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942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态冰机在储冰、送冰方面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通过合理的管路布置,通过温度控制器来控制流态冰输送泵向出冰口出冰,同时通过液位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在出冰过程中,通过打开电磁阀,直接将水补至制冰器,保证制冰器持续稳定运行,保证了制冰的连续性,提高了制冰效率;相比传统的流态冰制冰系统,制冰、出冰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人工确认,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出冰时流态冰的冰晶率,系统误差小。

A Flow Ice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
本技术涉及流态冰机在储冰、送冰方面的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
技术介绍
流化冰是一种含有悬浮冰晶颗粒的固液两相溶液流动性强,通常制冰介质为盐水,海水或乙二醇等,可利用泵输送;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全新的冷却介质,主要用于渔业制冷、食品保鲜、食品加工、井下降温、冰蓄冷空调等领域;应用中流态冰如何更好地实现储存和输送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流态冰制取过程:开始阶段将一定容积的海水或盐水降温,当水温接近凝固点时开始产生冰晶,随着冰晶的增多,根据需要冰晶率达到20~60%时停止制冰;根据流态冰制取的特性,需采用一个制冰水箱,与制冰机进行水循环,当达到冰晶率后,人工取冰或搅拌后送至用冰点;也可直接从用冰点使用水泵进行制冰循环;由上述描述可知,现有技术的流态冰制取技术中,制冰过程无法连续,制取的流态冰冰晶率无法控制,需要人工确认,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连续制冰,制取的流态冰冰晶率可控且精度较高的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包括制冰器、水箱、液位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制冰循环泵、补水管、电磁阀和流态冰输送泵;所述水箱下部通过第一水管与制冰器入口端连接,所述制冰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水管与水箱的上部连接;所述制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水管上;所述补水管包括通过三通连接的补水主管、第一补水支管和第二补水支管,所述第一补水支管连接于水箱侧上部,所述第二补水支管连接于第一水管相对于制冰循环泵的前段,所述第二补水支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水箱侧下部通过第三水管连接出冰口,所述流态冰输送泵设置在第三水管上;所述水箱的内侧上部设有与电磁阀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所述水箱的内侧设有与流态冰输送泵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器。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流态冰输送泵设有延时开关。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内与第一补水支管的连接处设有浮球阀。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内还设有搅拌装置。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内与第一水管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5-15mm。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水箱底部。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第一水管、第三水管和补水管分别设有截止阀。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截止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流态冰储送冰系统结构中,通过合理的管路布置,通过温度控制器来控制流态冰输送泵向出冰口出冰,同时通过液位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在出冰过程中,通过打开电磁阀,直接将水补至制冰器,保证制冰器持续稳定运行,保证了制冰的连续性,提高了制冰效率;相比传统的流态冰制冰系统,制冰、出冰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人工确认,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出冰时流态冰的冰晶率,系统误差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制冰器;2、水箱;3、液位控制器;4、温度控制器;5、制冰循环泵;6、补水管;61、补水主管;62、第一补水支管;63、第二补水支管;64、浮球阀;7、电磁阀;8、流态冰输送泵;9、第一水管;91、过滤网;10、第二水管;11、第三水管;12、出冰口;13、搅拌装置;14、排污管;15、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合理的管路布置,通过温度控制器来控制流态冰输送泵向出冰口出冰,同时通过液位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在出冰过程中,通过打开电磁阀,直接将水补至制冰器,保证制冰器持续稳定运行,保证了制冰的连续性。请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包括制冰器1、水箱2、液位控制器3、温度控制器4、制冰循环泵5、补水管6、电磁阀7和流态冰输送泵8;所述水箱2下部通过第一水管9与制冰器1入口端连接,所述制冰器1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水管10与水箱2的上部连接;所述制冰循环泵5设置在第一水管9上;所述补水管6包括通过三通连接的补水主管61、第一补水支管62和第二补水支管63,所述第一补水支管62连接于水箱2侧上部,所述第二补水支管63连接于第一水管9相对于制冰循环泵5的前段,所述第二补水支管63上设有电磁阀7;所述水箱2侧下部通过第三水管11连接出冰口12,所述流态冰输送泵8设置在第三水管11上;所述水箱2的内侧上部设有与电磁阀7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3;所述水箱2的内侧设有与流态冰输送泵8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器4。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通过补水管6箱水箱2内通入清水,此时电磁阀7关闭,清水仅从第一补水支管62进入水箱2,当水到达目标液位时,停止供水,通过第一水管9上设置的制冰循环泵5将水箱2中的清水通入制冰器1冷却,并通过第二水管10回流至水箱2,经过多次循环后,使水箱2温度到达-1℃时(临界温度),此时水箱2内达到20-60%的冰晶率,制得流态冰,由温度控制器4控制流态冰输送泵8打开,向出冰口12输送流态冰;在出冰过程中,水箱2内的水迅速流失,第一补水支管62的补水速度不足以将水补足至液位控制器3所在位置,此时,由液位控制器3控制电磁阀7打开,使得清水直接通过第二补水支管63到达制冰循环泵5,直接进入制冰器1,使制冰器1得到充足的水源,保证制冰器1的连续正常运行;当出冰结束后,水箱2中水位补充至目标液位时,继续循环上述制冰过程。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结构中,通过合理的管路布置,通过温度控制器4来控制流态冰输送泵8向出冰口12出冰,同时通过液位控制器3控制电磁阀7的开闭,在出冰过程中,通过打开电磁阀7,直接将水补至制冰器1,保证制冰器1持续稳定运行,保证了制冰的连续性,提高了制冰效率;相比传统的流态冰制冰系统,制冰、出冰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人工确认,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出冰时流态冰的冰晶率,系统误差小。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流态冰输送泵8设有延时开关。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温度控制器4控制流态冰输送泵8工作时,通过在预设延时开关的时间,使流态冰输送泵8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关闭,避免过度出冰而造成输出的流态冰的冰晶率过低的问题。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2内与第一补水支管62的连接处设有浮球阀64。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水箱2内的水补至浮球阀64所在高度时,浮球阀64自动控制第一补水支管62关闭,停止向水箱2补水,避免过度补水。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2内还设有搅拌装置1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水箱2内设置搅拌装置13,在制冰过程中将水箱2内制得的流态冰搅拌均匀。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水箱2内与第一水管9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91,所述过滤网91的孔径为5-15mm。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水箱2内与第一水管9的连接处设置过滤网91,当制冰循环泵5在工作时,能够挡住冰块,避免冰块被抽至制冰器1而影响工作效率。进一步的,上述流态冰储送冰系统中,所述温度控制器4设置在水箱2底部。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制冰器1的出口端连接于水箱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冰器、水箱、液位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制冰循环泵、补水管、电磁阀和流态冰输送泵;所述水箱下部通过第一水管与制冰器入口端连接,所述制冰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水管与水箱的上部连接;所述制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水管上;所述补水管包括通过三通连接的补水主管、第一补水支管和第二补水支管,所述第一补水支管连接于水箱侧上部,所述第二补水支管连接于第一水管相对于制冰循环泵的前段,所述第二补水支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水箱侧下部通过第三水管连接出冰口,所述流态冰输送泵设置在第三水管上;所述水箱的内侧上部设有与电磁阀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所述水箱的内侧设有与流态冰输送泵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态冰储送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冰器、水箱、液位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制冰循环泵、补水管、电磁阀和流态冰输送泵;所述水箱下部通过第一水管与制冰器入口端连接,所述制冰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水管与水箱的上部连接;所述制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水管上;所述补水管包括通过三通连接的补水主管、第一补水支管和第二补水支管,所述第一补水支管连接于水箱侧上部,所述第二补水支管连接于第一水管相对于制冰循环泵的前段,所述第二补水支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水箱侧下部通过第三水管连接出冰口,所述流态冰输送泵设置在第三水管上;所述水箱的内侧上部设有与电磁阀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所述水箱的内侧设有与流态冰输送泵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冰储送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汝捷刘炳炎范明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雪人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