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62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41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对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包含金属箔的负极芯体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露出的结构中的负极芯体的皱褶的产生进行抑制。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卷绕电极体,正极与在负极芯体上形成有负极复合层的负极隔着分隔件而卷绕为螺旋状,负极芯体在最外周面露出,粘接卷绕固定带以使得将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固定于最外周面;和外装体,收纳卷绕电极体以及非水电解质。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比正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比负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卷绕固定带横跨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而被贴付。

Cylindrical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公开涉及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与负极隔着分隔件而卷绕为螺旋状而成的卷绕电极体,通过卷绕电极体被收纳于外装体而构成。近年来,伴随着便携设备等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针对作为其电源的二次电池,进一步的容量增大的期待提高。因此,在圆筒形的锂离子电池等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体积能量密度,使负极中包含铜箔的负极芯体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露出的结构被实用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使负极的包含铜箔的集电体(负极芯体)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露出,仅在该集电体的电极端的卷绕内侧面形成活性物质层。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1725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那样,在负极芯体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露出的结构中,相比于仅分隔件在最外周面露出的结构,分隔件变短,因此从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方面认为有利。然而,在该结构中,由于容易产生皱褶的金属箔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露出,因此从防止金属箔的损伤这方面来看存在改进的余地。特别地,在二次电池被用于低温环境的情况下,或者二次电池中重复充放电的情况下的循环末期,卷绕电极体可能较大膨胀。此外,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贴付用于防止开卷的卷绕固定带。由此,在如上述那样卷绕电极体较大膨胀的情况下,在最外周面的金属箔中,在固定于卷绕固定带的部分的周边部可能产生皱褶,由于该皱褶可能导致金属箔容易损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对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包含金属箔的负极芯体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露出的结构中的负极芯体的皱褶的产生进行抑制。-解决课题的手段-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电极体,正极与在包含金属的箔的负极芯体上形成有负极复合层的负极隔着分隔件而卷绕为螺旋状,负极芯体在最外周面露出,粘接卷绕固定带以使得将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固定于最外周面;非水电解质;和外装体,收纳卷绕电极体以及非水电解质。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比正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比负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卷绕固定带横跨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而被贴付。-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公开所涉及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抑制包含金属箔的负极芯体在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露出的结构中的负极芯体的皱褶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1例中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体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中的卷绕固定带的贴付位置进行说明的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比较例中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体的主视图。图6是用于对比较例的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中的卷绕固定带的贴付位置进行说明的图5的C-C剖视图。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正极引线的配置位置的、负极的卷绕结束端的合适的配置范围进行说明的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8的(a)是表示循环试验后的实施例的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图,图8的(b)是表示循环试验后的比较例的卷绕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方式的1例详细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地记载,因此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各结构要素的具体的尺寸等。关于本说明书中“大致~”这一用语,以大致相同为例来进行说明,相比于完全相同,意图包含认定为实质相同。此外,“端部”的用语是指对象物的端及其附近,“中央部”的用语是指对象物的中央及其附近。以下说明的形状、材料、个数以及数值是用于说明的示例,能够根据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使用来适当地变更。图1是实施方式的1例中的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的剖视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从外径侧观察卷绕电极体14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卷绕电极体14的最外周面中的卷绕固定带30的贴付位置进行说明的图2的B-B剖视图。如图1所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具备卷绕电极体14、非水电解质(未图示)、作为外装体的电池壳体15。以下,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记载为二次电池10,卷绕电极体14记载为电极体14。电极体14具有正极11、负极12和分隔件13,如图3所示,是正极11与负极12隔着分隔件13并卷绕为漩涡状而成的。为了在图3中容易理解,通过斜格部分来表示正极11,通过砂粒部分来表示负极12。在后述的图2中也通过砂粒部分来表示负极12。另外,在图1、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电极体中的正极、负极、分隔件的配置关系,使卷绕数比实际的情况少,夸张表示正极、负极、分隔件各自的厚度。非水电解质包含非水溶剂、和溶解于非水溶剂的电解质盐。非水电解质并不限定于液体电解质,也可以是使用了胶状聚合物等的固体电解质。以下,存在将电极体14的卷绕轴方向一侧称为“上”,将卷绕轴方向另一侧称为“下”的情况。构成电极体14的正极11、负极12以及分隔件13均形成为带状,通过卷绕为漩涡状而成为在电极体14的半径方向交替层叠的状态。在电极体14,各电极的长边方向为卷绕方向,各电极的宽度方向为卷绕轴方向。如图1所示,将正极11与正极端子电连接的正极引线19例如被设置于电极体14的半径方向的卷绕内侧端与卷绕外侧端的大致中央,从电极群的上端延伸突出。所谓电极群,是指电极体14之中除去引线以外的部分。此外,如图3所示,在电极体14中,负极12的卷绕结束端部12a比正极11的卷绕结束端11a在卷绕方向延伸突出。此外,如后面所述,在负极12之中的电极体14的最外周所对应的部分,仅在包含金属箔的负极芯体的卷绕内侧面形成负极复合层。并且,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配置负极12。此外,由于在被配置于最外周的负极12的卷绕外侧面未形成负极复合层,因此负极芯体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面露出。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面露出的负极芯体与二次电池10的负极端子即金属制的壳体主体16的内侧面接触。由此,负极12与壳体主体16电导通。因此,不是必须需要用于将负极12与壳体主体16连接的负极引线。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有底圆筒状的金属制容器即壳体主体16和封口体17,构成收纳电极体14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金属制的电池壳体15。在电极体14的上下,分别设置绝缘板18a、18b。正极引线19与正极11连接,向电极体14的上侧延伸。并且,正极引线19穿过绝缘板18a的贯通孔向封口体17侧延伸,与封口体17的底板即过滤器22的下表面焊接。在二次电池10中,与过滤器22电连接的封口体17的顶板即盖体26成为正极端子。此外,在负极12中,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面,负极芯体与作为负极端子的壳体主体16的筒部的内侧面接触,并与壳体主体16电连接。另外,在使壳体主体16的筒部的内侧面与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面露出的负极芯体接触的状态下,也能够在负极芯体连接负极引线(未图示)。在该情况下,在该负极引线,使比负极芯体向下侧延伸突出的部分与壳体主体16的底板电连接。在壳体主体16与封口体17之间设置垫圈27,确保电池壳体15内的封闭性。壳体主体16具有例如从外侧按压侧面部而形成的、支承封口体17的突出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电极体,正极与在包含金属的箔的负极芯体上形成有负极复合层的负极隔着分隔件而卷绕为螺旋状,所述负极芯体在最外周面露出,粘接卷绕固定带以使得将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固定于所述最外周面;非水电解质;和外装体,收纳所述卷绕电极体以及所述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比所述正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所述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比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所述卷绕固定带横跨所述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而被贴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05 JP 2016-2358221.一种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电极体,正极与在包含金属的箔的负极芯体上形成有负极复合层的负极隔着分隔件而卷绕为螺旋状,所述负极芯体在最外周面露出,粘接卷绕固定带以使得将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固定于所述最外周面;非水电解质;和外装体,收纳所述卷绕电极体以及所述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端部比所述正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出,所述分隔件的卷绕结束端部比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端更向卷绕方向延伸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雪寻中尾隆希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