑选性腺发育成熟饱满的雌雄亲本进行阴干,冰块降温阴干1.5h后通过27℃水温刺激产精排卵,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完成后进行孵化,孵化水温23~24℃,孵化密度控制不高于50个/ml水体;孵化期间采用通气的方式,充气大小控制在水面刚泛起气泡3)幼虫培育:孵化14~17h后,用400目的筛网过滤收集上浮的D形幼虫,并置于新的经过消毒的容器中,加入过滤的23~24℃海水进行培育;D形幼虫前期培育密度为3~10个/ml,温度不要超过26℃,每天保证2/3的换水量;在D型时期开始,以金藻为开口饵料,最初投饵密度0.1~0.2万个/ml,在发育到壳顶时期之后,混合投喂金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和盐藻;随着幼虫发育,逐渐增加投饵量至0.5~1万个/ml,同时逐渐降低金藻在混合藻中的比例;4)幼虫变态附着:在水温23~24℃,侏儒蛤幼虫经过10~14天的培育,幼虫面盘逐渐脱落,足和水管逐渐出现,部分幼虫从浮游变为匍匐爬行,其生活方式也由游泳生活向埋栖生活转变;此时投放细沙作为附着基,初始厚度0.5cm;随着发育,沙子逐渐加厚;5)稚贝及成体培育:在附着基投放3~4天,幼虫逐渐完成变态,开始营埋栖生活,此时即进入了稚贝和成体阶段;保持密度在2万/m2以下,在壳长1~2mm时转入循环系统中养殖,温度稳定在22~23℃;饵料以单胞藻(硅藻、角毛、扁藻)为主,辅以盐藻、金藻和海洋红酵母,投喂密度6~10万个/ml,日投喂三次。等子代侏儒蛤成体壳长3~5mm时,即可投入新的促熟阶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侏儒蛤的引种繁育方法,成功实现侏儒蛤在国内的引种繁育,并且可以成功实现了侏儒蛤繁育周期的控制,并且周期控制在两个月左右,与侏儒蛤在自然条件下的最快生长速度相当。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侏儒蛤快速大批量的繁殖,并且能保证侏儒蛤各个发育时期材料的获取。此外,与自然条件下的侏儒蛤相比,本专利技术侏儒蛤的存活率高,幼虫和成体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在贯穿整个繁育周期,温度一直维持较高的23℃左右,来保证侏儒蛤的快速生长发育;同时在促熟阶段温度降低2~3℃来刺激性腺的快速发育,并且温度不至于过低影响生长发育速度,同时增加充氧量和降低养殖密度来促进亲贝性腺的发育;在催产环节使用冰块降温阴干和27℃的高温海水刺激,实现侏儒蛤在1h之内排放精卵;在幼虫培育阶段使用24℃的水温来促使侏儒蛤快速完成幼虫阶段的发育,此温度条件下的幼虫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同时为了提高侏儒蛤幼虫的成活率,结合侏儒蛤的滩涂生活环境,本专利技术养殖所用海水的盐度维持在28~30‰,低于青岛海域正常海水盐度30~32‰;在幼虫变态期和成体养殖期,本专利技术投放细沙作为附着基来模拟自然条件下侏儒蛤的埋栖生活环境,增加侏儒蛤的变态率和成体存活能力,同时随着生长发育,增加附着基的厚度来保证侏儒蛤的顺利潜沙;由于侏儒蛤相对其他贝类发育速度较快,饵料投喂量和种类要及时变化,尤其在长次生壳和附着变态两个节点,及时补充营养。附图说明图1:壳长3~5mm的侏儒蛤成体形态观察图;图2:侏儒蛤循环养殖系统图;图3:性腺发育成熟的侏儒蛤形态观察图;图4:阴干升温后侏儒蛤排出白色雾状的精液图;图5:阴干升温后侏儒蛤排出颗粒状的卵子图;图6:侏儒蛤幼虫在15L玻璃缸中孵化图;图7:D型幼虫时期,侏儒蛤的形态观察图;图8:发育到18d时,侏儒蛤的形态观察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操作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亲本促熟及催产孵化挑选侏儒蛤第二代群体500枚壳长为3~5mm左右的成体进行人工繁育,所挑出的侏儒蛤成体如图1所示。1、亲本促熟:将挑选出的侏儒蛤个体放入亲本促熟池中,使用循环水进行养殖,如图2所示,或是常用的水产养殖用的循环系统;具体操作如下:亲本促熟池:将池子先用淡水洗刷干净(包括气管,气石和池塞),然后加满淡水,加上10ml84消毒液浸泡至少6个小时,结束后用淡水仔细刷洗2遍,接着再用海水冲干净,最后加4/5左右的海水,通上氧气。附着基(沙子)的投放:侏儒蛤为埋栖型贝类,为了模拟其自然底栖环境,本专利技术选取细沙为附着基(取自黄岛金沙滩),沙子投放之前先用60~100目筛网过滤,除去较大杂质,然后消毒液浸泡消毒,接着用淡水冲洗多遍,直到水质变得澄澈,将沙子均匀铺在池底,大约2cm~3cm厚即可,沙子铺完,即可将池子加满水。水质条件的控制:养殖所用海水取自青岛麦岛海区沙滤水,养殖所用海水参数是结合侏儒蛤的生物习性和生活环境而定的,侏儒蛤是滩涂埋栖贝,同时又分布在低纬度海区,其生存环境属于温水低盐海域,所以促熟水温为20~22℃(略低于养殖水温22~23℃,既可以启动性腺发育,又不会因为温度过低导致发育太慢),养殖海水所用盐度为28~30‰(低于青岛海域海水盐度30~32‰),pH8.0~8.2。饵料投喂:侏儒蛤为杂食性贝类,养殖所用饵料参照贝类养殖,同时增加发酵饵料来补充蛋白、氨基酸、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硅藻,扁藻,金藻,角毛藻,红酵母,EM菌和蛋黄。具体为,一天投喂三次养殖单胞藻,以硅藻为主,混合其他单胞藻,投放量为5~6万个/ml,正常实验室饵料养殖密度可达百万/ml,即大约投喂15~20L;晚上增加投喂20ppm浓缩红酵母20ppm,5ppmEM菌,具体还需在投喂后两小时,取水样观察水色,如果有饵料残余较多,可以适当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侏儒蛤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亲本促熟:挑选壳长3~5mm的成年侏儒蛤置于预先消毒处理好的促熟池进行性腺促熟;2)催产孵化:挑选性腺发育成熟饱满的雌雄亲本进行阴干,冰块降温阴干1.5h后通过27℃水温刺激产精排卵,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完成后进行孵化,孵化水温23~24℃,孵化密度控制不高于50个/ml水体;3)幼虫培育:孵化14~17h后,用400目的筛网过滤收集上浮的D形幼虫,并置于新的经过消毒的容器中,加入过滤的23~24℃海水进行培育;D形幼虫前期培育密度为3~10个/ml,温度不要超过26℃,每天保证2/3的换水量;在D型时期开始,以金藻为开口饵料,最初投饵密度0.1~0.2万个/ml,在发育到壳顶时期之后,混合投喂金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和盐藻;随着幼虫发育,逐渐增加投饵量至0.5~1万个/ml,同时逐渐降低金藻在混合藻中的比例;4)幼虫变态附着:在水温23~24℃,侏儒蛤幼虫经过10~14天的培育,幼虫面盘逐渐脱落,足和水管逐渐出现,部分幼虫从浮游变为匍匐爬行,其生活方式也由游泳生活向埋栖生活转变;此时投放细沙作为附着基,初始厚度0.5cm;随着发育,沙子逐渐加厚;5)稚贝及成体培育:在附着基投放3~4天,幼虫逐渐完成变态,开始营埋栖生活,此时即进入了稚贝和成体阶段;保持密度在2万/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侏儒蛤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亲本促熟:挑选壳长3~5mm的成年侏儒蛤置于预先消毒处理好的促熟池进行性腺促熟;2)催产孵化:挑选性腺发育成熟饱满的雌雄亲本进行阴干,冰块降温阴干1.5h后通过27℃水温刺激产精排卵,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完成后进行孵化,孵化水温23~24℃,孵化密度控制不高于50个/ml水体;3)幼虫培育:孵化14~17h后,用400目的筛网过滤收集上浮的D形幼虫,并置于新的经过消毒的容器中,加入过滤的23~24℃海水进行培育;D形幼虫前期培育密度为3~10个/ml,温度不要超过26℃,每天保证2/3的换水量;在D型时期开始,以金藻为开口饵料,最初投饵密度0.1~0.2万个/ml,在发育到壳顶时期之后,混合投喂金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和盐藻;随着幼虫发育,逐渐增加投饵量至0.5~1万个/ml,同时逐渐降低金藻在混合藻中的比例;4)幼虫变态附着:在水温23~24℃,侏儒蛤幼虫经过10~14天的培育,幼虫面盘逐渐脱落,足和水管逐渐出现,部分幼虫从浮游变为匍匐爬行,其生活方式也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贞奎杨祖晶王浩黄晓婷邢强曾启繁陆维包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