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感染特性的骨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人工骨移植材料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感染特性的骨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创伤性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极易引发感染,替代骨移植成功与否与是否感染密切相关。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由于既要对骨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又要防治感染,一直以来是骨科临床上所面临的难题。感染之后细菌在植入体表面形成生物膜而使单纯的植骨术因感染不易控制而失败,因此患者往往不能进行一期植骨,而须彻底清创,待感染因素消除、伤口愈合、血管重建后再进行二期植骨修复骨缺损。这种治疗方法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延长了治疗时间。考虑到骨支架所需的抗感染特性,将抗生素加入纳米骨中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人工骨作为成骨细胞的载体,起着为成骨细胞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的重要作用,具有抗感染特性的载药人工骨可以减少患者感染风险,依靠纳米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在满足高效负载药物的条件下,既可保证骨支架的力学性能,又能改善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理想的人工骨修复材料概括起来应具备的特性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感染特性的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待打印骨组织的三维模型,并对骨组织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获取分层截面数据;步骤2:制备质量分数为0.5~1.5%的聚乙烯醇溶液,并将一定质量的I型胶原蛋白粉末加入所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其中混合溶液中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5~2.5%;待混合溶液中I型胶原蛋白完全溶解后,将其置于3~5℃的无菌环境下静置保存,并作为粘结剂备用;步骤3: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与万古霉素按5:1的质量比加入到无菌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密封并在37℃±1℃温度下振荡至少24小时;然后对所制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感染特性的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待打印骨组织的三维模型,并对骨组织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获取分层截面数据;步骤2:制备质量分数为0.5~1.5%的聚乙烯醇溶液,并将一定质量的I型胶原蛋白粉末加入所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其中混合溶液中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5~2.5%;待混合溶液中I型胶原蛋白完全溶解后,将其置于3~5℃的无菌环境下静置保存,并作为粘结剂备用;步骤3: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与万古霉素按5:1的质量比加入到无菌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密封并在37℃±1℃温度下振荡至少24小时;然后对所制备的悬浮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用孔径500nm的微孔过滤器过滤并干燥,得到载有万古霉素的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载药微球;步骤4: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羧甲基壳聚糖Ag-OCMC复合微粒,将质量分数为8~12%的Ag-OCMC复合微粒与步骤3所制备的载药微球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材料,加入生物三维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焰恩,白宗耀,魏庆华,雷明举,张坤,刘丁,尹光德,季康,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