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983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育秧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秉着杂交稻适度低播量、优化秧苗素质提高单产的理念,集成应用精密条播技术提高播种均匀性、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和旱育化控技术控苗优化秧苗素质的思路,提出适合杂交稻机械化精准栽插的毯状苗育秧方法,包括精密播种和秧苗素质调控两个阶段,具体为精选杂交稻种子;优配营养土;低播量精密条播;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旱育化控技术控苗。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低播量精密条播,有效提高了播种均匀性,降低机插时的漏插率和伤秧率;使用叠盘暗出苗和旱育化控技术,实现低播量成毯,延长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出秧苗素质高、成毯性好、适合机械精准栽插的毯状健壮秧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育秧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到2016年底,我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8.99%,机耕水平达98.79%,机械种植水平仅为44.45%,机械收获水平达87.11%。种植机械化仍然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现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以常规粳稻种植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不适应杂交稻机械化生产。杂交稻生产强调少本稀植、依靠强大的分蘖来增加产量,所以它的育秧技术需要采用低播量的精密播种技术。一般为2-3株/穴(栽插时1-2株/穴),通过提高播种均匀性,减少种子用量,满足杂交稻少本稀植的种植要求,节本增效,提高产量。但降低播种量育秧会出现漏秧率高和秧苗成毯性差等问题。国内外现有的育秧播种技术适用于常规稻大播量育秧,但不能满足杂交稻的应用要求。目前,由于未能很好地解决杂交稻精密播种育秧问题,杂交稻种植主要以人工栽插为主。为此,亟需进行杂交稻精密播种育秧技术探索,寻求适合杂交稻精密播种育秧的方法,这对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是杂交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核心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该方法秉着杂交稻适度低播量优化秧苗素质提高单产的理念,集成应用精密条播技术提高播种均匀性、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旱育化控技术控苗等优化秧苗素质的思路,提出适合杂交稻机械化精准栽插的毯状苗育秧方法,包括精密播种和秧苗素质调控两个阶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该方法包括精密播种和秧苗素质调控两个阶段,所述精密播种包括精选杂交稻种子、优配营养土和低播量精密条播,所述秧苗素质调控包括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和旱育化控技术控苗。所述精选杂交稻种子是指选择适应当地机械化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在适宜播种期,做好选种、晒种、浸种消毒以及催芽预处理,以期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所述优配营养土是指选用筛选过的山地土与育秧基质,按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经过碎土、筛土、调酸、消毒、土肥搅拌配成营养土。所述低播量精密条播是指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采用50-70g/盘低播量,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实现杂交稻1-3株/穴的精准栽插。低播量精密条播,相对于无序撒播的播种方式,播种均匀性提高,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耦合匹配,相同播种密度下可扩大苗列之间横向生长距离,降低秧爪横向取秧误差对秧苗主根系的损伤,提高栽插质量。低播量播种,可保障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以便壮秧的培育;在现有机械栽插技术下,可满足取秧量简易调节要求,实现杂交稻1-3株/穴的精准栽插,减少植伤。所述的精密条播,能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为适应插秧机固定横向取秧量栽插方法提供基础;相同播种密度下,可扩大苗列之间横向生长距离,减少秧爪取秧波动带来的秧苗损伤。所述秧盘中的底土量控制在厚度为20~23mm,覆土量控制在厚度为7~10mm。所述叠盘暗出苗技术是将育秧盘叠起,并用黑色无纺布遮盖,控制温度在30~32℃的环境。叠盘暗出苗技术能为种子提供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生长环境,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均匀一致性,增强初芽生长活力,可省略催芽环节,在暗室内进行恒温保湿育秧出苗,提高育秧效率,保障水稻种子出芽的稳定性,提高种子的成秧率;有利于机械化播种,减少机械损伤;所述育秧盘的叠盘数量优选为每叠高5~10盘。所述旱育化控技术控苗是采用旱育胁迫技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盘根性,以及采用化学药剂调控秧苗地上部生长,延长秧龄弹性,促进秧苗分蘖,培育适合当地机插的健壮秧苗;化控技术应用生长调剂调节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想的方向发生变化,确保优质高产的技术;采用化控技术可调控秧苗素质的定量指标,培育成矮壮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所述的旱育技术,即育秧期间对秧苗进行干旱锻炼,控制秧苗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积累营养物质的技术;采用旱育技术,在适当旱育胁迫情况下,促进根系生长,增加低播量下秧苗的成毯性,有利于化解播种量与成毯性之间的矛盾。本专利技术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阐述了杂交稻适合机械栽插的壮秧标准,作为检验秧苗素质的定量指标,所述的壮秧标准,壮秧需叶挺苗健,叶色深绿,基茎较宽,并带有分蘖,壮秧根量大,根粗壮,白根多。本专利技术方法解决了机插秧技术应用于杂交稻时,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机插伤秧率高和每穴秧苗数量多的问题,为杂交稻机械精准栽插提供适合的育秧方法。相对其它培育方法,本专利技术使用低播量精密条播,有效提高了播种均匀性,降低机插时的漏插率和伤秧率;使用叠盘暗出苗和旱育化控技术,实现低播量成毯,延长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本专利技术可培育出秧苗素质高、成毯性好、适合机械精准栽插的毯状健壮秧苗。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采用低播量播种,保障杂交稻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以便壮秧的培育;在现有机械栽插技术下,可满足取秧量简易调节要求,实现杂交稻1-3株/穴的精准栽插,减少植伤;减小杂交稻种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精准省种的目的。(2)采用精密条播,能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为适应插秧机固定横向取秧量栽插方法提供基础;精密条播可扩大苗列之间横向生长距离,减少秧爪取秧波动带来的秧苗损伤。(3)采用叠盘暗出苗技术和旱育化控技术调控秧苗素质,培育出苗率高、均匀性好、秧苗素质高、成毯性好,适合机械精准栽插的健壮秧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路线图。图2为毯状秧盘内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该方法包括精密播种和秧苗素质调控两个阶段,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精密播种包括精选杂交稻种子、优配营养土和低播量精密条播,所述秧苗素质调控包括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和旱育化控技术控苗;具体按照以下步骤:(1)精选杂交稻种子:选用适合当地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确保种子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纯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选种前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稻种要经过机械精选,去芒和枝梗,缩小种子间质量差异,使种子萌发整齐,幼苗健壮;为了避免种子带菌到大田侵染和传播(稻瘟病、恶苗病等),经过选种后要消毒,以消灭附在种子表面或潜伏在稻壳与种皮间的病菌;为使得浸种后充分吸足水分的种子发芽均匀整齐,最好要适温催芽。可用专用的水稻种子催芽机,达到播种前种子达到刚“破胸露白”,发芽率95%以上,芽长不超过1mm。优选地,根据品种特性以及安全齐穗期,华南双季稻区可选择培杂泰丰、国稻1号、天优998、粤两优805等应用面积较广的杂交稻种子。(2)优配营养土:营养土应选择有机质高、土质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精密播种和秧苗素质调控两个阶段,所述精密播种包括精选杂交稻种子、优配营养土和低播量精密条播,所述秧苗素质调控包括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和旱育化控技术控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精密播种和秧苗素质调控两个阶段,所述精密播种包括精选杂交稻种子、优配营养土和低播量精密条播,所述秧苗素质调控包括叠盘暗出苗技术促芽和旱育化控技术控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选杂交稻种子是指选择适应当地机械化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在适宜播种期,做好选种、晒种、浸种消毒以及催芽预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配营养土是指选用筛选过的山地土与育秧基质,按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经过碎土、筛土、调酸、消毒、土肥搅拌配成营养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播量精密条播是指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采用50-7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陈林涛李泽华温志成曹秀龙李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