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琛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342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包括车体和电子式SRS,电子式SRS主要由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连接在防护装置上,防护装置分别均匀安装在车体底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设有开口的放置槽,放置槽与安装壳体之间进行弹性可伸缩连接一起,安全气囊叠放在放置槽内,其放置槽的开口水平朝向外部,气囊组件完全膨胀时,其安全气囊包裹在车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车体不具备一次碰撞的防护机制,导致严重的车体损坏以及乘员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

A Protective Device Applied to One-time Collision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气囊做为被动安全性的辅助装置,对驾驶员及车内乘客的生命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外对汽车外置安全气囊已有相关研究,但国内研究相对较少。汽车碰撞分为一次碰撞和二次碰撞,汽车与障碍物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乘车人员与车辆构件发生的碰撞称为二次碰撞。目前发展的汽车内置安全气囊,有效减少了二次碰撞对于乘车人员的伤害。但是一次碰撞不仅损坏汽车,而且又使驾驶员及乘员遭受二次碰撞的伤害,因此如何减轻或避免一次碰撞造成的汽车及人员伤害,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车体不具备一次碰撞的防护机制,导致严重的车体损坏以及乘员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包括车体和电子式SRS,所述电子式SRS主要由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所述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连接在防护装置上,所述防护装置分别均匀安装在车体底部,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设有开口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安装壳体之间进行弹性可伸缩连接一起,所述安全气囊叠放在所述放置槽内,其放置槽的开口水平朝向外部,所述气囊组件完全膨胀时,其安全气囊包裹在所述车体的外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的下侧并排设有3个圆筒,所述放置槽的背部两侧固定有圆管,所述圆管滑动卡接在外端的圆筒内,且圆管位于圆筒内的一端与圆筒内壁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固定在放置槽的背板上,其出气端伸入放置槽内且与气囊组件连通,其后端插接在中部圆筒内。更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的内壁上圆周均匀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平行于圆筒轴线,所述圆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槽。更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的底板的长度小于顶板的长度,且所述底板的前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卡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端通过扭簧连接有压板。更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在扭簧自然状态下,其竖直贴合压紧在所述顶板的前侧面上。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防护装置内设计安装有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通过将组合安装后的防护装置安装在车体的底部的边缘处,在发生一次碰撞时可以在碰撞物与车体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囊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面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汽车惯性力,从而减轻了一次碰撞的惯性,防止或减轻了汽车外部损坏及变形,进而也减轻了二次碰撞对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2、本技术通过防护装置的安装壳体与放置槽之间的弹性可伸缩连接,有效地防止了因车体速度较快导致气囊来不及响应,其安装壳件变形导致安全气囊失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体尾部安全气囊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装置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装置拆解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车体;2-气囊组件;3-气体发生器;4-防护装置;5-安全气囊;41-安装壳体;42-放置槽;43-圆筒;44-圆管;45-缓冲弹簧;46-导向杆;47-连杆;48-压板;49-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参照图1-3:包括车体1、ECU、传感器,和电子式SRS,电子式SRS主要由气囊组件2和气体发生器3组成(气体发生器选用DTNF11A型);气囊组件2和气体发生器3连接在防护装置4上,防护装置4分别均匀安装在车体1底部边缘处,传感器包括安装在车体1四周的车前传感器,车前传感器通过ECU分别激励相应位置上的防护装置4的气体发生器3工作,气囊组件2完全膨胀时,其安全气囊5包裹在车体1的外部。其中,传感器还包括中央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中央传感器用于检测车体1碰撞信息并上传至ECU,安全传感器连接与ECU与气体发生器3之间。安全传感器用于防止系统在非碰撞状况下引起安全气囊5误操作。防护装置4包括安装壳体41和设有开口的放置槽42,放置槽42与安装壳体41之间进行弹性可伸缩连接一起,安全气囊5叠放在放置槽42内,其放置槽42的开口水平朝向外部,可以有效地防止了因车体1速度较快导致气囊来不及响应,其安装壳件变形导致安全气囊5失效。其中针对两者之间的弹性可伸缩连接,安装壳体41的下侧并排设有3个圆筒43,放置槽42的背部两侧固定有圆管44,圆管44滑动卡接在外端的圆筒43内,且圆管44位于圆筒43内的一端与圆筒43内壁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45。圆筒43的内壁上圆周均匀固定有导向杆46,导向杆46平行于圆筒43轴线,圆管44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46相配合的导向槽。放置槽42的底板的长度小于顶板的长度,且底板的前侧面开设有滑槽49,滑槽49内滑动卡接有连杆47,连杆47的外端通过扭簧连接有压板48;压板48在扭簧自然状态下,其竖直贴合压紧在顶板的前侧面上。连杆47和扭簧铰接的压板48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充气膨胀的安全气囊5进行导向,使其向上包裹车体1,实现良好保护。工作原理:当车体1发生碰撞时,车前传感器接受到信号并通过中央传感器对碰撞程度进行识别,当碰撞程度大于设定值时,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ECU,经ECU判别后发出点火信号给气体发生器3,气体发生器3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充入叠放的气囊,使其膨胀,膨胀后的气囊经放置槽42的开口处冲出并展开,铺垫成一个气垫,防止或减轻了汽车外部损坏及变形,进而也减轻了二次碰撞对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此时连杆47和压板48被向外展开,压板48在扭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安全气囊5向上展开,包裹车体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包括车体和电子式SRS,所述电子式SRS主要由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连接在防护装置上,所述防护装置分别均匀安装在车体底部,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设有开口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安装壳体之间进行弹性可伸缩连接一起,所述气囊组件的安全气囊叠放在所述放置槽内,其放置槽的开口水平朝向外部,所述气囊组件完全膨胀时,其安全气囊包裹在所述车体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包括车体和电子式SRS,所述电子式SRS主要由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和气体发生器连接在防护装置上,所述防护装置分别均匀安装在车体底部,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设有开口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安装壳体之间进行弹性可伸缩连接一起,所述气囊组件的安全气囊叠放在所述放置槽内,其放置槽的开口水平朝向外部,所述气囊组件完全膨胀时,其安全气囊包裹在所述车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下侧并排设有3个圆筒,所述放置槽的背部两侧固定有圆管,所述圆管滑动卡接在外端的圆筒内,且圆管位于圆筒内的一端与圆筒内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琛
申请(专利权)人:李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