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具体为建筑供能
技术介绍
传统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利用效率低,高温发电性能差且使用寿命降低,以及热斑效应等技术问题。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包括中国采用与传统铜管或铝管焊接在金属板(相当于导热翅片)的方法实现电池组件散热及热电联产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成本高,温度不均匀,运行重量大,生产工艺复杂且难以保证整板均匀贴合,长时间使用时金属板与电池背板脱开(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大),而且金属盘管也很难保证20-25年的使用寿命等大量问题,都无法实用化。光伏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较低(6%~18%),成本过高。晶硅电池组件温度每增加1K输出电量减少0.5%~0.8%,太阳能电池长期在高温下工作还会因迅速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将微热管阵列与光伏电池背板有机结合,实现了微热管阵列与结实长寿命的集热水管物理隔离,且各个微热管阵列留有吸收热膨胀与热应力的缝隙,完全消除了传统方法的弊病。电池废热能高效传输给隔离式换热器中的媒介,从而实现太阳能电池的高效散热及其废热的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PV/T组件(1)(1)、太阳能储热水箱(2)、空气源热泵(3)、低温水箱(4)、混合水箱(5)、水源热泵(6)和供能末端(7),太阳能PV/T组件(1)与太阳能储热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储热水箱(2)的出水口一端通过水泵与混合水箱(5)连接,空气源热泵(3)与低温水箱(4)的进水口连接,低温水箱(4)的出水口一端通过水泵与混合水箱(5)连接,混合水箱(5)通过水泵与水源热泵(6)连接,水源热泵(6)通过水泵与供能末端(7)连接,且水源热泵(6)的侧水箱通过太阳能储热水箱(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PV/T组件(1)(1)、太阳能储热水箱(2)、空气源热泵(3)、低温水箱(4)、混合水箱(5)、水源热泵(6)和供能末端(7),太阳能PV/T组件(1)与太阳能储热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储热水箱(2)的出水口一端通过水泵与混合水箱(5)连接,空气源热泵(3)与低温水箱(4)的进水口连接,低温水箱(4)的出水口一端通过水泵与混合水箱(5)连接,混合水箱(5)通过水泵与水源热泵(6)连接,水源热泵(6)通过水泵与供能末端(7)连接,且水源热泵(6)的侧水箱通过太阳能储热水箱(2)和水泵与太阳能PV/T组件(1)连接形成一个循环的回路,且水源热泵(6)的侧水箱通过低温水箱(4)和水泵与空气源热泵(3)连接形成一个循环的回路,本供能系统中当太阳能板集热水管内温度高于太阳能储热水箱(3)温度3-6℃时,太阳能集热循环水泵启动,将太阳能PV/T组件(1)加热的热水储存于太阳能储热水箱(2),当太阳能板集热水管内温度低于太阳能储热水箱(3)的温度0-3℃时水泵停止循环,独立的,采用空气源热泵(3),获取室外空气热量并存储于低温水箱(4),然后,将太阳能储热水箱(2)和低温水箱(4)中的水在混合水箱(5)内混合,并控制至合适的水温,作为热源提供给水源热泵(6),水源热泵(6)产生的热水直接提供给供能末端(7),满足用户需求;制冷时将供能末端(7)与水源热泵(6)的侧水箱相联,将上面的空气源热泵(3)或者太阳能集热光伏(1)转换为散热系统,在空气源热泵(3)的工作下,进行制冷。2.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能系统中将混合水箱(5)替换为3个电动阀,太阳能储热水箱(2)的出水口与第一电动阀(a)的一端连接,低温水箱(4)的出水口与第二电动阀(b)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动阀(a)和第二电动阀(b)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水源热泵(6)连接,且水源热泵(6)通过水泵与供能末端(7)连接后,出水端部分连接有第三电动阀(c),第三电动阀(c)的出水口和第一电动阀(a)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