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979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安装柱上固定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支撑板和隔板,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有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内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装置槽顶部之间的区域内固定有隔板,且支撑板与装置槽顶部之间的区域通过隔板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升降腔和第二升降腔,此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可根据人体的身高对3组3D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减少了3D摄像头的使用量,而且3D摄像头的角度可调节,无需改变3D摄像头的多个空间位置,操作简单,扫描效率高。

AI Shopping Body Scanning System with 3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
本技术涉及人体扫描
,具体为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
技术介绍
新世纪以来,网上购物迅猛发展,网上购物也已经成为年轻人购物的主流途径。但网上购物经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衣服尺寸不合适、衣服颜色与个人风格不搭以及穿在模特身上与购物者身上效果不统一等效果,经常会出现退换货等现象,浪费人力物力。随着3D试衣技术的发展,购物者可通过3D试衣机进行试衣,现有技术的人体扫描装置大多通过单台相机扫描人或者物体,需要多个空间位置多次拍摄,无法瞬间捕捉动态物体的形态,如果使用相机阵列扫描人或物,结构过于复杂,连接线路众多,成本昂贵,操作难度大,系统不稳定,占用场地空间大。根据专利号201610356972.3,一种用于人体三维扫描的多目相机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相机单元、一个以上的舵机、信号处理板、路由器、开关电源、线材等;多目相机与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多目相机用于采集人体图像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人体三维建模扫描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扫描效率高、扫描结果准确、占地面积小的数据采集设备,主要用于3D照相馆(3D打印人像、水晶内雕)、影视游戏、增强现实、虚拟试衣、医疗辅助、整形预测、人体体型参数测量等领域。但是多个3D摄像头之间的间距不能调节,导致3D摄像头的使用量较大。为此,我们提出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安装柱上固定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支撑板和隔板,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有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内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装置槽顶部之间的区域内固定有隔板,且支撑板与装置槽顶部之间的区域通过隔板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升降腔和第二升降腔;所述第一丝杠位于第一升降腔内,且第一丝杠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装置槽的顶部和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位于第二升降腔内,且第二丝杠的顶端与第一丝杠固定,底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的底端固定,且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且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分别与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分别与第一升降腔和第二升降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和安装柱的底部上均固定有摄像装置,所述安装柱的顶部固定有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连接块、第一阻尼铰链和3D摄像头,所述安装柱的一侧与第一升降腔和第二升降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条形开口,所述连接块分别与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和安装柱的底部固定,所述3D摄像头通过第一阻尼铰链与连接块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的螺距的比例为1:2。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补光灯和第二阻尼铰链,所述第二阻尼铰链固定在底板上,且补光灯通过第二阻尼铰链与底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安装板和距离传感器,所述安装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且安装板的一端与安装柱固定,所述控制器与距离传感器均固定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驱动电机、3D摄像头和补光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根据人体的身高对3组3D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减少了3D摄像头的使用量,而且3D摄像头的角度可调节,无需改变3D摄像头的多个空间位置,操作简单,扫描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条形开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图5为图2中B区域放大图;图6为图2中C区域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控制流程图。图中:1-安装柱;2-升降装置;3-驱动电机;4-第一丝杠;5-第二丝杠;6-第一升降板;7-第二升降板;8-连接块;9-支撑板;10-隔板;11-装置槽;12-第一升降腔;13-第二升降腔;14-摄像装置;15-控制装置;16-条形开口;17-第一阻尼铰链;18-3D摄像头;19-补光装置;20-补光灯;21-第二阻尼铰链;22-控制器;23-安装板;24-距离传感器;25-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包括安装柱1,所述安装柱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25,所述安装柱1上固定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3、第一丝杠4、第二丝杠5、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支撑板9和隔板10,所述安装柱1的内部设有装置槽11,所述装置槽11内固定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与装置槽11顶部之间的区域内固定有隔板10,且支撑板9与装置槽11顶部之间的区域通过隔板10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所述第一丝杠4位于第一升降腔12内,且第一丝杠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装置槽11的顶部和隔板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5位于第二升降腔13内,且第二丝杠5的顶端与第一丝杠4固定,底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9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5的底端固定,且驱动电机3固定在支撑板9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且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分别与第一丝杠4和第二丝杠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分别与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和安装柱1的底部上均固定有摄像装置14,所述安装柱1的顶部固定有控制装置15。所述摄像装置14包括连接块8、第一阻尼铰链17和3D摄像头18,所述安装柱1的一侧与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条形开口16,所述连接块8分别与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和安装柱1的底部固定,所述3D摄像头18通过第一阻尼铰链17与连接块8转动连接,通过摄像装置14对人体进行扫描。所述第一丝杠4与第二丝杠5的螺距的比例为1:2,实现了3组3D摄像头18之间的距离等距调节。所述底板25上固定有补光装置19,所述补光装置19包括补光灯20和第二阻尼铰链21,所述第二阻尼铰链21固定在底板25上,且补光灯20通过第二阻尼铰链21与底板25转动连接,通过补光灯20可对3D摄像头18进行补光,提高了人体扫描的质量。所述控制装置15包括控制器22、安装板23和距离传感器24,所述安装板23位于底板25的正上方,且安装板23的一端与安装柱1固定,所述控制器22与距离传感器24均固定在安装板23的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24电性连接控制器22,所述控制器22电性连接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包括安装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25),所述安装柱(1)上固定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3)、第一丝杠(4)、第二丝杠(5)、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支撑板(9)和隔板(10),所述安装柱(1)的内部设有装置槽(11),所述装置槽(11)内固定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与装置槽(11)顶部之间的区域内固定有隔板(10),且支撑板(9)与装置槽(11)顶部之间的区域通过隔板(10)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所述第一丝杠(4)位于第一升降腔(12)内,且第一丝杠(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装置槽(11)的顶部和隔板(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5)位于第二升降腔(13)内,且第二丝杠(5)的顶端与第一丝杠(4)固定,底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9)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5)的底端固定,且驱动电机(3)固定在支撑板(9)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且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分别与第一丝杠(4)和第二丝杠(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分别与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和安装柱(1)的底部上均固定有摄像装置(14),所述安装柱(1)的顶部固定有控制装置(15)。...

【技术特征摘要】
1.结合3D摄像头的AI购物人体扫描系统,包括安装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25),所述安装柱(1)上固定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3)、第一丝杠(4)、第二丝杠(5)、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支撑板(9)和隔板(10),所述安装柱(1)的内部设有装置槽(11),所述装置槽(11)内固定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与装置槽(11)顶部之间的区域内固定有隔板(10),且支撑板(9)与装置槽(11)顶部之间的区域通过隔板(10)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所述第一丝杠(4)位于第一升降腔(12)内,且第一丝杠(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装置槽(11)的顶部和隔板(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5)位于第二升降腔(13)内,且第二丝杠(5)的顶端与第一丝杠(4)固定,底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9)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5)的底端固定,且驱动电机(3)固定在支撑板(9)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且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分别与第一丝杠(4)和第二丝杠(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6)和第二升降板(7)分别与第一升降腔(12)和第二升降腔(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6)、第二升降板(7)和安装柱(1)的底部上均固定有摄像装置(14),所述安装柱(1)的顶部固定有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礼旺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