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484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池体内通过溢流板分隔形成沉淀区和溢流区,沉淀区和溢流区位于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沉淀区内设置有用于延长污水流通路径的折流板组件;折流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之间的多个阻流板,相邻两个阻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折流板从池体底部到其顶部间隔布置,每个折流板均与与其相邻的阻流板通过第一连杆相连,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杆与与其相邻的阻流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强了沉淀效果,减少了占地面积。

A High Efficiency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多,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而其中水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各个行业对于废水的治理和废水的再利用都非常重视。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目前,沉淀池内通过增加其长度来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以达到提高沉淀效果的目的,导致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且沉淀效果还不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沉淀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且沉淀效果还不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池体内通过溢流板分隔形成沉淀区和溢流区,沉淀区和溢流区位于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沉淀区内设置有用于延长污水流通路径的折流板组件;所述折流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之间的多个阻流板,相邻两个阻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折流板从池体底部到其顶部间隔布置,每个折流板均与与其相邻的阻流板通过第一连杆相连,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杆与与其相邻的阻流板相连。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污水从进液口进入沉淀区后通过阻流板和折流板的布置方式延长了污水在沉淀区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污水的沉淀效果,同时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阻流板和折流板进行安装固定,经过沉淀池沉淀过后的清水从溢流板处流入溢流区后从排液口处排出;通过污水进入沉淀池后通过阻流板和折流板减缓了污水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增强了污水在沉淀区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污水的沉淀效果,从而缩短了沉淀池的长度,减少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池体1、进液口2、排液口3、溢流板4、沉淀区5、溢流区6、阻流板7、折流板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排污口11、密封板12、安装槽13、旋转盘14、锁紧螺钉15、动力器16、螺旋排料轴17、第一流道18、喷孔19、第二流道20、第三流道21。实施例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池体1,池体1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和排液口3,池体1内通过溢流板4分隔形成沉淀区5和溢流区6,沉淀区5和溢流区6位于进液口2和排液口3之间,沉淀区5内设置有用于延长污水流通路径的折流板8组件;折流板8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开有进液口2的侧壁与溢流板4之间的多个阻流板7,相邻两个阻流板7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板8,多个折流板8从池体1底部到其顶部间隔布置,每个折流板8均与与其相邻的阻流板7通过第一连杆9相连,开有进液口2的侧壁与溢流板4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杆10与与其相邻的阻流板7相连;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阻流板7之间设置有两个折流板8,两个折流板8沿竖直方向对齐且间隔布置;与开有进液口2的侧壁相邻的阻流板7正对进液口2,此阻流板7的设置方式是为了使污水从进液口2进入沉淀区5后通过此阻流板7进行快速的减速,且使污水向四周进行分散。为了方便对池体1内沉淀后的污泥排出,在沉淀区5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11,多个排污口11从进液口2到排液口3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排污口11处均设置有密封板12,密封板12均配合设置有可调锁紧件,通过可调锁紧件来调节密封板12对排污口11的密封状态;池体1外底部开有多个安装槽13,多个安装槽13用于对每个可调锁紧件一一对应安装,可调锁紧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槽13内的旋转盘14,旋转盘14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穿入排污口11内固定嵌设在密封板12内,且转轴与排污口11的内壁转动相连;安装槽13与旋转盘14相对设置的槽壁上开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锁紧槽,旋转盘14上开有两个锁紧孔;两个锁紧孔与相对设置的两锁紧槽连通后,分别通过锁紧螺钉15固定,锁紧螺钉15穿过锁紧孔后与锁紧槽螺纹相连;转动旋转盘14,通过转轴驱动密封板12转动,使密封板12在排污口11内水平布置时,排污口11处于密封状态,此时两个锁紧孔与其中相对设置的两锁紧槽连通,两个锁紧孔分别通过锁紧螺钉15穿过后与锁紧槽螺纹相连,对旋转盘14进行固定,同时对密封板12进行固定;拧松锁紧螺钉15后取下,转动旋转盘14,使密封板12在排污口11内竖直布置,此时排污口11处于连通状态,通过排污口11进行排污泥,两个锁紧孔与另外相对设置的两锁紧槽连通,两个锁紧孔分别通过锁紧螺钉15穿过后与锁紧槽螺纹相连,对旋转盘14进行固定,避免密封板12在进行排污泥的时候发生转动而影响污泥的排出速度。为了进一步加快污泥的排出速度,每个排污口11均配合设置有污泥推出机构,污泥推出机构包括由动力器16驱动转动的螺旋排料轴17,螺旋排料轴17转动设置在排污口11内,动力器16可以为电机;打开排污口11后,通过动力器16驱动螺旋排料轴17转动,加快污泥的排出速度。在沉淀区5内排出污泥后,为了便于对沉淀区5内进行清洗,在阻流板7和折流板8内开有第一流道18,阻流板7和折流板8的两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与第一流道18连通的喷孔19,第一连杆9内沿其轴向开有第二流道20,第二流道20与第一连杆9相连的阻流板7或折流板8内开设的第一流道18连通,与池体1侧壁相连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杆10内沿其轴向开有第三流道21,第三流道21与开有第三流道21的第二连杆10相连的阻流板7内开设的第一流道18连通,池体1侧壁开有与第三流道21连通的接管口;通过在接管口接入高压水管,高压水管中的高压水经过第三流道21、第二流道20和第一流道18后从喷孔19中喷出,喷孔19的设置位置和布置方式,便于将沉淀区5内的各个结构冲洗干净。使用时,将污水从进液口2排入,在沉淀区5通过阻流板7和折流板8阻流后污水中的污泥发生沉淀,沉淀后的清水从溢流板4处流入溢流区6后从排液口3排入下一工序中进行处理;在沉淀区5内的污泥积累足够多的时候,使排污口11连通将污泥排出,其在排污的过程中启动动力器16,通过螺旋排料轴17加快排污口11的排污速度。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含煤废水含煤废水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池体内通过溢流板分隔形成沉淀区和溢流区,沉淀区和溢流区位于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沉淀区内设置有用于延长污水流通路径的折流板组件;所述折流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之间的多个阻流板,相邻两个阻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折流板从池体底部到其顶部间隔布置,每个折流板均与其相邻的阻流板通过第一连杆相连,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杆与其相邻的阻流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池体内通过溢流板分隔形成沉淀区和溢流区,沉淀区和溢流区位于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沉淀区内设置有用于延长污水流通路径的折流板组件;所述折流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之间的多个阻流板,相邻两个阻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折流板从池体底部到其顶部间隔布置,每个折流板均与其相邻的阻流板通过第一连杆相连,开有进液口的侧壁与溢流板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杆与其相邻的阻流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多个排污口从进液口到排液口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排污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均配合设置有可调锁紧件,通过可调锁紧件来调节密封板对排污口的密封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外底部开有多个安装槽,多个安装槽用于对每个可调锁紧件一一对应安装,可调锁紧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的旋转盘,旋转盘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徐晓卞永磊刘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泰水处理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