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25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包括:水下耐压罐总成(1)和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1)为一个外部设置两道加强筋的筒体,其内设置两个放置多个水密连接器尾部引出的导线的走线空间;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插入水下耐压罐总成(1)的筒体内;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单元模块(2‑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具有耐振动、散热性能好、有单独走线空间的优点;而且具有合理的耐水压力学结构、方便运输和使用。

A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Electronic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勘探开发等研究工作也逐渐从浅海走向深海,而水下电子舱体是为电子电路、电源等仪器单元提供安装空间,并且保障电子设备能在水下安全、可靠工作的结构,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探开发、科学研究以及水下武器装备等海洋设备。水下电子舱体的结构都有其严格的密封性、耐压性、散热性、高可靠性要求,其中的一个性能达不到要求都将会导致电子设备故障甚至报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下电子舱体也向着模块化、高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发展。当要求水下电子舱在水深两千米不损坏,包含十几个电子单元,三十几个连接器,集成度很高、功率很大,此时对舱体结构、电子模块固定结构、电子模块散热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水下电子舱体必须通过振动、颠震、高低温等一系列环境试验认证,从而来保证水下电子舱体的高可靠性。这对水下电子舱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从端盖引出连接器方式、简单的端盖散热方法、单一通过端盖固定电子单元的装置等已经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根据水下信息技术发展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一种耐振动、散热性能好、有单独走线空间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其同时解决了水下电子仓内多个大功率电子单元散热问题、多个连接器的布局和走线问题、具有合理的耐水压力学结构、方便运输和使用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包括:水下耐压罐总成和电子单元结构总成;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为一个外部设置两道加强筋的筒体,其内设置两个放置多个水密连接器尾部引出的导线的走线空间;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插入水下耐压罐总成的筒体内;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单元模块。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包括耐压筒体、4个走线板、2个引线挡板和若干个水密连接器;在所述耐压筒的内壁上设置两个相对的插槽,在每个插槽之间所述耐压筒体内壁上相对设置两列连接器固定孔,用于与水密连接器连接;所述2个引线挡板分别插入2个插槽;两个走线板分别固定在引线挡板的两端;所述引线挡板、两个走线板和耐压筒体的筒壁各形成一个单独的走线空间;所述水密连接器尾部引出的导线在相应的走线空间内分别引到两端的走线板,在所述走线板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固定和分配导线的走线孔。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耐压筒体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导轨槽,在每个导轨槽的一端设置2个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斜角;所述导轨槽与插槽在耐压筒体内侧呈90度对称分布,并且与耐压筒体为一体结构。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还包括设置在耐压筒体两端的两个端盖;所述端盖为外部设置放射状加强筋的圆板结构;每个端盖通过O圈与耐压筒体连接;所述端盖的外侧设置罐体把手;所述罐体把手是两个为“]”形状的结构件。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还包括固定到其中的一个端盖上的电源模块。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包括:通过四个端部连接件连接的两个导轨和一个底板固定板,在两个导轨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内架把手;在两个导轨和一个底板固定板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设置若干个导轨中间连接板;在两个导轨的内侧各设置若干个用于插入电子单元模块的电子单元模块固定槽。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电子单元模块上设置模块锁紧装置,包括:一个长螺杆、一个楔块、两个梯形块及一个楔形螺母组成,所述旋转长螺杆用于对电子单元模块进行拆卸。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一个导轨的两端设置第一导轨锁紧装置和第二导轨锁紧装置,另一个导轨的一端上设置第三导轨锁紧装置;另一端设置斜面;所述导轨锁紧装置包括:导轨楔形螺母、导轨梯形块和导轨长螺杆,旋转导轨长螺杆,使导轨梯形块在其斜面的作用下向外移动,从而实现其锁紧功能。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导轨的同一端设置导轨固定板,当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的两个导轨插入水下耐压罐总成的两个导轨槽后,通过螺钉将导轨固定板分别固定在两个导轨槽端部的螺纹孔中。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两个导轨和两个导轨槽的表面上均匀涂覆一层导热硅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具有耐振动、散热性能好、有单独走线空间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具有合理的耐水压力学结构、方便运输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组装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水下耐压罐总成的组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耐压筒体的结构图,局部视图W比例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走线板的结构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电子单元结构总成的组装图;图5(b)为图5(a)的局部视图A,视图比例2:3;图5(c)为图5(a)的W方向视图,局部视图B比例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电子单元模块的模块锁紧装置结构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的装配完成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下耐压罐总成2、电子单元结构总成3、电源模块1-1、罐体把手1-2、端盖1-3、耐压筒体1-4、走线板1-5、引线挡板1-6、水密连接器1-7、O圈1-3-1、斜角1-3-2、导轨槽1-3-3、插槽1-3-4、连接器固定孔1-3-5、螺纹孔1-4-1、走线孔2-1、电子单元模块2-2、内架把手2-3、第一导轨锁紧装置2-4、导轨2-5、第二导轨锁紧装置2-6、底板固定板2-7、端部连接件2-8、第三导轨锁紧装置2-9、电子单元模块固定槽2-10、导轨中间连接板2-11、导轨楔形螺母2-12、导轨梯形块2-13、导轨长螺杆2-14、导轨固定板2-15、斜面2-1-1、长螺杆2-1-2、楔块2-1-3、梯形块2-1-4、楔形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包括:外部的水下耐压罐总成1、内部的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和电源模块3。如图2所示,水下耐压罐总成1的主体是耐压筒体1-3,它是一个外圆中间有两道加强筋的筒状结构,两端分别设置端盖1-2、罐体把手1-1和O圈1-7;在耐压筒体1-3的两侧相对对称设置两列连接器固定孔1-3-4,如图3所示;水密连接器1-6通过这些孔与耐压筒体1-3固定并使其耐水压,孔的数量根据需求来定,由于这些孔是分布在筒体的侧面的,所以比在端盖上布孔更有数目上的优势;在连接器固定孔1-3-4的内侧是引线挡板1-5,它可以通过耐压筒体1-3的端部,插入到插槽1-3-3中,如图3所示;然后在引线挡板1-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走线板1-4,这样引线挡板1-5、走线板1-4和耐压筒体1-3的筒壁便形成一个单独走线空间,走线空间有两个。水密连接器1-6尾部引出的导线便在这个空间内根据需求分别引到两端的走线板1-4,走线板1-4的上面布有若干个走线孔1-4-1,如图4所示,导线可以通过走线孔1-4-1进行固定和分配,这个单独走线空间结构使整个布线结构简洁并便于维修。如图3所示,在耐压筒体1-3的左右两侧对称布有导轨槽1-3-2,在每个导轨槽1-3-2的一端都有2个螺纹孔1-3-5,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耐压罐总成(1)和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1)为一个外部设置两道加强筋的筒体,其内设置两个放置多个水密连接器尾部引出的导线的走线空间;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插入水下耐压罐总成(1)的筒体内;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单元模块(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耐压罐总成(1)和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1)为一个外部设置两道加强筋的筒体,其内设置两个放置多个水密连接器尾部引出的导线的走线空间;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插入水下耐压罐总成(1)的筒体内;所述电子单元结构总成(2)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单元模块(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1)包括耐压筒体(1-3)、4个走线板(1-4)、2个引线挡板(1-5)和若干个水密连接器(1-6);在所述耐压筒(1-3)的内壁上设置两个相对的插槽(1-3-3),在每个插槽(1-3-3)之间所述耐压筒体(1-3)内壁上相对设置两列连接器固定孔(1-3-4),用于与水密连接器(1-6)连接;所述2个引线挡板(1-5)分别插入2个插槽(1-3-3);两个走线板(1-4)分别固定在引线挡板(1-5)的两端;所述引线挡板(1-5)、两个走线板(1-4)和耐压筒体(1-3)的筒壁各形成一个单独的走线空间;所述水密连接器(1-6)尾部引出的导线在相应的走线空间内分别引到两端的走线板(1-4),在所述走线板(1-4)的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固定和分配导线的走线孔(1-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筒体(1-3)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导轨槽(1-3-2),在每个导轨槽(1-3-2)的一端设置2个螺纹孔(1-3-5),另一端设置斜角(1-3-1);所述导轨槽(1-3-2)与插槽(1-3-3)在耐压筒体(1-3)内侧呈90度对称分布,并且与耐压筒体(1-3)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电子舱体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耐压罐总成(1)还包括设置在耐压筒体(1-3)两端的两个端盖(1-2);所述端盖(1-2)为外部设置放射状加强筋的圆板结构;每个端盖(1-2)通过O圈(1-7)与耐压筒体(1-3)连接;所述端盖(1-2)的外侧设置罐体把手(1-1);所述罐体把手(1-1)是两个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黄勇李士明黄海宁刘纪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