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568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属于眼镜光学部件领域,由微晶层、3D偏光层、加硬层、防水层、UV紫外线层和耐磨强化层从上到下排列组成,所述镜片为0.5~2.0mm厚度的非球面镜片,镜片弯度为0~400弯;其中所述微晶层采用卤化银微晶,其厚度为0.03~0.08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3D镜片中加入卤化银微晶,使得镜片在太阳光照和3D观影环境中呈现不同的颜色,降低了颜色对3D观影效果的影响。

A Multifunctional 3D Chromotropic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
本技术涉及眼镜光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
技术介绍
3D眼镜是电影院中常见的一种观看3D电影的工具,目前的3D眼镜大多功能单一,在观看完3D影视作品之后就会被闲置,实用性有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若能在3D眼镜上增加太阳镜的功能,具备防强光、防紫外线的功能,同时通过镀膜或染色,使其具有时尚性,势必会更受消费者的青睐。3D偏光片的基本结构包括:最中间的PVA(聚乙烯醇),两层TAC(三醋酸纤维素),PSAfilm(压敏胶),Releasefilm(离型膜)和Protectivefilm(保护膜)。其中,起到偏振作用的是PVA层,但是PVA极易水解,为了保护偏光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在PVA的两侧各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的(TAC)薄膜进行防护,这就形成了偏光片原板。公告号为CN20758656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3D太阳镜片,所述3D太阳镜片的基片为3D偏光片,所述3D偏光片包括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在第一主表面设有UV防紫外线层、加硬层、防冲击强化层和耐磨强化层,在第二主表面设有镀膜层或染色层,该3D太阳镜虽然初步实现了3D观影和太阳镜的双重功能,但是其存在遮阳效果与3D观影效果相互影响的问题,即其太阳镜的遮阳功能,使得在3D观影时光线会受到一定影响,影响观影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3D眼镜功能单一、实用性不足、观影效果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通过在3D镜片中加入卤化银微晶,使得镜片在太阳光照和3D观影环境中呈现不同的颜色,降低了颜色对3D观影效果的影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由微晶层、3D偏光层、加硬层、防水层、UV紫外线层和耐磨强化层从上到下排列组成,所述镜片为0.5~2.0mm厚度的非球面镜片,镜片弯度为0~400弯;其中所述微晶层采用卤化银微晶,其厚度为0.03~0.08mm。进一步,所述3D偏光层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主表面、高折射层、第二主表面和低折射层组成,所述第一主表面远离所述第二主表面一侧镀覆有微晶层,所述第二主表面远离所述第一主表面一侧依次先镀覆低折射层、加硬层和防水层,后沉积UV紫外线层和耐磨强化层。进一步,所述3D偏光层的厚度为0.4~1.6mm,且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厚度均为0.15~0.7mm。进一步,所述高折射层为马来酸二苄酯镀膜层,其厚度为0.06~0.12mm;低折射层为二氧化钛镀膜层,其厚度为0.04~0.08mm,且所述高折射层厚度为所述低折射层厚度的1.5倍。进一步,所述3D偏光层的厚度为1.2mm,且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厚度均为0.5mm。进一步,所述高折射层为马来酸二苄酯镀膜层,其厚度为0.12mm;低折射层为二氧化钛镀膜层,其厚度为0.08mm。进一步,所述加硬层为氧化钛镀膜层,所述防水层为聚乙烯颗粒镀膜层;所述UV紫外线层包括氧化锆材料。进一步,镜片弯度为350弯。进一步,所述3D偏光层的材料为尼龙、PC、CR39、PMMA或树脂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3D镜片中加入卤化银微晶,当镜片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卤素离子会放出电子,当这些电子被银离子捕获的时候,就会发生反应,镜片中的无色卤化银会分解成透明的卤原子以及不透明的银原子,银原子会吸收光线,使得镜片的透光率越来越低,发生变色,此时镜片呈现太阳镜模式;当离开光线的照射后,银原子和卤原子会再结合,镜片又会回到无色的状态,此时镜片呈现3D观影模式;从而使该根据场景变色的多功能3D变色镜片,具备3D镜片的同时根据不同光照环境镜片呈现不同颜色并同时具有防紫外线、遮阳功能、3D观影功能。(2)在3D偏光层中引入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通过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的搭配减少光谱在飘逸过程中的变化量,提高眼睛接收到图像的清晰度,还可起到一定保护眼睛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之3D变色镜片结构图。其中:1、微晶层;2、3D偏光层;3、加硬层;4、防水层;5、UV紫外线层;6、耐磨强化层;21、第一主表面;22、高折射层;23、第二主表面;24、低折射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多功能3D变色镜片,由微晶层1、3D偏光层2、加硬层3、防水层4、UV紫外线层5和耐磨强化层6从上到下排列组成,所述镜片为0.5~2.0mm厚度的非球面镜片,镜片弯度为0~400弯,弯度优选为350弯;其中所述微晶层1采用卤化银微晶,其厚度为0.03~0.08mm。3D偏光层2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主表面21、高折射层22、第二主表面23和低折射层24组成,所述第一主表面21远离所述第二主表面23一侧镀覆有微晶层1,所述第二主表面23远离所述第一主表面21一侧依次先镀覆低折射层24、加硬层3和防水层4,后沉积UV紫外线层5和耐磨强化层6。3D偏光层2的厚度为0.4~1.6mm,且所述第一主表面21和所述第二主表面23厚度均为0.15~0.7mm。高折射层22为马来酸二苄酯镀膜层,其厚度为0.06~0.12mm;24低折射层为二氧化钛镀膜层,其厚度为0.04~0.08mm,且所述高折射层厚度为所述低折射层厚度的1.5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3D偏光层2的厚度为1.2mm,且所述第一主表面21和所述第二主表面23厚度均为0.5mm。高折射层22为马来酸二苄酯镀膜层,其厚度为0.12mm;低折射层24为二氧化钛镀膜层,其厚度为0.08mm。加硬层3为氧化钛镀膜层,所述防水层4为聚乙烯颗粒镀膜层;所述UV紫外线层5包括氧化锆材料。3D偏光层2的材料为尼龙、PC、CR39、PMMA或树脂中的一种。下表为采用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五种不同材料3D太阳镜片与现有的普通3D镜片对比表。表1对比实施例与实施例光学和物理机械性能对比表从表1中可看出,采用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五组3D太阳镜片与一般3D镜片相比,在3D观影时具有更高的透光率,而在太阳光下具有相同的透光率,此外在硬度、耐磨性及防紫外线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一般3D镜片。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由微晶层、3D偏光层、加硬层、防水层、UV紫外线层和耐磨强化层从上到下排列组成,所述镜片为0.5~2.0mm厚度的非球面镜片,镜片弯度为0~400弯;其中所述微晶层采用卤化银微晶,其厚度为0.03~0.08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由微晶层、3D偏光层、加硬层、防水层、UV紫外线层和耐磨强化层从上到下排列组成,所述镜片为0.5~2.0mm厚度的非球面镜片,镜片弯度为0~400弯;其中所述微晶层采用卤化银微晶,其厚度为0.03~0.0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D偏光层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主表面、高折射层、第二主表面和低折射层组成,所述第一主表面远离所述第二主表面一侧镀覆有微晶层,所述第二主表面远离所述第一主表面一侧依次先镀覆低折射层、加硬层和防水层,后沉积UV紫外线层和耐磨强化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D偏光层的厚度为0.4~1.6mm,且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厚度均为0.15~0.7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3D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玉彭万里王天亮王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亮影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