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容纳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27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使用的墨水容纳瓶。墨水容纳瓶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具备底部、前后一对正面部以及侧面折入部,并且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流出口,所述侧面折入部被配设在该一对正面部的两侧的侧缘部之间或者一方侧的侧缘部之间,且能够经由折入线折入到所述一对正面部的内侧;并且,在所述侧面折入部的至少与所述底部接近的部分,设置有从与所述一对正面部的接合部分朝向所述折入线、且向开口形成有所述流出口的上端部侧倾斜而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所述应力集中加强线的终点被配置在所述折入线上或者所述折入线上附近。

Ink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墨水容纳瓶
本专利技术涉及墨水容纳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墨罐补给墨水的瓶(墨水补给容器)为人们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瓶具备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14-88207号公报在上述那样的瓶中,希望有对于使用者而言容易操作的构造。例如,当向墨罐补给墨水时,能够减少瓶内的墨水的剩余量以及防止瓶的翻倒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操作的墨水容纳瓶。本专利技术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瓶,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且具备底部、前后一对正面部以及侧面折入部,并且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流出口,所述侧面折入部被配设在所述一对正面部的两侧的侧缘部之间或者一侧的侧缘部之间,且能够经由折入线折入到所述一对正面部的内侧,所述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折入部的至少与所述底部接近的部分,设置有从与所述一对正面部的接合部分朝向所述折入线、且向开口形成有所述流出口的上端部侧倾斜而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所述应力集中加强线的终点被配置在所述折入线上或者所述折入线上附近。根据该结构,能够以随着墨水的补给而使袋被平坦地折叠的方式容易地引导袋的收缩变形。由此,能够减少墨水的剩余量。此外,能够确保向流出口的流路,从而能够顺畅且效率良好地使墨水注出。[应用例2]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口部,其从容器本体向外方突出,且作为填充在容器内的内容液的吐出口;空气积存部,其在所述口部的基端侧形成为与所述口部的流路截面相同或者比所述口部的流路截面直径大的流路截面;把手部,其具有与开口形成在所述空气积存部的一侧的吸气口连通的中空的空气流路,且被架设在所述空气积存部与所述容器本体之间;节流部,其在所述空气积存部的基端侧形成为比所述空气积存部的流路窄的流路;以及剩余液体流通槽,其在该节流部上与所述吸气口大致对置的位置处将所述节流部的流路截面扩大,且使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空气积存部连通。根据该结构,当使内容液(墨水)从吐出口注出时,能够防止脉动,并能够效率良好地使墨水注出。由此,能够减少墨水的剩余量。[应用例3]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由对于内容物具有耐腐蚀性的薄壁的挠性的筒躯体、以及在中央具有吸出口且将外周缘部固定在所述筒躯体的顶端部上的硬质的管头构成,并且,在所述筒躯体的外周上,从管头的后端在轴向上保持比筒躯体的直径短的间隔而一体地设置有环状或者螺旋状的硬质的多个加强肋。根据该结构,例如当安装到机器的吸入口上而将内部的液体吸出时,随着墨水吸出的进展,在作用于墨水容纳瓶内的负压下,在加强肋的轴向的间隔部分处,筒躯体变形为朝内折回状,并最终成为收缩的蛇腹状或者灯笼状。即使这样,由于也在容器内的中央确保了连通到吸出口的吸出通路,所以机器能够将容器内的液体的全部量吸出。即,能够减少墨水的剩余量。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支架上安装有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向安装在支架上的容器补充墨水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F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G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H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I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J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K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L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M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N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P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Q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R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S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T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D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F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G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H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I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E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F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5C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5D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C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D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E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F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G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H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I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B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C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D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E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F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G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H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I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J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K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L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M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N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P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图7Q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墨水容纳瓶,其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且具备底部、前后一对正面部以及侧面折入部,并且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流出口,所述侧面折入部被配设在所述一对正面部的两侧的侧缘部之间或者一侧的侧缘部之间,且能够经由折入线折入到所述一对正面部的内侧,所述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折入部的至少与所述底部接近的部分,设置有从与所述一对正面部的接合部分朝向所述折入线、且向开口形成有所述流出口的上端部侧倾斜而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所述应力集中加强线的终点被配置在所述折入线上或者所述折入线上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1 JP 2017-2115621.一种墨水容纳瓶,其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且具备底部、前后一对正面部以及侧面折入部,并且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流出口,所述侧面折入部被配设在所述一对正面部的两侧的侧缘部之间或者一侧的侧缘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誉之坂本一峻水谷忠弘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