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74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TPO 35~55份,聚乙烯30~45份,聚丙烯5~10份,茂金属聚乙烯5~15份,改性轻质碳酸钙5~10份,其中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通过捏炼机混合表皮原料,喂料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改性轻质碳酸钙,其中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混炼2~5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混炼1~3min,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最后将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茂金属聚乙烯能够提高材料的韧性,此外改性轻质碳酸钙不但能够协同改善材料的韧性,同时能够提高材料的耐刮擦性。

Soft Automotive Interior Coating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用材料,具体涉及汽车内饰用包覆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产业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内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视觉和触觉追求越来越明显。对于大部分首次购车者来说,优越的外观追求甚至要比性能要求高。舒适,豪华,高质感的汽车内饰成为了人们购车的选择条件之一。汽车内部的蒙皮是制作汽车内饰的重要材料,蒙皮的好坏决定了汽车内部装饰效果和质感的高低。因此,人们对汽车内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视觉和触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TPO蒙皮其硬度较高因此触感不佳,需要改进TPO材料来得到质感柔软,触感舒适的蒙皮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内部的装饰材料,材料柔软性好、强度高、耐刮擦,以及花纹保持性良好的TPO蒙皮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TPO)35~55份,聚乙烯30~45份,聚丙烯5~10份,茂金属聚乙烯5~15份,改性轻质碳酸钙5~10份,其中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且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而得;表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称取原料;(2)通过捏炼机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喂料的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改性轻质碳酸钙,其中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混炼2~5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分别混炼1~3min;(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4)步骤(3)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表皮为本专利技术材料朝向使用者的一面,聚丙烯泡棉为本专利技术材料与待包覆件贴合的一面。轻质碳酸钙的改性过程为:将轻质碳酸钙在搅拌下用浓度0.5-1wt%钛酸酯溶液完全润湿,70-80℃继续搅拌30~50min,然后干燥。进一步地,上述表皮组成原料还包括助剂2-6份,助剂主要为抗氧剂、填料、阻燃剂。进一步地,上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40~45份,聚乙烯35~40份,聚丙烯6~8份,茂金属聚乙烯8~10份,改性轻质碳酸钙6~8份。进一步地,上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40份,聚乙烯35份,聚丙烯8份,茂金属聚乙烯9份,改性轻质碳酸钙8份。进一步地,上述表皮制备方法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分为两段,第一段温度为180~190℃,时间为15min,第二段温度为190~200℃,时间为5min,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0。第一段温度稍低初步提高改性轻质碳酸钙分子的活性,有利于其在基体材料中的融合,第二段温度稍高,满足TPO的成型温度,同时由于第一段已经使得TPO部分发生塑化,而第二段的高温短时加工过程即可使得TPO完成加工,同时不会由于高温时间过长破坏已形成的材料结构。上述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制得的TPO表皮拉延膜与聚丙烯泡棉热压复合;(2)相对聚丙烯泡棉的TPO表皮的另一面进行电晕处理,电压为3-5kV;电晕处理增加TPO表皮的表面极性,能够增加其与涂料的粘附力;(3)在电晕处理过的TPO表皮上至少涂覆两次涂料;(4)烘干,冷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TPO表皮中引入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本身具有良好的韧性且与TPO表皮中的其他成分相容性较好,因此能够有效改善TPO表皮的韧性,这也是实际使用中对TPO表皮的要求,即软质的TPO表皮在常温/低温下破损时,应为韧性断裂而非脆性断裂,以避免出现尖锐角。茂金属聚乙烯对TPO表皮的性能改善机理是茂金属聚乙烯为颗粒形式分散于基体中,同时其链结构能够连接不同的有机相,因此茂金属聚乙烯能够增加不同有机相之间的结合力,即表现出增加材料的韧性。此外TPO表皮中引入粉料级配的改性轻质碳酸钙,改性轻质碳酸钙与基体相容性较好,而且通过不同粒径的改性轻质碳酸钙配合,使得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均一性更好,大孔隙减少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耐刮擦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聚丙烯泡棉厚度为0.2~1cm;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TPO)35份,聚乙烯30份,聚丙烯5份,茂金属聚乙烯5份,改性轻质碳酸钙5份,其中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且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而得;表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称取原料;(2)通过捏炼机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喂料的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改性轻质碳酸钙,其中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混炼3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分别混炼1.5min;(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4)步骤(3)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表皮为本专利技术材料朝向使用者的一面,聚丙烯泡棉为本专利技术材料与待包覆件贴合的一面。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表皮组成原料还包括助剂2份,助剂主要为抗氧剂、阻燃剂。作为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分为两段,第一段温度为180~190℃,时间为15min,第二段温度为190~200℃,时间为5min,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0。第一段温度稍低初步提高改性轻质碳酸钙分子的活性,有利于其在基体材料中的融合,第二段温度稍高,满足TPO的成型温度,同时由于第一段已经使得TPO部分发生塑化,而第二段的高温短时加工过程即可使得TPO完成加工,同时不会由于高温时间过长破坏已形成的材料结构。上述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制得的TPO表皮拉延膜与聚丙烯泡棉热压复合;(2)相对聚丙烯泡棉的TPO表皮的另一面进行电晕处理,电压为3-5kV;(3)在电晕处理过的TPO表皮上至少涂覆两次涂料;涂料为提高TPO表皮的抗氧化、抗老化性能;(4)烘干,冷却。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聚丙烯泡棉厚度为0.2~1cm;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TPO)40份,聚乙烯40份,聚丙烯8份,茂金属聚乙烯10份,改性轻质碳酸钙7份,其中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且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而得。表皮为本专利技术材料朝向使用者的一面,聚丙烯泡棉为本专利技术材料与待包覆件贴合的一面。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表皮组成原料还包括助剂4份,助剂主要为抗氧剂、阻燃剂。本实施例中表皮的制作方法、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聚丙烯泡棉厚度为0.2~1cm;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TPO)40份,聚乙烯35份,聚丙烯8份,茂金属聚乙烯9份,改性轻质碳酸钙8份,其中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且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而得。表皮为本专利技术材料朝向使用者的一面,聚丙烯泡棉为本专利技术材料与待包覆件贴合的一面。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表皮组成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35~55份,聚乙烯30~45份,聚丙烯5~10份,茂金属聚乙烯5~15份,改性轻质碳酸钙5~10份,其中所述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且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而得;所述表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称取原料;(2)通过捏炼机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喂料的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改性轻质碳酸钙,其中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混炼2~5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分别混炼1~3min;(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4)步骤(3)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得到TPO表皮。

【技术特征摘要】
1.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35~55份,聚乙烯30~45份,聚丙烯5~10份,茂金属聚乙烯5~15份,改性轻质碳酸钙5~10份,其中所述改性轻质碳酸钙由500-800目和1000-1500目的粉料级配而成,且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而得;所述表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称取原料;(2)通过捏炼机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喂料的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改性轻质碳酸钙,其中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混炼2~5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分别混炼1~3min;(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4)步骤(3)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得到TPO表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组成原料还包括助剂2-6份,助剂主要为抗氧剂、阻燃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40~45份,聚乙烯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
申请(专利权)人:哈兹敏实宁波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