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754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包括机架、拉杆、支撑架组件、驱动支撑板、驱动轮组件、改向轮组件、气动组件、同步带和摩擦导轮组件。其中,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杆、摆杆和连杆;摩擦导轮组件包括支撑轴、轮轴、内锥形导轮、齿轮组件、导轮、螺栓和罩;齿轮组件的上端是锥轮,下端是同步带轮;支撑轴上端活动地连接轮轴,在轮轴两端分别安装内锥形导轮和导轮;在支撑轴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齿轮组件;支撑轴下端与摆杆一端连接,摆杆另一端连接连杆;气动组件一端固定在改向轮组件上边可做旋转运动,另一端连接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有导轮同步旋转,导轮和轮轴绕支撑轴左右转动,实现物件分拣,且分拣效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性能稳定,方便维修。

A Guide Wheel Friction Driv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拣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仓储自动化行业的高速发展,为满足行业需求,各物流装备供应商都在加紧研发和生产各种类型的输送分拣设备产品,产品型式结构很多且复杂。目前,国内外的分拣设备的导轮一般都成矩形排列分拣,传动方式都是用滚筒或者滚轮轴作为动力源,通过O带将动力传输给导轮做旋转运动,导轮左右转动是通过电机、气缸带动连杆机构实现左右转动。采用O带传动时,还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影响分拣设备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存在O带传动的能效低、功率损失大、O带传动带使用寿命低、更换困难等问题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导轮摩擦分拣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改变传动模式提高分拣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包括机架、拉杆、支撑架组件、驱动支撑板、驱动轮组件、改向轮组件、气动组件、同步带和摩擦导轮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杆、摆杆和连杆;所述摩擦导轮组件包括支撑轴、轮轴、内锥形导轮、齿轮组件、导轮、螺栓和罩;所述齿轮组件的上端是锥轮,下端是同步带轮;所述支撑轴上端活动地连接所述轮轴,在所述轮轴两端分别安装所述内锥形导轮和所述导轮;在所述支撑轴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齿轮组件;所述支撑轴下端与所述摆杆一端连接,所述摆杆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气动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改向轮组件上边可做旋转运动,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所述驱动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架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件和所述改向轮组件安装在所述驱动支撑板上,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支撑板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上端是轴承座,所述轮轴从所述轴承座中心穿过。进一步地,所述锥轮与所述内锥形导轮的内锥面接触,通过摩擦传动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导轮组件的所述罩安装在所述内锥形导轮和所述导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撑轴上端的所述轴承座上,防止物件落入轮轴下面。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导轮组件还包括轮盖,两个所述轮盖分别安装在所述内锥形导轮和所述导轮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导轮组件有多个。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带与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和所述改向轮组件的改向轮啮合,同时所述同步带与所有的所述摩擦导轮组件的所述同步带轮啮合。进一步地,导轮和内锥形导轮都是注塑轮。进一步地,轮轴两端分别与内锥形导轮和所述导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轮轴与支撑轴垂直进一步地,锥轮与内锥形导轮锥面全面接触,锥轮与导轮分离。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导轮摩擦传动系统,通过电机驱使驱动轮旋转,通过同步带使得齿轮组件旋转,经过锥轮与锥轮摩擦传递空间交错导轮轴之间的旋转运动,使得导轮旋转,并且通过气缸驱动连杆机构,来带动导轮支撑轴旋转,使得导轮实现左右转动。传动方式的改变替代了0带传动,提高了运行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装置方便维修,能快速更换损坏件。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轮摩擦传动系统三维图;图2是导轮摩擦传动系统正视图;图3是导轮摩擦传动系统俯视图;图4是导轮摩擦传动系统仰视图;图5是支撑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摩擦导轮组件的爆炸图;1-机架,2-拉杆,3-支撑架组件,31-支撑杆,32-摆杆,33-连杆,4-驱动支撑板,5-驱动轮组件,6-改向轮组件,7-气动组件,8-同步带,9-摩擦导轮组件,91-支撑轴,92-轮轴,93-内锥形导轮,94-轮盖,95-齿轮组件,96-导轮,97-螺栓,98-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包括机架1、拉杆2、支撑架组件3、驱动支撑板4、驱动轮组件5、改向轮组件6、气动组件7、同步带8和摩擦导轮组件9。其中,机架1上安装有拉杆2、支撑架组件3和驱动支撑板4;驱动支撑板4上边左端安装驱动轮组件5、右端安装改向轮组件6。支撑架组件3包括支撑杆31、安装摩擦导轮组件9的摆杆32和连杆33。摩擦导轮组件9包括支撑轴91、轮轴92、内锥形导轮93、齿轮组件95、轮盖94、导轮96、螺栓97和罩98。齿轮组件95的上端是锥轮,下端是同步带轮;摩擦导轮组件9由支撑轴91支撑,支撑轴91的上端是轴承座,轮轴92从轴承座中心穿过,轮轴92与支撑轴91垂直。轮轴92两端分别安装导轮96与内锥形导轮93,在导轮96与内锥形导轮93的外侧分别安装两个轮盖94。在支撑轴91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齿轮组件95,齿轮组件95的锥轮与内锥形导轮93锥面全面接触,同时锥轮与导轮96保持分离。支撑轴95下端与摆杆32一端连接,摆杆32另一端连接连杆33。气动组件7一端固定在改向轮组件6上边可做旋转运动,另一端连接连杆33,做旋转与直线运动的合成运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操作过程,按下按钮启动电机,及按下按钮让气动组件7工作,电机带动驱动轮组件5的驱动轮转动,同步带8传动,改向轮组件6转动,所有的摩擦导轮组件9的同步带轮转动,锥轮与同步带轮是固定连接的,锥轮也转动,锥轮与内锥形导轮93锥面全面接触,产生摩擦,也带动内锥形导轮93转动,内锥形导轮93与轮轴92是固定连接,轮轴92在支撑轴91上端的轴承座的轴承内转动,因为导轮96与轮轴92的另一头固定连接,所以导轮96与轮轴92和内锥形导轮93同时同转速转动,可以传送物件。气动组件7一端固定在改向轮组件6上边做旋转运动,另一端连接连杆33,做旋转与直线运动的合成运动,连杆33带动摆杆32,安装在其上的支撑轴91以其轴线为中心做左右转动,所有的摩擦导轮组件9都同步做左右转动,实现物件的分拣。实施例二其它不变,将齿轮组件95的锥轮改为锥齿轮面,将内锥形导轮93改为内部锥齿轮面,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传动改为锥齿轮啮合传动,这样传动稳定性能更好。这是另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使驱动轮旋转,驱动轮组件通过同步带使得齿轮组件旋转,经过锥轮与锥轮摩擦传递空间交错导轮轴之间的旋转运动,使得导轮旋转,并且通过气缸驱动连杆机构,来带动导轮支撑轴旋转,使得导轮实现左右转动。以0带传动相比,提高了运行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装置方便维修,能快速更换损坏件。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拉杆、支撑架组件、驱动支撑板、驱动轮组件、改向轮组件、气动组件、同步带和摩擦导轮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杆、摆杆和连杆;所述摩擦导轮组件包括支撑轴、轮轴、内锥形导轮、齿轮组件、导轮、螺栓和罩;所述齿轮组件的上端是锥轮,下端是同步带轮;所述支撑轴上端活动地连接所述轮轴,在所述轮轴两端分别安装所述内锥形导轮和所述导轮;在所述支撑轴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齿轮组件;所述支撑轴下端与所述摆杆一端连接,所述摆杆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气动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改向轮组件上边可做旋转运动,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拉杆、支撑架组件、驱动支撑板、驱动轮组件、改向轮组件、气动组件、同步带和摩擦导轮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杆、摆杆和连杆;所述摩擦导轮组件包括支撑轴、轮轴、内锥形导轮、齿轮组件、导轮、螺栓和罩;所述齿轮组件的上端是锥轮,下端是同步带轮;所述支撑轴上端活动地连接所述轮轴,在所述轮轴两端分别安装所述内锥形导轮和所述导轮;在所述支撑轴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齿轮组件;所述支撑轴下端与所述摆杆一端连接,所述摆杆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气动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改向轮组件上边可做旋转运动,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所述驱动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架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轮摩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和所述改向轮组件安装在所述驱动支撑板上,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支撑板两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锋傅涵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