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66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淬火变压器本体设于行走导轨上,其初级线圈内部为变压器流道;初级线圈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头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头端连接;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电控柜设与内部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二者内部分别有第一连接流道和第二连接流道;第一内水冷管尾端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内水冷管尾端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以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替代铜排导电,通过内水冷却解决散热;铜管经过固溶处理软化后,降低弯角处的刚度,赋予一定变形量,而且无阻抗变化或阻抗变化不大。

Balance Structure of Input Impedance Change of Quenched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
本技术涉及淬火设备
,具体是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传统的高频淬火变压器一般是固定不动的,它与电源柜的距离固定且距离较短;二者的连接可用铜排联系,这样即保证了大电流输入又满足了散热要求,此种连接方式对淬火变压器的输入阻抗最小,也对整体电路的扰动最小;尤其对槽路电压和栅极电流影响甚小,方便设备整体调试。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淬火变压器需要移动,由于距离发生变化(横向/纵向/垂直移动),原有的铜排硬连接方式不能实现淬火变压器的位移操作。软线连接虽然能解决位移问题,但输入阻抗又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淬火变压器移动时,铜排连接无法实现移动或者软线连接输入阻抗过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包括电控柜和淬火变压器本体;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设置于行走导轨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初级线圈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柜和淬火变压器本体;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设置于行走导轨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初级线圈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所述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上端引出;所述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流道连通;所述电控柜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变压器输入阻抗变化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柜和淬火变压器本体;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设置于行走导轨上;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初级线圈由空心管体缠绕形成,所述初级线圈内部的空腔为变压器流道;所述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淬火变压器本体的上端引出;所述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水冷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和第二内水冷管均为经过固溶处理软化的空心铜管;所述第一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内水冷管内部的空腔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变压器流道连通;所述电控柜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部具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电控柜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内水冷管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设备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闻刘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