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574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长丝导纱装置,属于一种导丝装置,其包括套装在导丝杆上的张力轮组件;以及套装在导丝杆上并对张力轮组件进行弹性抵接的弹性部件;张力轮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导丝杆上的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之间形成张力轮槽,弹性部件弹性抵接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一端弹性抵接第一张力轮盘和/或第二张力轮盘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张力轮的槽深度远大于导丝筒上导丝槽的深度,同时,在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弹性部件,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存在相对抵接的弹性张力,当细纱机停车时,长丝在弹性部件提供的弹性张力作用下被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夹住,避免长丝滑出导丝槽的问题。

Filament guid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丝导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丝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长丝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细纱机生产包芯纱导丝装置由于设计的缺陷,导丝效果很不理想。一是由于长丝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导丝轮沟槽浅,长丝在退绕过程中容易弹跳出导丝槽,导致长丝不能被有效包覆,生产出不合格产品;二是因长丝悬挂在吊锭上,退绕不受控制,当细纱机停车时,长丝由于惯性继续退绕,长丝再次滑出导丝槽,开车前需从新整头,增加了停车时间和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包芯纱产量,降低了制成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长丝导纱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长丝容易脱离出导丝筒的导丝槽导致长丝不能被有效包覆,以及长丝在惯性退绕情况下亦容易滑出导丝槽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长丝导纱装置,其包括套装在导丝杆上的张力轮组件;以及套装在导丝杆上并对张力轮组件进行弹性抵接的弹性部件;所述张力轮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导丝杆上的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所述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之间形成张力轮槽,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接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一端抵接第一张力轮盘和/或第二张力轮盘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部件在导丝杆上的伸展长度始终小于其自由状态下的伸展长度,长丝自张力轮槽中绕过,通过绕卷松紧力对弹性部件的压力自动调节张力轮组件的张力大小。优选的,所述张力轮组件其中一侧的导丝杆上套装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将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中的其中一个轮盘向另一个轮盘进行弹性抵接。优选的,所述张力轮组件的两侧导丝杆上均套装有弹性部件,两侧所述弹性部件分别将第一张力轮盘、第二张力轮盘相对对方的方向进行弹性抵接。优选的,所述导丝杆的自由套装端设有一端部锁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一端弹性抵接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中的其中一个轮盘,另一端弹性抵接端部锁紧部件。优选的,所述端部锁紧部件与张力轮盘组件之间的轴向间距小于弹性部件的初始轴向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的凹陷端相对反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张力轮组件,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形成的张力轮的槽深度远大于导丝筒上导丝槽的深度,避免长丝容易脱离出导丝筒的导丝槽导致长丝不能被有效包覆的问题,同时,在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弹性部件,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存在相对抵接的弹性张力,当细纱机停车时,长丝在弹性部件提供的弹性张力作用下被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夹住,从而避免长丝在由于惯性退绕滑出导丝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长丝导纱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长丝导纱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丝导纱装置,其包括套装在导丝杆4上的张力轮组件;以及套装在导丝杆4上并对张力轮组件进行弹性抵接的弹性部件3;所述张力轮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导丝杆4上的第一张力轮盘1和第二张力轮盘2,所述第一张力轮盘1和第二张力轮盘2之间形成张力轮槽,所述弹性部件3弹性抵接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一端抵接第一张力轮盘1和/或第二张力轮盘2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部件3在导丝杆4上的伸展长度始终小于其自由状态下的伸展长度,长丝自张力轮槽中绕过,通过绕卷松紧力对弹性部件3的压力自动调节张力轮组件的张力大小。通过设置张力轮组件,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形成的张力轮的槽深度远大于导丝筒上导丝槽的深度,避免长丝容易脱离出导丝筒的导丝槽导致长丝不能被有效包覆的问题,同时,在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弹性部件3,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存在相对抵接的弹性张力,当细纱机停车时,长丝在弹性部件3提供的弹性张力作用下被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夹住,从而避免长丝在由于惯性退绕滑出导丝槽的问题。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长丝容易脱离出导丝筒的导丝槽导致长丝不能被有效包覆,以及长丝在惯性退绕情况下亦容易滑出导丝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长丝导纱装置,其包括套装在导丝杆4上的张力轮组件;以及套装在导丝杆4上并对张力轮组件进行弹性抵接的弹性部件3;所述张力轮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导丝杆4上的第一张力轮盘1和第二张力轮盘2,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的凹陷端相对反向设置,所述第一张力轮盘1和第二张力轮盘2之间形成张力轮槽,所述张力轮槽的深度远大于现有导丝筒导丝槽的深度。所述弹性部件3弹性抵接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一端抵接第一张力轮盘1和第二张力轮盘2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部件3在导丝杆4上的伸展长度始终小于其自由状态下的伸展长度。当所述张力轮组件其中一侧的导丝杆4上套装有弹性部件3,所述弹性部件3将第一张力轮盘1和第二张力轮盘2中的其中一个轮盘向另一个轮盘进行弹性抵接。如图1所示,所述导丝杆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长丝导纱装置,其中间设有与其本体垂直设置的丝杆安装连接部41,且所述导丝杆4的两侧自由套装端均设有端部锁紧部件42,所述第一张力盘与丝杆安装连接部41之间设置有一固定套件43,所述弹性部件3一端弹性抵接第二张力轮盘2,另一端弹性抵接端部锁紧部件42,所述端部锁紧部件42与第二张力盘之间的轴向间距小于弹性部件3的初始轴向宽度,长丝自张力轮槽中绕过,通过绕卷松紧力对弹性部件3的压力自动调节张力轮组件的张力大小,即弹性部件3通过长丝的绕卷松紧力自由调节第二张力轮相对第一张力轮的间距,从而既不妨碍长丝在张力轮槽中的自由过渡,又保证了张力轮组件对长丝的抓握。当所述张力轮组件的两侧导丝杆4上分别套装有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分别将第一张力轮盘1、第二张力轮盘2相对对方的方向进行弹性抵接,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1一端与导丝杆4的丝杆安装连接部41弹性抵接设置,另一端弹性抵接第一张力盘,所述丝杆安装连接部41与第一张力盘之间的轴向间距小于弹性部件3的初始轴向宽度;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2一端弹性抵接第二张力轮盘2,另一端弹性抵接端部锁紧部件42,所述端部锁紧部件42与第二张力盘之间的轴向间距小于弹性部件3的初始轴向宽度;长丝自张力轮槽中绕过,通过绕卷松紧力对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的压力自动调节张力轮组件的张力大小,即弹性部件3通过长丝的绕卷松紧力自由调节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的相对间距,从而既不妨碍长丝在张力轮槽中的自由过渡,又保证了张力轮组件对长丝的抓握,且相对仅一侧设置弹性部件3,长丝的绕卷松紧力能够更加顺滑的对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的张力大小进行自动调节。本技术所述长丝导纱装置,其通过设置张力轮组件,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形成的张力轮的槽深度远大于导丝筒上导丝槽的深度,避免长丝容易脱离出导丝筒的导丝槽导致长丝不能被有效包覆的问题,同时,在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弹性部件3,使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存在相对抵接的弹性张力,当细纱机停车时,长丝在弹性部件3提供的弹性张力作用下被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夹住,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丝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导丝杆上的张力轮组件;以及套装在导丝杆上并对张力轮组件进行弹性抵接的弹性部件;所述张力轮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导丝杆上的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所述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之间形成张力轮槽,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接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一端抵接第一张力轮盘和/或第二张力轮盘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部件在导丝杆上的伸展长度始终小于其自由状态下的伸展长度,长丝自张力轮槽中绕过,通过绕卷松紧力对弹性部件的压力自动调节张力轮组件的张力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丝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导丝杆上的张力轮组件;以及套装在导丝杆上并对张力轮组件进行弹性抵接的弹性部件;所述张力轮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导丝杆上的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所述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盘之间形成张力轮槽,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接张力轮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一端抵接第一张力轮盘和/或第二张力轮盘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弹性部件在导丝杆上的伸展长度始终小于其自由状态下的伸展长度,长丝自张力轮槽中绕过,通过绕卷松紧力对弹性部件的压力自动调节张力轮组件的张力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丝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轮组件其中一侧的导丝杆上套装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将第一张力轮盘和第二张力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凤贤罗雄勇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