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440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固定螺钉和椎体骨板;所述椎体骨板在与脊柱轴向一致的轴向两端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角,椎体骨板凸角的背面设有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凸角上设置有类圆形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类圆形的螺钉孔,其顶端曲率大于低端曲率;所述螺钉孔背对颈椎骨骼的一端设有向内倾斜的螺钉孔斜面;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孔将所述椎体骨板固定在颈椎骨骼上;能够降低椎体骨板切迹,实现锥体间加压,增加椎体骨板稳定性,并且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

Embedded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and fix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已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广应用,在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外伤、肿瘤、炎症和畸形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疗效。但颈椎前路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易于发生并发症。目前,经报道的颈椎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脊髓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呼吸道损伤,食道损伤,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和内植物失败等。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的致病机理是颈椎间盘退变后向后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压迫颈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由于脊髓组织内的神经细胞非常脆弱,压迫所引起的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导致的神经功能丢失不可逆转。因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解除压迫,对于症状严重的根性颈椎病也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简称ACD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手术方法。其原理是经颈椎前方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甚至整个狭窄节段的椎体,切除致压结构后,于病变的上下节段之间植入支撑骨块或椎间融合体,以维持椎间的高度和矢状序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能够降低椎体骨板切迹,实现锥体间加压,增加椎体骨板稳定性,并且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钉和椎体骨板;所述椎体骨板在与脊柱轴向一致的轴向两端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角,所述椎体骨板与椎体接触面为背面,非接触面为正面,所述椎体骨板凸角的背面设有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凸角上设置有类圆形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的轴向与椎体骨板主平面呈多向单角度设计,所述螺钉孔内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类圆形的螺钉孔,其顶端曲率大于低端曲率(螺钉孔顶端为远离椎体骨板的一端,低端为靠近椎体骨板的一端);所述螺钉孔背对颈椎骨骼的一端设有向内倾斜的螺钉孔斜面;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孔将所述椎体骨板固定在颈椎骨骼上;固定螺钉包括固定钉体和固定钉帽;所述固定钉帽面对螺钉孔的一端设有与螺钉孔斜面相匹配的钉帽斜面。进一步,所述凸角的厚度不超过3.5mm;所述凸角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的周边为凸角裙边结构,裙边厚度不超过1.5mm。进一步,所述椎体骨板面向人体骨骼的一面设有柱状体型的椎间融合体;所述椎间融合体与所述椎体骨板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化设计的方式连接。进一步,椎体骨板面向椎体一面凸角的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中部(即背面横向之间)横向设置有椎间融合体连接槽,所述椎间融合体连接槽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椎间融合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椎间融合体与椎体骨板中部,通过连接螺钉或连接卡扣经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实现固定连接;螺钉连接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为圆孔;所述连接螺钉分为钉体和钉帽,所述钉体设有外螺纹与所述融合体的连接圆孔内螺纹配合,所述钉帽与椎体骨板的连接孔配合,所述钉帽顶端设有梅花型插口;连接卡扣连接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为方孔,所述连接卡扣为中空方形体,一端有凸起与椎体骨板方形连接孔配合,另一端有卡钩与融合体方孔配合。进一步,所述椎间融合体面向上下椎体骨骼的端面上设有滚花面或齿面。进一步,所述凸角螺钉孔的轴向根据需要与椎体骨板主平面呈多向单角度设计。进一步,所述凸角螺钉孔设有单线或双线内螺纹;所述螺钉孔内螺纹为直螺纹或锥度螺纹。进一步,所述固定螺钉的钉体设有置入外螺纹,其钉帽设有与凸角固定螺钉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锁定外螺纹;所述置入外螺纹的螺距大于或等于所述锁定外螺纹的螺距,所述钉帽锁定外螺纹为直螺纹或锥度螺纹,单线螺纹或双线螺纹,并与所述椎体骨板凸角的固定螺钉孔的内螺纹相配合。进一步,所述钉体与钉帽之间设有锥型过度滑面。进一步,所述连接卡扣中空内面设有与顶丝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顶丝为设有与所述卡扣中空内螺纹相配的圆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凸起结构,在使用时,在椎体前上或前下缘掉出骨槽将相应的椎体骨板和椎间融合体联合置入体内,其中椎间融合体置入椎间间隙,椎体骨板凸角的凸起结构嵌入椎体骨槽内,其凸角裙边结构覆盖在骨槽的边缘上,该结构以图示方式可降低骨板切迹,增加骨板稳定性。2.椎体骨板凸角固定螺钉孔为类圆形结构设计,固定螺钉钉帽为锥度设计,固定螺钉钉帽与钉体的过渡部位为锥形光滑面设计,当固定螺钉拧入钉孔时,其锥度光面和锥形螺纹挤压类圆形螺钉孔的入口侧壁,使固定螺钉连带椎体向椎体间方向移位,当上下固定螺钉同时拧入时,使上下椎体同时向椎体间挤压,而形成椎间加压,此外,在固定螺钉拧入时,钉帽对钉孔的挤压使椎体骨板凸角向骨槽挤压,以增加椎体骨板凸角与骨槽的贴合性。同时,固定螺钉拧入时,通过钉体螺纹与钉帽螺纹的螺距差使椎体骨板向椎体移动,进一步提升凸角的凸起结构和裙边结构与骨槽和椎体表面的贴合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H型分体式螺钉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H型分体式卡扣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H型一体式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M型分体式螺钉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M型分体式卡扣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M型一体式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三角型分体式螺钉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三角型分体式卡扣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三角型一体式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I型分体式螺钉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为I型分体式卡扣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2为I型一体式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为圆形连接孔融合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方形连接孔融合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连接螺钉结构示意图;图16为连接卡扣结构示意图;图17为连接卡扣顶丝结构示意图;图18为螺钉拧入椎骨内产生的镶嵌结构及位移挤压示意图;图19为骨槽结构示意图;图20为H型分体式螺钉连接使用状态图;图21为方形连接孔骨板正面及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2为圆形连接孔骨板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固定螺钉结构示意图。图中,1-椎体骨板、101-凸角、102-凸起结构、103-螺钉孔、104-凸角裙边结构、105-内螺纹、106-椎间融合体连接槽、107、108-第一连接孔、2-椎间融合体、201、202-第二连接孔、3-固定螺钉、301-固定钉体、302-固定钉帽、4-连接螺钉、401-钉体、402-钉帽、5-连接卡扣顶丝、6-连接卡扣、7-骨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钉3和椎体骨板1;所述椎体骨板1在与脊柱轴向一致的轴向两端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角101,所述椎体骨板1凸角在面向椎体骨骼的一面设有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102,使用时凸起结构可嵌入椎体前缘匹配的骨槽7内,以降低骨板切迹,增加骨板固定的稳定性。凸角上设置有类圆形的螺钉孔103,所述螺钉孔103的轴向与椎体骨板1主平面呈多向单角度设计,所述螺钉孔103的内面设有内螺纹105;所述类圆形的螺钉孔103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钉和椎体骨板;所述椎体骨板在与脊柱轴向一致的轴向两端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角,椎体骨板凸角的背面设有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凸角上设置有类圆形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类圆形的螺钉孔其顶端曲率大于低端曲率;所述螺钉孔背对颈椎骨骼的一端设有向内倾斜的螺钉孔斜面;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孔将所述椎体骨板固定在颈椎骨骼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钉和椎体骨板;所述椎体骨板在与脊柱轴向一致的轴向两端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角,椎体骨板凸角的背面设有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凸角上设置有类圆形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类圆形的螺钉孔其顶端曲率大于低端曲率;所述螺钉孔背对颈椎骨骼的一端设有向内倾斜的螺钉孔斜面;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孔将所述椎体骨板固定在颈椎骨骼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螺钉包括固定钉体和固定钉帽;所述固定钉帽面对螺钉孔的一端设有与螺钉孔斜面相匹配的钉帽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角的厚度不超过3.5mm;所述凸角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的周边为凸角裙边结构;裙边厚度不超过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骨板面向人体骨骼的一面设有柱状体型的椎间融合体;所述椎间融合体与所述椎体骨板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化设计的方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椎体骨板面向椎体一面凸角的可嵌入椎体的凸起结构中部横向设置有椎间融合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鹰王帆黄子毅陆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欧铂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