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66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淬火变压器本体设于行走导轨上,其初级线圈内部为变压器流道;初级线圈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头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头端连接;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电控柜设与内部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二者内部分别有第一连接流道和第二连接流道;第一内水冷管尾端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内水冷管尾端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以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替代铜排导电,通过内水冷却解决散热;铜管经过固溶处理软化后,降低弯角处的刚度,赋予一定变形量,而且无阻抗变化或阻抗变化不大。

Balance Structure of Input Impedance Change of Quenched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
本技术涉及淬火设备
,具体是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传统的高频淬火变压器一般是固定不动的,它与电源柜的距离固定且距离较短;二者的连接可用铜排联系,这样即保证了大电流输入又满足了散热要求,此种连接方式对淬火变压器的输入阻抗最小,也对整体电路的扰动最小;尤其对槽路电压和栅极电流影响甚小,方便设备整体调试。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淬火变压器需要移动,由于距离发生变化(横向/纵向/垂直移动),原有的铜排硬连接方式不能实现淬火变压器的位移操作。软线连接虽然能解决位移问题,但输入阻抗又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淬火变压器移动时,铜排连接无法实现移动或者软线连接输入阻抗过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包括电控柜和淬火变压器本体;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设置于行走导轨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初级线圈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所述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上端引出;所述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流道连通;所述电控柜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电控柜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初级线圈经过法兰盘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经过法兰盘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内水冷管经过法兰盘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经过绝缘胶管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下端固定于一绝缘板上,所述绝缘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20mm;所述绝缘板的下端固定磁屏蔽板,所述磁屏蔽板由导线接地;所述磁屏蔽板设置于所述行走导轨上。进一步地,所述磁屏蔽板为铝板或紫铜板,厚度为0.5mm-0.8mm。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的厚度为120mm-140mm。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导轨设置于底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替代铜排导电,通过内水冷却解决散热;铜管经过固溶处理软化后,降低弯角处的刚度,赋予一定变形量,而且无阻抗变化或阻抗变化不大;当阻抗变化时,可通过并联增加电控柜槽路控制的电容C14的电容量来平衡槽路电压和栅极电流,简单易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控柜;2、淬火变压器本体;3、槽路柜;4、电源柜;5、行走导轨;6、初级线圈;7、第一内水冷管;8、第二内水冷管;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连接铜排;12、绝缘胶管;13、法兰盘;14、绝缘板;15、磁屏蔽板;16、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包括电控柜1和淬火变压器本体2;电控柜1包括槽路柜3和电源柜4。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2设置于行走导轨5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2的初级线圈6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6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所述初级线圈6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2的上端引出。所述初级线圈6的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7的头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6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8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7和第二内水冷管8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所述第一内水冷管7内部的空腔为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内水冷管8内部的空腔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流道连通。所述电控柜1设有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9内部具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管10内部具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分别与电控柜1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分别经过连接铜排11与槽路柜3内部的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7的尾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9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内水冷管8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0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图中未视出)连通,这里,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分别经过绝缘胶管12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线圈6经过法兰盘13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水冷管7和第二内水冷管8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7经过法兰盘1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9连接,所述第二内水冷管8经过法兰盘1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2的下端固定于一绝缘板14上,所述绝缘板14的厚度为120mm,在使用中,该厚度大于等于120mm都可以,但是,为了避免尺寸过大,该厚度通常在120mm-140mm。所述绝缘板14的下端固定磁屏蔽板15,所述磁屏蔽板15由导线(图中未视出)接地;这里的磁屏蔽板15采用铝板,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具有磁屏蔽效果的板体,比如紫铜板。这里的磁屏蔽板15的厚度为0.6mm,实际应用中,该厚度在0.5mm-0.8mm都可以。所述磁屏蔽板15设置于所述行走导轨5上,所述行走导轨5设置于底座16上。淬火变压器本体2、绝缘板14和磁屏蔽板15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在行走导轨5上实现位置的移动;绝缘板14将淬火变压器本体2与磁屏蔽板15隔离,磁屏蔽板15将淬火变压器本体2的下端完全遮挡;磁屏蔽板15始终可以将淬火变压器本体2在轴向及径向产生的磁力线遮挡,避免行走导轨5感应发热,避免损耗。本实施例工作时,由电源柜4产生高频电流,经槽路柜3,由第一内水冷管7和第二内水冷管8传至淬火变压器本体2,为淬火感应器提供能量;冷却水在第一连接流道、第一流道、变压器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二连接流道内部流动,实现冷却降温。本实施例以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替代铜排导电,通过内水冷却解决散热;铜管经过固溶处理软化后,降低弯角处的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柜和淬火变压器本体;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设置于行走导轨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初级线圈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所述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上端引出;所述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流道连通;所述电控柜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电控柜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柜和淬火变压器本体;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设置于行走导轨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初级线圈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所述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上端引出;所述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流道连通;所述电控柜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电控柜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闻刘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