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6447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10
为获取轨道可视化巡检所需的二维图像与三维形貌数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该系统由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支撑装置和外壳组成,其中片光发生器通过多个光源拼接产生两个片光,分别为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提供照明。线阵成像单元与3D成像单元沿轨道纵向进行线阵扫描成像和三维扫描,获取轨道表面二维图像和三维形貌数据。进一步,将线阵成像单元、片光发生器进行集成,并采用光路折叠方法缩短3D成像单元长度,最终缩短成像系统沿轨道方向上长度,提供紧凑的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系统。

A Compact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Device for Orb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基础设施检测领域的设备,具体指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是国家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国民出行、国防运输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大价值。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轨道由道床系统、钢轨系统、扣件系统组成。轨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钢轨系统会裂纹、龟裂等缺陷,扣件系统会产生螺栓松动、弹条断裂、弹条脱落等缺陷,道床系统会存在裂纹、断裂等缺陷。在地铁中,道床系统还存在道床异物(乘客遗漏的物品:手机、水瓶等)、道床积水、道床板结等问题。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必须对轨道系统进行安全巡检,目前受技术限制,多采用人工巡检。在人工巡检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干扰,难以准确、客观地查找缺陷,且检测效率低、成本高。近期,有学者尝试将线阵扫描成像技术应用于轨道巡检中,通过获取的扣件纹理图像进行扣件缺陷检测。但是,在二维纹理图像上,很难有效判定螺栓松动、道床异物等缺陷。三维成像技术(《吴庆阳.线结构光三维传感中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可以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形貌数据,利用三维形貌数据,可容易地区分出口径弹条缺失、螺栓松动等具有形状或高度变化的缺陷。因此,在二维成像技术基础上,引入三维成像技术,同时获取轨道二维纹理图像和三维形貌数据,有利于提升轨道可视化巡检水平。为此,本技术拟提供一种轨道可视化巡检二维与三维融合成像系统,同时获取轨道表面二维图像与三维形貌数据,为开展轨道可视化巡检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轨道巡检方法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支撑装置和外壳组成。所述片光发生器用于产生两个片光P1、P2,片光P1的宽度不小于2m,厚度不超过1mm,片光P2的宽度不小于2m、厚度小于2mm。所述片光发生器具有供电接口、开关接口、功率调节接口,可控制开启、关闭片光,并调节片光功率。所述线阵成像单元用于对轨道进行线阵扫描成像,由n台线阵摄像机组成,n台线阵摄像机的成像平面共面,且成像平面位于片光P2照射范围内。所述线阵成像单元具有供电接口、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可控制线阵成像单元开闭、参数设置、控制信号输入、数据传输。所述3D成像单元由n台3D摄像机组成,3D摄像机的光轴与片光P1平面成角度a,a的取值范围为20-80度;3D摄像机为基于FPGA或DSP或ARM的嵌入式处理系统,自带线结构光3D测量算法,拍摄片光P1投射在轨道表面的光条,根据3D摄像机标定参数,计算和输出光条位置处轨道表面三维数据。所述3D成像单元具有供电接口、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可控制3D成像单元开闭、参数设置、控制信号输入和数据传输。所述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通过控制接口输入外部触发脉冲信号,沿轨道纵向平移,可实现轨道全断面二维与三维成像扫描。所述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相对位置固定,刚性连接到支撑装置上。所述外壳为矩形、密封壳体,外壳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外壳底部紧邻3D摄像机和线阵摄像机的入光口、片光P1和片光P2出光口位置处设有光学窗口,外壳顶部有翅片,外壳内部通过导热结构固连到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的发热器件上,将这些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支撑装置为钢材或航空铝材或钛合金或碳纤维材料。所述外壳和翅片为铝合金材料,外壳与翅片接触面填充硅油,导热结构为异性件,导热结构材料为铜或石墨烯,导热结构与发热器件的接触面填充硅油。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3-9。当n=3时,2台3D摄像机位于两侧钢轨正上方,对钢轨及两侧区域进行三维成像,1台3D摄像机位于轨道中心正上方,对钢轨之间的道床区域进行三维成像;2台线阵摄像机位于钢轨正上方、对钢轨及两侧区域进行线阵扫描成像,1台线阵摄像机位于轨道中心正上方,对钢轨之间的道床区域进行线阵扫描成像。进一步,所述片光P1、P2各由m个线结构光共面合成,m的取值范围为3-100;当m=3时,其中2个线结构光位于两侧钢轨正上方,1个线结构光位于轨道中心正上方;当m=5时,其中4个线结构光分别位于两根钢轨上方两侧,1个线结构光位于轨道中心正上方。进一步,沿轨道纵向依次布置3D成像单元、片光P2与线阵成像单元、片光P1,其中片光P2与线阵成像单元垂直于轨道纵向方向共线布置,线阵成像单元的成像平面位于片光P2照射区域内;线阵成像单元的成像平面与片光P1平行;调整片光P1到片光P2的平面距离,使片光P2不出现在3D成像单元的视场中;片光P1与片光P2为单波长光,波长为b1,b1的取值范围为400-1000nm;线阵成像单元中线阵摄像机为单色线阵摄像机;在线阵摄像机、3D摄像机前端设置波长为b1的窄带滤光片。进一步,所述片光P1、P2为近红外光,波长范围为700-1000nm,在线阵摄像机、3D摄像机前端设置对应波长的窄带滤光片,以消除环境中可见光干扰。进一步,所述成像装置,垂直于轨道纵向,将片光P1、片光P2与线阵成像单元共线安装,使片光P1、片光P2、线阵摄像机成像平面三者共面,以实现线阵成像区域与3D摄像机测量区域在光学上重合;片光P1的波长为b1、片光P2的波长为b2,在线阵摄像机前端设置波长为b1的窄带滤光片,在3D摄像机前端设置波长为b2的窄带滤光片,b1≠b2。进一步,所述片光P2中的片光光源与片光P1中的片光光源通过合色镜进行合束,实现片光P1、P2共面。进一步,在3D摄像机前端增加一个反射镜,以缩短成像装置沿轨道纵向方向上长度。进一步,当片光P1、片光P2为可见光时,在外壳底部四周安装环形遮光罩,用于遮挡外界可见光照射,所述环形遮光罩由四片非透明、非刚性材料缝合而成,遮光罩底部到钢轨顶部距离不超过50mm;遮挡区域大于成像区域。进一步,所述片光P2选用白光光源,所述线阵摄像机8为RGB三色线阵相机,在线阵摄像机前端加装近红外截止滤光片,用于获取轨道的RGB彩色图像。本技术有益效果:1)可实现轨道全断面二维与三维成像,同时获取轨道全断面的钢轨系统、扣件系统、道床系统纹理图像与三维形貌数据;2)本技术中,片光P1与线阵成像平面平行,根据片光P1与线阵成像平面位置关系,可通过软件容易地实现二维纹理数据与三维测量数据的对齐操作,为轨道病害自动检测和分析提供了有益数据;3)本技术,还采用硬件(线阵成像平面与片光P1共面)方式,使二维与三维数据视场重合,保证二维与三维数据对齐;4)本技术,片光P1由m个片光光源共面合成,在多台3D摄像机的成像区域中只有1根光条,可避免为每一台3D摄像机提供线结构光时、相邻3D摄像机成像区域中出现多根光条而影响3D测量,进而可以缩短整个测量系统沿轨道纵向上尺寸;5)更进一步,本技术,在3D摄像机前端增加了一块反射镜,以光路折叠方式(图11.b)可进一步缩端尺寸、减轻重量,以方便安装、运载,这样的紧凑型成像系统,便于在轨道巡检车、运行列车、小型巡检车和手推式巡检小车上使用,适应范围更广;6)本技术,可采用近红外波段照明成像,可避免外界环境光干扰,保证二维成像效果;7)本技术,可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支撑装置和外壳组成;所述片光发生器用于产生两个片光P1、P2,片光P1的宽度不小于2m,厚度不超过1mm,片光P2的宽度不小于2m、厚度小于2mm;所述片光发生器具有供电接口、开关接口、功率调节接口,可控制开启、关闭片光,并调节片光功率;所述线阵成像单元用于对轨道进行线阵扫描成像,由n台线阵摄像机组成,n台线阵摄像机的成像平面共面,且成像平面位于片光P2照射范围内;所述线阵成像单元具有供电接口、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可控制线阵成像单元开闭、参数设置、控制信号输入、数据传输;所述3D成像单元由n台3D摄像机组成,3D摄像机的光轴与片光P1平面成角度a,a的取值范围为20‑80度;所述3D摄像机为基于FPGA或DSP或ARM的嵌入式处理系统,具有线结构光3D测量功能,拍摄片光P1投射在轨道表面的光条,计算和输出光条位置处轨道表面三维数据;所述3D成像单元具有供电接口、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可控制3D成像单元开闭、参数设置、控制信号输入和数据传输;所述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通过控制接口输入外部触发脉冲信号,沿轨道纵向平移,可实现轨道全断面二维与三维成像扫描;所述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相对位置固定,刚性连接到支撑装置上;所述外壳为矩形、密封壳体,外壳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外壳底部紧邻3D摄像机和线阵摄像机的入光口、片光P1和片光P2出光口位置处设有光学窗口,外壳顶部有翅片,外壳内部通过导热结构固连到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的发热器件上,将这些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支撑装置为钢材或航空铝材或钛合金或碳纤维材料;所述外壳和翅片为铝合金材料,外壳与翅片接触面填充硅油,导热结构为异性件,导热结构材料为铜或石墨烯,导热结构与发热器件的接触面填充硅油;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3‑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支撑装置和外壳组成;所述片光发生器用于产生两个片光P1、P2,片光P1的宽度不小于2m,厚度不超过1mm,片光P2的宽度不小于2m、厚度小于2mm;所述片光发生器具有供电接口、开关接口、功率调节接口,可控制开启、关闭片光,并调节片光功率;所述线阵成像单元用于对轨道进行线阵扫描成像,由n台线阵摄像机组成,n台线阵摄像机的成像平面共面,且成像平面位于片光P2照射范围内;所述线阵成像单元具有供电接口、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可控制线阵成像单元开闭、参数设置、控制信号输入、数据传输;所述3D成像单元由n台3D摄像机组成,3D摄像机的光轴与片光P1平面成角度a,a的取值范围为20-80度;所述3D摄像机为基于FPGA或DSP或ARM的嵌入式处理系统,具有线结构光3D测量功能,拍摄片光P1投射在轨道表面的光条,计算和输出光条位置处轨道表面三维数据;所述3D成像单元具有供电接口、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可控制3D成像单元开闭、参数设置、控制信号输入和数据传输;所述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通过控制接口输入外部触发脉冲信号,沿轨道纵向平移,可实现轨道全断面二维与三维成像扫描;所述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相对位置固定,刚性连接到支撑装置上;所述外壳为矩形、密封壳体,外壳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外壳底部紧邻3D摄像机和线阵摄像机的入光口、片光P1和片光P2出光口位置处设有光学窗口,外壳顶部有翅片,外壳内部通过导热结构固连到片光发生器、线阵成像单元、3D成像单元的发热器件上,将这些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支撑装置为钢材或航空铝材或钛合金或碳纤维材料;所述外壳和翅片为铝合金材料,外壳与翅片接触面填充硅油,导热结构为异性件,导热结构材料为铜或石墨烯,导热结构与发热器件的接触面填充硅油;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3-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n=3时,2台3D摄像机位于两侧钢轨正上方,对钢轨及两侧区域进行三维成像,1台3D摄像机位于轨道中心正上方,对钢轨之间的道床区域进行三维成像;2台线阵摄像机位于钢轨正上方、对钢轨及两侧区域进行线阵扫描成像,1台线阵摄像机位于轨道中心正上方,对钢轨之间的道床区域进行线阵扫描成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型轨道二维与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光P1、P2各由m个线结构光共面合成,m的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丽玛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精工华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