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80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09:57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在一个方面中,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含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插置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电池还包括罐,该罐具有开口并且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其中罐包括多个拐角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拐角单元是倒圆的,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其内曲率半径。电池还包括实质上密封罐的开口的盖板。

Rechargeabl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充电电池
所公开的技术总体而言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与不可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可再充电)电池能够被多次充放电,并且广泛用于各种高科技电子器件诸如移动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本式电脑。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专利技术方面是对跌落或外部冲击的影响具有强抵抗力的可再充电电池。另一方面是可再充电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插置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罐,包括在其一侧的开口以允许电极组件的插入,在该罐中容纳电极组件;盖板,用于密封罐的开口,其中罐的拐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其内曲率半径。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可以是围绕罐的位于盖板的相反侧的底表面的拐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罐可以包括从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表面、和从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的厚度大于第二表面的厚度。第一表面可以是罐的与盖板相反定位的底表面,第二表面可以是罐的侧表面,其位于盖板和底表面之间并且关于底表面大约垂直地弯折。罐整体上具有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形成在与其上表面相应的位置处的开口,该罐包括:底表面,位于与盖板相反的一侧上;第一侧表面,位于盖板和底表面之间并且关于底表面大约垂直地弯折;第二侧表面,位于盖板和底表面之间,关于底表面大约垂直地弯折,并且面对第一侧表面;第三侧表面,位于盖板和底表面之间并且关于底表面大约垂直地弯折;和第四侧表面,设置在盖板和底表面之间,关于底表面大约垂直地弯折,并且面对第三侧表面。底表面可具有比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的每个的厚度大的厚度。底表面可具有在从大约0.57mm到大约0.63mm范围内的厚度,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分别可具有在从大约0.28mm到大约0.32mm范围内的厚度。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一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第二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二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可以包括:第三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三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第四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四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具有倒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一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第二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二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内曲率半径可以在从大约0.4mm到大约0.6mm的范围内外曲率半径可以在从大约1.0mm到大约1.2m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是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插置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罐,具有六面体形状,包括在其一侧的开口以允许电极组件的插入,在该罐中容纳电极组件;盖板,用于密封罐的开口,其中罐的拐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并且具有倒圆形状的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其内曲率半径,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表面的厚度不同于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表面的厚度。另一方面是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插置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罐,具有六面体形状,包括在其一侧的开口以允许电极组件的插入,在该罐中容纳电极组件;盖板,密封罐的开口,其中罐包括:位于与盖板相反的一侧上的底表面;以及位于底表面和盖板之间并且关于底表面大约垂直地弯折的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以及拐角单元,形成在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的至少一个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并具有倒圆形状,并且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内曲率半径。罐可以包括:第一拐角单元,形成在第一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第二拐角单元,形成在第二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第三拐角单元,形成在第三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第四拐角单元,形成在第四侧表面邻接底表面的位置处。底表面可具有比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的每个的厚度大的厚度。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以彼此平行,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可以彼此平行,并且第一拐角单元和第二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分别大于其内曲率半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具有小于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的宽度的宽度。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以彼此平行,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可以彼此平行,第三拐角单元和第四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分别大于其内曲率半径。内曲率半径可以在从大约0.4mm到大约0.6mm的范围内,外曲率半径可以在从大约1.0mm到大约1.2m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是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插置的隔板;罐,具有开口并且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其中罐包括多个拐角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拐角单元是倒圆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其内曲率半径;盖板,实质上密封罐的开口。在以上电池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是围绕罐的底部的拐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底部位于盖板的相反侧上。在上述电池中,罐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和在交叉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二侧的厚度。在上述电池中,第一侧是罐的与盖板相反定位的底部,并且其中第二侧是位于盖板和罐的底部之间并且实质上关于底部垂直地弯折的一侧。在上述电池中,罐具有实质上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形成在与其上表面相应的位置处的开口,罐包括:底部,位于与盖板相反的一侧;第一侧,位于盖板和底部之间并且关于底部实质上垂直地弯折;第二侧,位于盖板和底部之间,关于底部实质上垂直地弯折,并且面对第一侧;第三侧,位于盖板和底部之间并且关于底部实质上垂直地弯折;以及第四侧,设置在盖板和底部之间,关于底部实质上垂直地弯折,并且面对第三侧。在上述电池中,底部具有比第一侧至第四侧的每个的厚度大的厚度。在上述电池中,底部具有在从大约0.57mm到大约0.63mm的范围内的厚度,并且其中第一侧至第四侧的每个具有在从大约0.28mm到大约0.32mm的范围内的厚度。在上述电池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包括:第一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一侧表面邻接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第二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二侧表面邻接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在上述电池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还包括:第三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三侧表面邻接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第四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第四侧表面邻接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在上述电池中,内曲率半径在从大约0.4mm到大约0.6mm的范围内。在上述电池中,外曲率半径在从大约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插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罐,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罐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罐包括多个拐角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拐角单元是倒圆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其内曲率半径;和盖板,实质上密封所述罐的所述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所述外曲率半径和所述内曲率半径对应于相同的圆心,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是围绕所述罐的底部的拐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底部位于所述盖板的相反侧,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位于所述罐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底部的位置处并连接到所述罐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底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底部的每个具有均匀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8 KR 10-2012-0148088;2013.02.01 KR 10-201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插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罐,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罐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罐包括多个拐角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拐角单元是倒圆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外曲率半径大于其内曲率半径;和盖板,实质上密封所述罐的所述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的所述外曲率半径和所述内曲率半径对应于相同的圆心,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是围绕所述罐的底部的拐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底部位于所述盖板的相反侧,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位于所述罐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底部的位置处并连接到所述罐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底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底部的每个具有均匀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罐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三侧和在交叉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三侧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三侧是所述罐的与所述盖板相反定位的底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侧是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罐的所述底部之间并且实质上关于所述底部垂直弯折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罐具有实质上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形成在与其上表面相应的位置处的所述开口,所述罐包括:底部,位于所述盖板的相反侧;第一侧,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部之间并且实质上关于所述底部垂直地弯折;第二侧,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部之间、实质上关于所述底部垂直地弯折并且面对所述第一侧;第三侧,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部之间并且实质上关于所述底部垂直地弯折;和第四侧,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部之间、实质上关于所述底部垂直地弯折并且面对所述第三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底部具有比所述第一侧至第四侧的每个的厚度大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底部具有从0.57mm到0.63mm范围内的厚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侧至第四侧的每个具有在从0.28mm到0.32mm范围内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包括:第一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邻接所述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和第二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所述第二侧邻接所述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拐角单元还包括:第三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所述第三侧邻接所述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和第四拐角单元,具有倒圆形状,形成在所述第四侧邻接所述底部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大于内曲率半径的外曲率半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内曲率半径在从0.4mm到0.6mm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世源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