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022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包括挡油圈主体、回油槽、密封结构和高温材料层,所述挡油圈主体的左侧设有挤压块,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底端设置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内部设置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内部焊接有内管,且内管内部设置有加压管腔,所述挡油圈主体的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的右侧焊接加强板,所述高温材料层和加强板之间安装有设置有陶瓷层,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左侧与加强板的内侧之间均匀安装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高温环境中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增加合理的回油结构,有利于油的回流,通过密封结构加强挡油圈主体与轴承之间的密封性,加强挡油圈主体的稳定性。

A Bearing Oil Retaining Ring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
本技术涉及轴承挡油圈
,具体为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
技术介绍
轴承挡油圈挡住因轴承升温和油升温后形成的部分压力,阻挡大部分油向轴承压盖方向向外喷的油。现有的轴承挡油圈在高温的情况下无法稳定的挡油,实用性较差,挡油圈上没有设置回油结构,使得小部分溢出油液无法回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有的挡油圈与轴承之间容易存在缝隙,出现降低挡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高温的情况下无法稳定的挡油,没有设置回油结构以及安装时容易存在缝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包括挡油圈主体、回油槽、密封结构和高温材料层,所述挡油圈主体的左侧设有挤压块,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底端设置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内部设置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内部焊接有内管,且内管内部设置有加压管腔,所述挡油圈主体的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的右侧焊接加强板,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高温材料层,所述高温材料层和加强板之间安装有设置有陶瓷层,所述挡油圈主体内部左侧与加强板的内侧之间均匀安装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架。优选的,所述挤压块右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挤压槽,且挤压槽的形状呈半圆形。优选的,所述内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呈30°,所述加压管腔的形状呈喇叭状。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导热圈、橡胶圈、膨胀圈和硅胶圈,所述导热圈的右侧安装有膨胀圈,所述膨胀圈的内部设置有硅胶圈,所述膨胀圈的右侧设置有橡胶圈。优选的,所述导热圈内腔的直径与橡胶圈内腔直径相等,所述硅胶圈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气泡。优选的,所述加强架的形状呈正六边形,所述加强架的内腔焊接有加强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通过加强挡油圈主体的耐高温性,使得挡油圈主体在高温环境中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增加合理的回油结构,有利于油的回流,通过密封结构加强挡油圈主体与轴承之间的密封性,加强挡油圈主体的稳定性;(1)通过增加高温材料层和陶瓷层,提升挡油圈主体的耐高温性,还加强挡油圈主体的结构强度,确保挡油圈主体更好地挡住因轴承升温和油升温后形成的部分压力,加强挡油圈主体的实用性;(2)在挡油圈主体底端增加有回油结构,结构合理,稳定性强,有利于油的回流,加快回油速度,回油更加彻底,更加经济实用;(3)通过导热圈导热,使得膨胀圈膨胀,挤压硅胶圈,硅胶圈将缝隙填满,橡胶圈被挤压后发生形变,更好的贴合轴承,加强密封性,提升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挡油圈主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加强管和加强架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回油槽和回油管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密封结构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挡油圈主体;2、挤压块;3、挤压槽;4、回油槽;5、回油管;6、内管;7、加压管腔;8、密封结构;801、导热圈;802、橡胶圈;803、膨胀圈;804、硅胶圈;9、加强板;10、高温材料层;11、陶瓷层;12、加强管;13、加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包括挡油圈主体1、回油槽4、密封结构8和高温材料层10,挡油圈主体1的左侧设有挤压块2。优选的,挤压块2右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挤压槽3,且挤压槽3的形状呈半圆形,通过轴承压盖与挤压槽3对接,半圆形挤压槽3加强对接的贴合度,将挡油圈主体1压在轴承一端。挡油圈主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回油槽4,回油槽4的内部设置有回油管5,回油管5的内部焊接有内管6,且内管6内部设置有加压管腔7。优选的,内管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呈30°,增加油液的重力势能,便于油液的回流,加压管腔7的形状呈喇叭状,腔口逐渐减小,确保挡油圈主体1的挡油效果,避免油液从加压管腔7反向流出。挡油圈主体1的设置有密封结构8,挡油圈主体1内部的右侧焊接加强板9,挡油圈主体1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高温材料层10,高温材料层10和加强板9之间安装有设置有陶瓷层11,挡油圈主体1内部左侧与加强板9的内侧之间均匀安装加强管12,加强管1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架13。优选的,密封结构8包括导热圈801、橡胶圈802、膨胀圈803和硅胶圈804,导热圈801的右侧安装有膨胀圈803,膨胀圈803的内部设置有硅胶圈804,膨胀圈803的右侧设置有橡胶圈802,由于导热圈801导热,使得膨胀圈803膨胀,挤压硅胶圈804,硅胶圈804将缝隙填满,橡胶圈802被挤压后发生形变,更好的贴合轴承,加强密封性,提升稳定性。更加优选的,导热圈801内腔的直径与橡胶圈802内腔直径相等,结构合理,便于轴穿过,硅胶圈80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气泡,加强硅胶圈804挤压时形变强度,使得硅胶圈804贴合性更强。优选的,加强架13的形状呈正六边形,加强架13的内腔焊接有加强撑架,加强架13与加强撑架将之间形成多个等边三角形,进一步加强加强架13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加强管12不易变形。工作原理:使用时,轴在轴承内部转动,产生大量的热,使得油和轴承升温,高温材料层10内部以有机硅为载体,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同时陶瓷层11内的陶瓷在高温下不易发生形变,确保挡油圈主体1整体形态,加强挡油效果,加强板9和加强管12更是对挡油圈主体1整体的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避免挡油圈主体1变形,提升挡油圈主体1的耐高温性,使得挡油圈主体1更够更好的挡油。当小部分油液溢出后,首先进入挡油圈主体1底端的回油槽4内部,从回油管5流入,接着进入内管6内部,增加油液的重力势能,加快流速,便于油液的回流,回油更加彻底,更加经济实用。当轴承发热时,首先导热圈801导热,使得膨胀圈803膨胀,接着膨胀圈803挤压硅胶圈804,然后硅胶圈804将缝隙填满,同时橡胶圈802被挤压后发生形变,更好的贴合轴承,加强密封性,提升稳定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包括挡油圈主体(1)、回油槽(4)、密封结构(8)和高温材料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圈主体(1)的左侧设有挤压块(2),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回油槽(4),所述回油槽(4)的内部设置有回油管(5),所述回油管(5)的内部焊接有内管(6),且内管(6)内部设置有加压管腔(7),所述挡油圈主体(1)的设置有密封结构(8),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的右侧焊接加强板(9),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高温材料层(10),所述高温材料层(10)和加强板(9)之间安装有设置有陶瓷层(11),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左侧与加强板(9)的内侧之间均匀安装加强管(12),所述加强管(1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架(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包括挡油圈主体(1)、回油槽(4)、密封结构(8)和高温材料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圈主体(1)的左侧设有挤压块(2),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回油槽(4),所述回油槽(4)的内部设置有回油管(5),所述回油管(5)的内部焊接有内管(6),且内管(6)内部设置有加压管腔(7),所述挡油圈主体(1)的设置有密封结构(8),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的右侧焊接加强板(9),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高温材料层(10),所述高温材料层(10)和加强板(9)之间安装有设置有陶瓷层(11),所述挡油圈主体(1)内部左侧与加强板(9)的内侧之间均匀安装加强管(12),所述加强管(1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轴承挡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2)右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挤压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克文郭太祥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