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49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包括可置于人体内食管瘘口处的支架主体、瘘口连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端和下端的两个气囊、充气连接机构;所述瘘口连通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主体外侧壁上的缺口、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医用连接管的第一接头、用于连通缺口与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管道;所述充气连接机构包括第二接头、用于连通所述气囊与第二接头的第二连接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瘘口处及其周围进行抽吸分泌物或加药的操作,并设置了气囊增强食管瘘口支架的稳定性,且采用接头的设计来实现与体外医用连接管和充气管连接,避免了医用连接管和充气管长期滞留在人体气管处,极大地减少对患者生活上的影响,增加患者舒适度、外观美观、以及减少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
技术介绍
由于各种食管或气管疾病所形成的食管-气管瘘口,使食管内分泌物流入气道,造成严重肺部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患者因为瘘口存在,不能经口进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现有技术中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置入支架封堵瘘口,这样可以减少乃至杜绝食管内分泌物流入气道,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部分封堵效果好的患者,甚至可以经口进食,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支架周围(特别是瘘口处)往往会积聚较多的分泌物,容易造成细菌繁殖而导致感染。2)由于瘘口支架的存在,无法或不便于对瘘口处进行给药治疗。3)容易发生移位,不利于瘘口的封堵,严重者发生脱落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所述新型食管瘘口支架能够便于抽吸积聚的分泌物,甚至可对瘘口进行给药治疗,且稳定性增强,不容易发生位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包括可置于人体内食管瘘口处的支架主体、瘘口连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端和下端的两个气囊、充气连接机构;所述瘘口连通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主体外侧壁上的缺口、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医用连接管的第一接头、用于连通所述缺口与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管道;所述充气连接机构包括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充气管的第二接头、用于连通所述气囊与第二接头的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食管瘘口支架,通过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缺口,并设置与所述缺口连通的第一接头,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接头与人体外医用连接管进行连接,以对瘘口处及其周围进行抽吸分泌物或加药的操作。具体来说,本技术所述食管瘘口支架的安装方法与现有的食管瘘口的覆膜支架相同,利用所述支架主体对瘘口进行封堵,一般来说,将支架主体的侧壁堵住瘘口,第一接头所在的一端朝上,通过稍微移动或旋转所述支架主体,使缺口靠近瘘口。当进行抽吸或给药操作时,可通过现有的支气管镜的工作轨道将体外医用连接管输送至所述第一接头处,将体外医用连接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接头上,实现体外医用连接管与所述缺口连通,通过对体外医用连接管的另一端进行负压抽吸,可以将支架主体周围特别是瘘口处积聚的分必物进行抽吸、清除。对于给药操作,同理地,也可从所述人体外医用连接管的另一端进行加药,药液从通过体外医用连接管输送至瘘口处,以加速瘘口的愈合。另外,为了增强食管瘘口支架在食管的稳定性、防止发生位移,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端和下端设置两个气囊。一般情况下,在充气状态下,所述气囊的厚度为5mm,气囊上下宽度为10mm,具体状态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所述气囊为单向阀气囊,具体地,所述气囊设有进气单向阀,以保证气囊在充气后气体不漏气。当充气或放气时,其操作与上述抽吸操作相类似,可通过现有的支气管镜的工作轨道将体外充气管输送至所述第二接头处,将人体外充气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接头上,实现体外充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以进行充气。所述缺口在支架主体侧壁上的位置不做限制,一般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侧壁的中下部,位于所述两个气囊之间,在安装支架主体时,在能够封堵瘘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支架主体的位置,使所述缺口位于瘘口附近即可。所述缺口的尺寸为5×5mm~8×8mm。所述第一接头可以采用医用输液领域的肝素锁结构。所述缺口可以不贯穿侧壁,也可以贯穿侧壁。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壁处,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壁内,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缺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为了更好地抽吸支架主体周围的分泌物,更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缺口绕所述支架主体外侧壁的圆周分布,所述支架主体侧壁内设有连通各缺口的通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通道或其中一个缺口连通。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缺口贯穿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安装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缺口密闭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为扁圆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尽量减少连接管道占用的体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部分与所述支架主体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部分为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支架主体内侧壁接触的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接头的密封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人体外充气管连接的连接处设有硅胶密封层。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接头的密封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人体外医用连接管连接的连接处设有硅胶密封层。对于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设置了硅胶密封层后,在操作时,人体外医用连接管和/或人体外充气管相应地设置有可刺穿所述硅胶密封层匹配的刺针,通过刺针插接在硅胶密封层后,实现与所述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连通。选取硅胶密封层的好处在于,硅胶密封层方便刺穿,且在使用完后,仍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侧壁的边沿处。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位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同一侧。或者是,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之间相隔较远(例如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对)。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气囊相互独立,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两个气囊分别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两个气囊共同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壁内,或者设置在支架主体的外侧壁、内侧壁。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气囊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为绕所述支架主体外侧壁的环状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管瘘口支架装置,所述食管瘘口支架装置包括上述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和体外医用连接管,因此所述食管瘘口支架装置也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现有的食管瘘口的覆膜支架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实现对瘘口处及其周围进行抽吸分泌物或加药的操作,减少支架周围(特别是瘘口处)积聚分泌物,避免细菌感染,同时便于对瘘口处进行给药治疗,促进瘘口愈合,还进一步设置了气囊,能够增强食管瘘口支架的稳定性。且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气食管瘘口支架,采用接头的设计来实现与体外医用连接管和充气管连接,避免了医用连接管和充气管长期滞留在人体气管处,极大地减少对患者生活上的影响,增加患者舒适度、外观美观、以及减少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新型食管瘘口支架(1个缺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新型食管瘘口支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所述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多个缺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新型食管瘘口支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物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包括可置于人体内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置于人体内食管瘘口处的支架主体、瘘口连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端和下端的两个气囊、充气连接机构;所述瘘口连通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主体外侧壁上的缺口、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医用连接管的第一接头、用于连通所述缺口与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管道;所述充气连接机构包括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充气管的第二接头、用于连通所述气囊与第二接头的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置于人体内食管瘘口处的支架主体、瘘口连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端和下端的两个气囊、充气连接机构;所述瘘口连通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主体外侧壁上的缺口、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医用连接管的第一接头、用于连通所述缺口与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管道;所述充气连接机构包括可用于连接人体外充气管的第二接头、用于连通所述气囊与第二接头的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壁处,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壁内,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缺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食管瘘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缺口绕所述支架主体外侧壁的圆周分布,所述支架主体侧壁内设有连通各缺口的通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通道或其中一个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食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劳妙婵曾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