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81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坡体进行锚网喷联合支护,即由坡体的坡面向坡体内分别打入锚索和注浆锚杆,并在坡体的表面喷涂混凝土层,在坡体的坡面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人造土壤和煤渣,煤渣和人造土壤之间播种植物的种子。以解决现阶段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气候多变、水害影响,导致边坡维护困难,高陡边坡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边坡支护领域。

A Suppor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Slo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坡修护方法,属于边坡维护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对于交通的便利度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建造了大量的铁路、高速路、隧道等交通设施,高陡边坡成为威胁道路安全运转的棘手问题,一方面,边坡的稳定性对道路、房屋以及矿山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裸露边坡的保水、报肥以及保土能力较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矿山以及铁路等建设越来越多,边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建设完毕之后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来说,保持边坡稳定性的措施尚存在以下难点:1、致力于通过支护等方式维持边坡稳定性,较少的考虑裸露边坡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边坡治理多数着眼于眼下的稳定性,对于风化、水土流失、腐蚀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考虑较少;3、边坡附近的植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未能考虑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在解决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边坡环境生态修复方式多种多样,涉及到岩石力学、岩土力学、地质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草业学、林学、环境生态学等。由于开采造成地面形态改变,边坡的稳定性差,使得生态恢复极其困难,因此边坡生态恢复不仅要解决植物品种的合理选择问题,还要解决边坡生态前后坡面稳定性问题,开发一种多功能采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坡体进行锚网喷联合支护,即由坡体的坡面向坡体内分别打入锚索和注浆锚杆,并在坡体的表面喷涂混凝土层,在坡体的坡面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人造土壤和煤渣,煤渣和人造土壤之间播种植物的种子。优选地,人造土壤和煤渣均填充于塑料网内,通过塑料网编织成棉被状的土壤层,锚杆和锚索位于边坡表面的部分与塑料网固定连接。优选地,锚索在坡面上沿横向和纵向均等间距地分布设置,相邻两锚索之间距离为1m,再打入锚杆,且锚杆的设置位置为相邻两锚索的中间位置,锚索和锚杆均沿垂直于坡体的坡面方向打入坡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很明显的地区性,特别适用于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雨水丰沛,泥石流严重,通过设置植被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湿润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该技术将边坡锚固和生态系统修复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的治理由于施工建设而破坏的周边环境,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坡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参照附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包括边坡支护和植被覆盖两部分;首先,对边坡进行锚网喷联合支护,通过在坡体9中打入锚索10和注浆锚杆3,在坡体9的坡面上先打入锚索10,锚索10在坡面上沿横向和纵向均等间距地分布设置,相邻两锚索10之间距离为1m,再打入锚杆3,且锚杆3的设置位置为相邻两锚索10的中间位置,锚索10和锚杆3均沿垂直于坡体9的坡面方向打入坡体9内,待达到预紧力之后,通过锚杆3注浆,提高受工程施工扰动而破碎的边坡内部的粘聚力,注浆凝固之后对坡体9外表面进行喷浆加固;然后,待表面干燥之后进行植被系统的建造,植被系统中所用的土壤分为煤渣7和人造土壤8两部分,煤渣7铺设于边坡表面,煤渣7上方铺设人造土壤8,人造土壤8的成分按重量份包括椰子壳做成的椰糠80%、腐殖质10%、缓释型控释肥5%、稻草段5%,煤渣7和人造土壤8由塑料网6进行编织成型,如棉被状(即在被套状的塑料网6内填充煤渣7和人造土壤8,形成棉被状的土层,并将该土层铺设于边坡表面),在煤渣7和人造土壤8之间放置植物的种子5,锚杆3和锚索10位于边坡表面的部分与塑料网6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采用丝带/绳索4绑扎固定,以实现土壤和边坡的固定连接;安装完毕之后,对植被系统进行洒水直至植被长出(在上表面的塑料网6上开设植物长出的缝隙,植物由缝隙处长出);之后观察植被的生长情况、环境的降水量以及干湿度,在确认植被可以自然生长之后完成施工,定期维护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坡体(9)进行锚网喷联合支护,即由坡体(9)的坡面向坡体(9)内分别打入锚索(10)和注浆锚杆(3),并在坡体(9)的表面喷涂混凝土层,在坡体(9)的坡面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人造土壤(8)和煤渣(7),煤渣(7)和人造土壤(8)之间播种植物的种子(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坡体(9)进行锚网喷联合支护,即由坡体(9)的坡面向坡体(9)内分别打入锚索(10)和注浆锚杆(3),并在坡体(9)的表面喷涂混凝土层,在坡体(9)的坡面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人造土壤(8)和煤渣(7),煤渣(7)和人造土壤(8)之间播种植物的种子(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人造土壤(8)和煤渣(7)均填充于塑料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忠虎赵蕾孙文吉斌于美鲁曹俊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