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40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主体部,其是以三维网络结构为骨架的多孔体结构,并且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弹性部,其包括形成在主体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沿着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在这种情况下,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例如椎骨之间后,弹性部与椎骨直接接触而承受来自椎骨的压力,由于弹性部包括沿着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因此,弹性部容易根据椎骨与椎间融合器接触的表面而自适应地受力,从而改善椎间融合器的临床修复效果。此外,由于椎间融合器能够更加均匀地刺激椎骨融合面,因此,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能够促进骨骼恢复生长。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with elastic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现代都市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为代表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上述病情在初期阶段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理疗等。然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需要考虑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椎骨融合术来抑制患者病情的加重。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超过1/3或者出现下肢麻木、活动困难、大小便无力等情况时,这时保守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已不明显,此时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椎骨融合术。在椎骨融合术中,通过把椎骨间突出的椎间盘摘除,然后在椎骨间植入椎间融合器以诱导椎骨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在椎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椎间融合器在手术后被长期置入人体内,因此椎间融合器的结构、制造技术、质量等因素都对椎骨融合术的术后效果起重要的作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可塑形个体化脊柱融合器,包括融合器的上顶板、下顶板、塑形弹簧、内生物硅胶圈、外生物硅胶圈、卡扣A和卡扣B。所述的上顶板和下顶板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一起,内生物硅胶圈和外生物硅胶圈分布在复位弹簧的内侧和外侧,并通过卡扣A和卡扣B连接在上下顶板上,且外生物硅胶圈上有一骨水泥注入孔。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尽管可以调节融合器的高度、角度、倾斜度等的融合器,但是融合器的上顶板与下顶板的形状固定,而每个手术个体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与人体骨头接触的面不能完全的贴合。因此,专利文献1的融合器并不利于椎骨间的融合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083235A。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椎间骨骼的形状,增加其骨诱导性,促进骨骼生长的椎间融合器。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主体部,其是以三维网络结构为骨架的多孔体结构,并且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弹性部,其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沿着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在这种情况下,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例如椎骨之间后,弹性部与椎骨直接接触而承受来自椎骨的压力,由于弹性部包括沿着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因此,弹性部容易根据椎骨与椎间融合器接触的表面而自适应地受力,从而改善椎间融合器的临床修复效果。此外,由于椎间融合器能够更加均匀地刺激椎骨融合面,因此,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能够促进骨骼恢复生长。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弹性片具有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两个端部,所述弹性片的两个端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所述弹性片的弹性体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弹性片的弹性体能够有一定的空间进行活动,由此,能够实现缓冲效果。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多个弹性片包括并行排列且呈波浪状的第一类弹性片和第二类弹性片,从沿着与所述弹性片的长度正交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类弹性片与所述第二类弹性片的波浪状的波纹交错分布。由此,能够使第一类弹性片与第二类弹性片均匀受力。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孔隙率为70%~90%。由此,能够利于骨组织内的气血流通,促进骨组织生长。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三维网络结构由多个网络结构单元体构成,所述网络结构单元体为多面体结构,所述网络结构单元体包括基点和连接各个基点的棱,多个所述网络结构单元体以所述基点和所述棱重合的方式依次排列。由此,网络结构单元可以紧密排列从而得到三维网络结构。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在所述主体部,还填充有人工骨。由此,能够诱导骨骼生长,促进恢复。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由金属、陶瓷、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由此,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材料的主体部。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在所述三维网络结构中,多个所述网络结构单元体之间相互连通。由此,能够形成气血通路,促进骨组织生长恢复。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弹性片呈波浪状,并且所述弹性片具有两个以上的波峰。由此,能够均匀地分散应力。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三维网络结构通过3D打印形成。由此,能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具有复杂的缓冲结构的椎间融合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椎间骨骼的形状,增加其骨诱导性,促进骨骼生长的椎间融合器。附图说明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部的三维网络结构图。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网络结构单元体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部的立体图。附图标号:1…椎间融合器,2…椎骨,10…主体部,11…网络结构单元体,111…基点,112…棱,20…弹性部,21…第一类弹性片,22…第二类弹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1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1的侧视图。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弹性部20的椎间融合器1(有时也称“融合器1”),其包括主体部10以及弹性部20。其中,主体部10是以三维网络结构为骨架的多孔体结构,并且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弹性部20包括形成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沿着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在这种情况下,椎间融合器1植入人体例如椎骨2之间后(参见图1),弹性部20与椎骨2直接接触而承受来自椎骨2的压力,由于弹性部20包括沿着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因此,弹性部20容易根据椎骨2与椎间融合器1接触的表面而自适应地受力,从而改善椎间融合器1的临床修复效果。此外,由于椎间融合器1能够更加均匀地刺激椎骨2融合面,因此,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能够促进骨骼恢复生长。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三维网络结构可以通过3D打印形成。由此,能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在另一些示例中,椎间融合器1可以通过3D打印制作。由此,能够使得主体部10与弹性部20一体成型,以此来提高椎间融合器1的结构稳定性。在另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0与弹性部20也可以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不同的椎骨2及椎骨2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排布第一类弹性片21与第二类弹性片22,由此能够提高椎间融合器1的适用性。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1的主体部10的三维网络结构图。图5是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是以三维网络结构为骨架的多孔体结构,并且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弹性部,其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沿着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2 CN 201820908121X1.一种具有弹性部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是以三维网络结构为骨架的多孔体结构,并且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弹性部,其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沿着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二维方向排列的多个弹性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具有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两个端部,所述弹性片的两个端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所述弹性片的弹性体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片包括并行排列且呈波浪状的第一类弹性片和第二类弹性片,从沿着与所述弹性片的长度正交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类弹性片与所述第二类弹性片的波浪状的波纹交错分布。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军孙杨杨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立心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