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983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实现杂交稻1‑3株/穴的定量精准栽插。主要步骤:(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优选激光平地技术进行水田整地,保障大田田面平整;采用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技术培育健壮秧苗;优配插秧机送秧传送带实现强制精准送秧;采用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实现杂交稻定量精准栽插。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毯状苗机插秧技术不适合杂交稻种植的难题,具有实用价值。

A Coupled Planting Method of Low-seeding Precision Drill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Machine for Hybrid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
,特别涉及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
技术介绍
推广杂交稻种植是提高水稻单产、稳定水稻总产、增加稻作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国内现有的水稻机插秧技术主要源于日本,机插秧苗为盘育毯状秧苗,由种子撒播于装有底土的育秧盘中培育而成。由于种子无序撒播,秧苗分布不匀,插秧机秧爪取秧容易出现因无苗而漏插。为防止漏插,育秧播种量较高,导致秧苗素质差,机插时单位上株数多且不均匀。根据杂交稻种植高产农艺要求,需降低播种量,培育壮秧,实现少本稀植。然而,现有机插秧技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无法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影响了机插秧技术在杂交稻上的推广应用。目前,杂交稻的机械化栽植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杂交稻栽植主要以人工栽插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因此,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杂交稻种植特点,基于现有机插秧方法并进行技术改进,降低用种量和提高机插效果,实现杂交稻少本定量精准栽插,是解决杂交稻机械化种植难题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该方法基于现有的毯状苗机插秧技术,通过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实现杂交稻1-3株/穴定量精准栽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步骤(1)所述栽插前期田间整地是在机械耕地后,采用激光平地技术对水田进行整地,保障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达到5-8cm,水深1-3cm。步骤(2)所述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是采用50-70g/盘的低播量播种,保障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以便培育壮秧;同时使用精密条播技术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为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提供前期基础。步骤(3)所述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是指在插秧机送秧带表面设置多个小凸起,小凸起为倒置小钩形状。相比传统插秧机,可以增加插秧机送秧带对毯状秧苗底部的附着力和摩擦力,实现强制精准送秧,确保纵向送秧稳定可靠。步骤(4)所述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是指插秧机取秧时横向取秧量固定,纵向取秧量可调;所述的横向取秧量固定是指固定插秧机分插机构的横向取秧次数,横向取秧次数与条播育秧行数一致,确保秧爪中心与秧苗苗带中心重叠,减少横向取秧波动带来的取秧误差,有效避免伤秧,降低伤秧率;所述的纵向取秧量可调是指在不同播种密度下,根据杂交稻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调节纵向取秧量大小,从而调节取秧面积,实现杂交稻少本精准取秧(1-3株/穴精准取秧)。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保障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有利于秧苗素质调控,条播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苗带均匀整齐,秧苗苗带中心与插秧机秧爪中心重叠,为插秧机精准取秧奠定基础。(2)本专利技术优选配备带倒置小钩的插秧机送秧传送带固定秧苗,经机械强制精准送秧确保纵向送秧稳定可靠,采用横向取秧量固定、纵向取秧量可调的耦合精准栽插方法,横向取秧次数与条播行数匹配,减少横向取秧波动带来的取秧误差,降低伤秧率,根据杂交稻机械化栽植农艺要求,调节纵向取秧量实现取秧面积调节,实现杂交稻少本精准栽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图2为插秧机送秧传送带机构优化示意图。图3为取秧面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如图1所示,通过栽插前期田间整地获得平整水田,使用低播量精密条播育成毯状秧苗,优化送秧传送带实现强制精准送秧,采用取秧面积耦合方法调节取秧面积,从而实现杂交稻少本定量精准栽插。具体涉及:(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步骤(1)所述栽插前期田间整地是在机械耕地后,采用激光平地技术对水田进行整地,保障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达到5-8cm,水深1-3cm。步骤(2)所述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是采用50-70g/盘的低播量播种,保障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以便培育壮秧;同时使用精密条播技术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为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提供前期基础。步骤(3)所述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是指在插秧机送秧带表面设置多个小凸起,小凸起为倒置小钩形状,如图2所示。相比传统插秧机,可以增加插秧机送秧带对毯状秧苗底部的附着力和摩擦力,实现强制精准送秧,确保纵向送秧稳定可靠。步骤(4)所述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是指插秧机取秧时横向取秧量固定,纵向取秧量可调;如图3所示,所述的横向取秧量固定是指固定插秧机分插机构的横向取秧次数,横向取秧次数与条播育秧行数一致,确保秧爪中心与秧苗苗带中心重叠,减少横向取秧波动带来的取秧误差,有效避免伤秧,降低伤秧率;所述的纵向取秧量可调是指在不同播种密度下,根据杂交稻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调节纵向取秧量大小,从而调节取秧面积,实现杂交稻少本精准取秧(1-3株/穴精准取秧)。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人201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早稻(五优308)和晚稻(泰丰优55)的本专利技术方法与普通方法栽插对比试验,育秧机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SJB-500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进行育秧作业,早稻和晚稻的插秧质量基本一致,表1是肇庆插秧试验性能统计结果。表1肇庆早稻插秧质量(播种量65g/盘)本专利技术方法钵苗机插钵苗手插实际每穴苗数(株/穴)2.452.362.74实际1~3株/穴,合格率(%)85.0079.0080.00实际1~4株/穴,合格率(%)95.0089.0097.00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低播量精密育秧,秧苗栽插成功率明显提高。插秧试验表明,人工手插具有较多的秧苗数量2.74株/穴;栽插1~3株/穴时,合格率均在80%左右,其中本方法合格率最高(85%);1~4株/穴人工插秧合格率最高97%。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保证每穴具有准确的秧苗株数,符合杂交稻少本稀植、利用分蘖能力提高产量的栽培要求。2018年,本专利技术人继续在广东肇庆和汕头进行了采取本专利技术方法在不同稻种、不同播种量栽插的对比试验,试验稻种为杂交稻恒丰优3512、杂交稻泰丰优208、杂交稻深优9516;试验后(采用50g/盘毯状苗机插,60g/盘毯状苗机插,70g/盘毯状苗机插,90g/盘毯状苗机插,钵体苗移栽,钵体苗手插6种模式进行育插秧试验),对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技术分析:(1)毯状苗栽插前、后的根系比较:播种量40g/盘~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栽插前期田间整地是在机械耕地后,采用激光平地技术对水田进行整地,保障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达到5-8cm,水深1-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是采用50-70g/盘的低播量播种,同时使用精密条播技术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华马旭温志成陈林涛曹秀龙季传栋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