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557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包括主控光栅以及副控光栅,主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副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管和第一红外接收管,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中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发射器,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控光栅与副控光栅中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主控光栅与副控光栅都能发射和接收红外线,当某一侧的光栅接收端被遮挡或受到太阳光干扰,则启动这一侧的光栅进行发射,而另一侧的光栅充当接收端进行红外线接收,以此排除光栅是否是受太阳光的干扰,降低成本,减少体积,安全可靠。

An Intelligent Safety Grating with Double Circuit Anti-sun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
本技术涉及安全光栅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安全光栅主要有两种抵抗太阳光干扰的措施,一种是在光栅主体中增加滤光镜片,镜片滤除太阳光中的绝大部分光谱中的光线,只让安全光栅使用的红外波长的有用光能穿过镜片。另一种是在安全光栅红外接收管端部套一层密质套管,让太阳光只能在接收管的正方向才能射入接收管。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对选材特别严格,产品一致性非常难以保障,因滤了光谱中的很多光线,导致安全光栅中光源中的红外光强度急剧减弱,使得安全光栅在使用时距离变得很近或失效;2、增加密质导管,能够在大阳光的一部分时间照射不到安全光栅,但是还是防止不了在太阳光在某个时间段内能够直射到安全光栅,致使安全光栅失效。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体积、降低成本、防太阳光干扰、安全可靠的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包括主控光栅以及副控光栅,所述主控光栅位于副控光栅一侧,所述主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副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管和第一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一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中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接收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分别设置有相同的发射电路。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有相同的接收电路。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安全光栅分为主控光栅和副控光栅,主控光栅与副控光栅中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使主控光栅与副控光栅都能发射红外线和接收红外线,当某一侧的光栅接收端被遮挡或受到太阳光干扰,则启动这一侧的光栅进行发射,而另一侧的光栅充当接收端进行红外线接收,以此排除光栅是否是受太阳光的干扰,降低成本,减少体积,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控光栅发射红外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副控光栅发射红外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收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包括主控光栅1以及副控光栅2,所述主控光栅1位于副控光栅2一侧,所述主控光栅1中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副控光栅2中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管和第一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一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中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接收器,本实施例中,每个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的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以8个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将整个安全光栅分为主控光栅1和副控光栅2,主控光栅1中并排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而副控光栅2中也并排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主控光栅1中的红外发射管与副控光栅2中的红外接收管对应,而主控光栅1中的红外接收管与副控光栅2中的红外发射管对应,因此,主控光栅1与副控光栅2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接收红外线。即,主控光栅1与副控光栅2之间可以实现回路检测,一侧光栅出线干扰时,启动另一侧光栅进行干扰排除。本实施例的具体原理如下:如图1,此状态为主控光栅1发射红外线,副控光栅2接收红外线,图1中为主控光栅1与副控光栅2之间有遮挡物,或者副控光栅2的红外接收管受到太阳光干扰。此时,将启动副控光栅2执行主控光栅1的功能,也就是图2所示,副控光栅2发射红外线,主控光栅1接收红外线,以检查确认是否有遮挡物遮挡。由于太阳光的单位时内方向的单一性将不会直射主控光栅1的接收端,此时,副控光栅2执行主控光栅1的功能时,排除了太阳光的干扰。因此,副控光栅2端执行主控光栅1的功能时,能检查出是否有外界物遮挡。若副控光栅2没有检查出外界遮挡物的存在,副控光栅2将检查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单片机)使主控光栅1将不做遮挡物的存在的相应处理动作,让安全光栅的输出端不动作。主控光栅1端将继续做回主控工作的功能,循环继续检查。如图2,若有遮挡物的存在,副控光栅2发射出的红外线被遮挡,主控光栅1不能接收到副控光栅2接收到的红外线,控制器将使的主控光栅1和副控光栅2都会得到有遮挡物存在的信息,让安全光栅的输出端动作,即发指令给外界设备停止运行,实现安全生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分别设置有相同的发射电路。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结构原理相同,因此两者的电路也一致,如图3,为红外发射管的电路图。红外发射管中的红外发射器也就是图3中的发光二极管,本实施例以发光二极管LED17作电路说明,其余的发光二极管原理类似,不再做过多的赘述。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LED17正极端通过电阻R4、R2与5V电压电连接,5V电压为发光二极管LED17提供电源支持。发光二极管LED17的负极连接开关三极管Q8的集电极,开关三极管Q8的基极为输入端XT7,输入端XT7连接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发光二极管LED17的通断。开关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9的负极,电阻R4与电阻R2之间的结点连接有电容C9的正极,电容C9为整个电路的电流进行滤波和续流。也就是说,在主控光栅1受到干扰时,单片机控制主控光栅1中的发光二极管断开,而副控光栅2中的发光二极管被单片机启动,副控光栅2执行主控光栅1的功能,实现双回路检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有相同的接收电路。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结构原理相同,因此两者的电路也一致,如图4,为红外接收管的电路图。红外接收管中的红外接收器也就是图4中的光敏二极管LED8,本实施例以光敏二极管LED8作电路说明,其余的光敏二极管原理类似,不再做过多的赘述。本实施例中,光敏二极管LED8的负极连接5V电压,光敏二极管LED8的正极通过电容C17连接输出端XR7,XR7连接与单片机连接。电容C17为交流耦合电容,起到阻直流通交流的作用。光敏二极管LED8的正极通过电阻R40和二极管D10接电,电阻R40和二极管D10为光敏二极管LED8的直流通路。当光敏二极管LED8接收到红外光线,光敏二极管LED8的电流方向为负极流向正极,XR7输出端为一个高电平。单片机接收到高电平,即判断主控光栅1与副控光栅2之间无遮挡物,执行不动作。当光敏二极管LED8未接收到红外光线,则光敏二极管LED8阻断电流的流通,此时,XR7输出为一个低电平。单片机接收到低电平,即判断主控光栅1与副控光栅2之间存在有遮挡物,执行错误的输出动作,即控制外部设备停止运行,实现安全生产。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安全光栅分为主控光栅和副控光栅,主控光栅与副控光栅中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光栅以及副控光栅,所述主控光栅位于副控光栅一侧,所述主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副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管和第一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一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中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若干竖直排列的红外接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回路抗太阳光智能型安全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光栅以及副控光栅,所述主控光栅位于副控光栅一侧,所述主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副控光栅中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管和第一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一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适配,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管与第二红外发射管中分别设置若干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六龚利平赵海平胡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劳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