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87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其组成包括:包括上模,在上模上表面开设有上模型腔,上模型腔由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组成,在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后部均设有浇道安装位,在浇道安装位的中部设有浇道固定孔,浇道通过销钉固定浇道安装位处,在上模的两侧还设有多个检测孔。其有益效果是。

The Upper Die of a Strip-Shaped Iron-Coated Sand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
本技术涉及热芯盒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
技术介绍
在现有机械行业中,条形铁的用途非常广泛,条形铁主要由冷轧后再加工制成,在小范围内应用时,需要对条形铁进行尺寸和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所耗费的工时以及人工费都比较长,增加了加工成本。特殊用途的条形铁尺寸要求和表面处理的要求都较高,由于具有特殊用途的条形铁用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采用铸造的形式,制造条形铁。铸造条形铁需要采用热芯盒模具制造砂壳,这样可节省大量了工时,所以本技术采用一种覆膜砂模具用于制造条形铁的砂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包括上模,在所述上模上表面开设有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由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组成,在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后部均设有浇道安装位,在所述浇道安装位的中部设有浇道固定孔,浇道通过销钉固定所述浇道安装位处,在所述上模的两侧还设有多个检测孔。所述上模上侧还设有两个对角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互相定位到正确的安装位置,工装孔设置在所述上模的背侧,通过所述工装孔可将所述上模安装到射砂机的射砂位,所述加热孔位于所述上模型腔的底部且横向贯穿所述上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浇道安装位处的浇道安装孔将浇道牢固的安装在型腔内,砂壳成型后的浇道更加平直,有利于浇铸条形铁;在模具中还设有了检测孔,检测孔内插入温度检测器,能够实时检测射砂后,型腔内覆膜砂的温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条形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模的主视图;图5为上模的后视图;图6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下模的主视图;图8为下模的后视图;图9为下模与浇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浇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10所示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下模2和上模1组成模具,在下模2和上模1上分别设有下模型腔4和上模型腔3,下模型腔4和上模型腔3合模后形成砂壳型腔,在下模型腔4内设有多个与条形铁形状形同的凸形5,凸形5之间阵列分布,下模型腔4由第三型腔41和第四型腔42组成,浇道固定孔6位于第三型腔41和第四型腔42内凸形5的后部,在第三型腔41的后部安装有大浇道8,在第四型腔42的后部安装有小浇道9,大浇道8和小浇道9的结构基本相同,均有浇口10和与凸形5接触的触头11组成,用于生成砂壳中的浇铸通道。在下模型腔4的三面还设有若干互相独立的排气槽12,排气槽12包括第一排气槽13、第二排气槽14、第三排气槽15、第四排气槽16组成,第一排气槽13和第二排气槽14分别位于下模型腔4的两侧,第三排气槽15位于下模型腔4的后部,第四排气槽16位于第三型腔41和第四型腔42之间,且第四排气槽16的深度大于其余三个排气槽的深度,第四排气槽16采用深度较深,由于第四排气槽16位于第三型腔41和第四型腔42之间空间有限,所以第四排气槽16采用的深度叫大,方便下模型腔4通过第四排气槽16排出前中部的废弃。下模2上还设有多个射砂口17,射砂口17位于下模2上表面的前端,且与下模型腔4连通,在第三型腔41前端设有3个射砂口17,在第四型腔42的前端设有两个射砂口17,其中在下模2外侧的射砂口17为倒置射砂口18,该倒置射砂口18的尺寸为前大后小,由于第四型腔42只有两个射砂口17,采用此类设置主要是增加其射砂时,覆膜砂的流速,覆膜砂能充分的到达下模型腔4的后部,避免出现夹砂和漏砂。在上模型腔3是与下模型腔4匹配的凹槽,上模型腔3由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组成,在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的后部的浇道安装位7处均设有浇道固定孔6,在上模1和下模2合模后,浇道固定孔6相互对应,固定针穿过浇道后,其两端分别插入到上模1和下模2的浇道固定孔6内,起到固定浇道的作用。在下模2上还开设有定位孔18、小顶针孔19、工装孔20、加热孔21,在下模2上侧的定位孔18互相对应将模具定位到正确的安装位置,在下模2的四角还设有大顶针孔22,大顶针孔22贯穿下模2,小顶针孔19分别设置在下模型腔4的底部且竖向贯穿下模2,工装孔23设置在上模1和下模2的背侧,通过工装孔23可将上模1和下模2安装到射砂机的射砂位,加热孔24位于上模型腔3和下模型腔4的底部且横向贯穿上模1和下模2。在上模1和下模2的两侧还设有检测孔25,检测孔25内插入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模具内覆膜砂的加热中的实时温度,在上模1和下模2前端还设有模具固定孔26,在固定孔26内插入连杆,使上模1和下模2固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在所述上模上表面开设有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由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组成,在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后部均设有浇道安装位,在所述浇道安装位的中部设有浇道固定孔,浇道通过销钉固定所述浇道安装位处,在所述上模的两侧还设有多个检测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形铁覆膜砂模具的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在所述上模上表面开设有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由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组成,在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后部均设有浇道安装位,在所述浇道安装位的中部设有浇道固定孔,浇道通过销钉固定所述浇道安装位处,在所述上模的两侧还设有多个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战辉杨文峰牛伟峰陈学超李向阳杨风伟王军现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昆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