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泉林专利>正文

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596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发动机、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水箱降温冷水管、降温水泵;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本装置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使其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本装置控制方便,驾驶员通过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显示器、温度传感器二掌握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信息、水箱降温热水管内热水是否满足循环加热要求,方便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自行操作。

A Kind of Intake Heating Device for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节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节能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之一,由于能源消耗的加剧,汽车节能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全球约有1.08亿辆汽车,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的燃油内燃机汽车,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燃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变成动能,除去冷却水和摩擦等损失外,约30%~40%的能源以尾气余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去,汽车燃料燃烧所发出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有效利用。与此同时,汽车在低温寒冷环境下行驶时,由于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温度较低,降低了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增加了发动机油耗量,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使其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同时也有效利用了被浪费的热量,此外,还需满足驾驶员能够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方便的自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同时也有效利用了被浪费的热量,方便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自行操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发动机、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水箱降温冷水管、降温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中央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被加热板分隔开,加热板为中空管,进水口、出水口通过加热板连通;所述加热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加热水泵、节温器;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水箱降温热水管,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一端连接水箱,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出水口;所述加热水泵、节温器设置在加热循环管路上;所述水箱降温热水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一,检测水箱降温热水管内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发动机进气口内、水循环加热装置后侧设置温度传感器二,检测进气口内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进一步,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沿发动机进气口设置至少1组,每组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进一步,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沿发动机进气口设置2组,每组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进一步,所述加热水泵、节温器通过控制线连接设置在车内的控制开关。进一步,所述加热板为中空铝片,折弯成Z字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使其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同时也有效利用了被浪费的热量;此外,本装置控制方便,驾驶员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显示器、温度传感器二掌握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信息、水箱降温热水管内热水是否满足循环加热要求,进而方便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自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循环加热装置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水箱1,发动机2,水箱降温热水管3,水箱降温冷水管4,降温水泵5,水循环加热装置6,进水管7,回水管8,加热水泵9,节温器10,温度传感器一11,温度显示器12,温度传感器二13,进水口6-1,出水口6-2,进气通道6-3,加热板6-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1、发动机2、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1和发动机2;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3、水箱降温冷水管4、降温水泵5;降温水泵5带动水在水箱1和发动机2间循环流动,吸收发动机缸体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6,水循环加热装置6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6一端为进水口6-1,另一端为出水口6-2,中央为进气通道6-3,进气通道6-3被加热板6-4分隔开,加热板6-4为中空管,进水口6-1、出水口6-2通过加热板6-4连通;所述加热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7、回水管8、加热水泵9、节温器10;所述进水管7一端连接水箱降温热水管3,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6的进水口6-1;所述回水管8一端连接水箱1,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6的出水口6-2;所述加热水泵9、节温器10设置在加热循环管路上;所述水箱降温热水管3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一11,检测水箱降温热水管3内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12;发动机进气口内、水循环加热装置6后侧设置温度传感器二13,检测进气口内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12。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6沿发动机进气口设置2组,每组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所述加热水泵9、节温器10通过控制线连接设置在车内的控制开关。所述加热板6-4为中空铝片,折弯成Z字型,增大换热面积。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降温水泵5带动水在水箱1和发动机2间循环流动,吸收发动机缸体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水箱降温热水管3内水温经过循环后温度升高,水箱降温热水管3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一11,检测水箱降温热水管3内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12,发动机进气口内、水循环加热装置6后侧设置温度传感器二13,检测进气口内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12;驾驶人员通过查看温度显示器12显示的两个温度值,开启或关闭加热水泵9;具体地,当检测到进气口内温度较低,且检测到水箱降温热水管3内水温高于进气口内温度5-10℃,启动加热水泵9,热水经进水管7进入水循环加热装置6,水循环加热装置6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加热,热水经回水管8流回水箱;当温度传感器二13检测到经加热的空气温度不够,可以启动第二组水循环加热装置进行二次加热;通过节温器10根据冷却水温度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水循环加热装置6的水量,以调节水循环加热装置6的加热能力,保证进入发动机2内的空气温度在适合的范围内;当检测到进气口内温度较高,例如夏天,或者检测到水箱降温热水管3内水温与进气口内温差较小,例如1-5℃,这样不需要加热或加热效率不高情况下,则关闭加热水泵9,避免浪费电能。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发动机、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水箱降温冷水管、降温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中央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被加热板分隔开,加热板为中空管,进水口、出水口通过加热板连通;所述加热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加热水泵、节温器;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水箱降温热水管,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一端连接水箱,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出水口;所述加热水泵、节温器设置在加热循环管路上;所述水箱降温热水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一,检测水箱降温热水管内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发动机进气口内、水循环加热装置后侧设置温度传感器二,检测进气口内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发动机、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水箱降温冷水管、降温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中央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被加热板分隔开,加热板为中空管,进水口、出水口通过加热板连通;所述加热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加热水泵、节温器;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水箱降温热水管,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一端连接水箱,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出水口;所述加热水泵、节温器设置在加热循环管路上;所述水箱降温热水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一,检测水箱降温热水管内水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泉林刘宇哲
申请(专利权)人:刘泉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