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16743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聚烯烃离型膜是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且是由聚烯烃组合物所形成,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聚烯烃离型膜可良好适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而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防黏层。

Polyolefin ionic membra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composi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的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一种包含聚烯烃离型膜的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树脂在加工期间若没有使用承载离型膜,容易发生展平难度过高、发生粘黏等问题。再者,未使用承载离型膜而进行加工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在后段印刷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尺寸不稳定的缺点。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使用下列种类的产品作为承载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离型膜,以下离型膜的成本由高至低排列:(1)以传统纸进行压纹,再通过将特殊防黏树脂淋膜于传统纸上而形成的离型膜,其一般是采用激光压花,因此表面光亮而不易雾化;(2)以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膜涂布特殊防黏树脂而制成的离型膜,其仅适用于高光制品;以及(3)以传统纸双面淋膜聚乙烯(Polyethylene,PE)而成的离型膜。在上述离型膜中,三种具有不同成本及制造方式的离型膜都是在基材(例如传统纸或是PET)上额外设置树脂层来达到离型的效果。另外,编号(1)及(2)的离型膜成本较高且应用范围有限,且编号(3)的离型膜表面质量普通、制造过程控制不易、批次间质量不稳定且易产生尺寸变化或翘曲异常。换句话说,现有技术的用于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离型膜仍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其等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必须额外使用防黏层(离型层)才能在承载热塑性聚氨酯后达到轻易剥离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其是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且是由一聚烯烃组合物所形成,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离型膜具有介于0.08至0.3毫米之间的厚度。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离型膜的至少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压纹。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树脂包含一高密度聚乙烯、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一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具有介于0.2至3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添加剂包括一光稳定剂、一紫外线吸收剂、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及一乙烯基烯烃共聚物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离型膜具有至少2800psi的纵向拉伸强度以及至少2000psi的横向拉伸强度。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离型膜具有至少200%的纵向伸长率以及至少40%的横向伸长率。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烯烃离型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一聚烯烃组合物进行混炼胶化,以形成一胶化料;以及通过一胶布机将所述胶化料进行压延,以形成所述聚烯烃离型膜。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之间的熔融指数。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其包括一热塑性聚氨酯层;以及一聚烯烃离型膜。所述聚烯烃离型膜是由一聚烯烃组合物所形成,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层直接淋膜于所述聚烯烃离型膜的其中一表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离型膜的所述表面具有至少一纹路,且至少一所述纹路被转印至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层的一表面上而形成一转印纹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其能通过“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以及“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的技术方案,以提供具有优异拉伸强度及伸长率、可回收再利用,并且在不使用额外的离型层的条件下,可以良好适用于热塑性聚氨酯的聚烯烃离型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应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加工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其是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的承载用离型膜。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的其中一个表面可以用以与通过熔融压出制造方法所形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层相互贴合而形成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可以被收卷为卷状材料,且在热塑性聚氨酯膜即将被使用(例如进行加工)时,其可以由聚烯烃离型膜剥离。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相对于热塑性聚氨酯膜必须具有适当的附着力与剥离能力。请先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应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加工流程示意图。当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聚烯烃离型膜作为承载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离型膜时,首先可以通过发送台41(unwinder)进行底纸发纸,即,将作为离型膜的聚烯烃离型膜1输送至压花贴合机42(laminator)。接下来,在压花贴合阶段,通过淋膜头46(T-die)所供给的经过熔融挤出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被涂布于聚烯烃离型膜1的表面。具体来说,淋膜头46所供给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可以是将热塑性聚氨酯胶粒(TPUchip)由挤出机(extruder,未示出)进行挤出而形成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材料。如此一来,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被涂布于聚烯烃离型膜1的表面,进而形成双层结构。接下来,包括聚烯烃离型膜1以及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双层结构被输送至固化烘箱43,以对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进行烘干,并接着通过冷却轮44进行冷却,进而形成包括聚烯烃离型膜1与热塑性聚氨酯层2的双层结构。最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离型膜是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且是由一聚烯烃组合物所形成,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7 TW 1071016951.一种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离型膜是用于承载热塑性聚氨酯且是由一聚烯烃组合物所形成,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5至1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30重量份的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0.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离型膜具有介于0.08至0.3毫米之间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离型膜的至少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压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树脂包含一高密度聚乙烯、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一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具有介于0.2至3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一光稳定剂、一紫外线吸收剂、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及一乙烯基烯烃共聚物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离型膜具有至少2800psi的纵向拉伸强度以及至少2000psi的横向拉伸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修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