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丝瓜络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348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38
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丝瓜络枕头,包括枕套以及填充在枕套内的枕芯构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所述头部支撑区填充有第一枕芯,所述颈部支撑区设有柱状第二枕芯;所述第一枕芯由多个单元支撑模块自由组合而成,所述的多个单元支撑模块中至少有一个单元支撑模块填充有丝瓜络纤维绒或丝瓜络筋络块或丝瓜络纤维片材。本发明专利技术枕头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根据人体肩宽、颈部弧度、头型和睡姿偏好等因素进行自由调节,同时枕头的硬度可以定量化,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调节。另外,该枕头另一主要特征是具有良好的调温、调湿度、通气、助眠、抗菌等功能。

A Modular Luffa Loop Pillow with Free Change of Height and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丝瓜络枕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枕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丝瓜络枕。
技术介绍
睡眠过程中,人体要排热排湿,人体晚所排湿气相当于200-300mL的水分,这些湿气必须及时散发出去,否则床面和枕面容易产生湿粘感,从而不利于人体的舒适性和人体的进一步的排热排湿。同时,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螨虫和细菌。人体头部以及前胸和后背是整个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位,其排热排湿量最大。因此,枕头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散湿性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的枕头主要有乳胶枕头、记忆棉枕头、纤维类枕头、荞麦枕头、决明子枕头等。其中天然乳胶原材料有限,而合成乳胶、纤维类材料与记忆棉都属于石油化工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乳胶和记忆的透气性差、渗透性差,使用时间一长极易滋生螨虫和细菌。暴晒是除菌和除螨最好的方法,但乳胶和记忆绵均不可暴晒,如乳胶暴晒容易粉末化,且容易散发难闻的气味,而记忆绵暴晒容易老化,甚至自燃。另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天然植物或谷物填充类枕头的习惯,如荞麦枕、薰衣草枕、决明子枕等,但这些枕头易生书虱和螨虫,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因此,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谷物类枕头虽然流动性好,但硬度依然较大,不利于人体颈部和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目前市场上的枕头一般都是以固定的形状、高度和硬度呈现给消费者的,虽然也有根据人体尺寸设计枕头的概念,但都是在人体尺寸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无法根据人体不同头型、颈型、肩宽以及不同人群的睡姿偏好自行进行定量化调节,即无法实现人-枕之间的精准匹配。而真正的人性化设计的枕头应该让每一位顾客都可以根据自身尺寸和睡姿偏好的需求,自行调控枕头的高度、形状和硬度,并实现最合理的头部、颈部、肩部的有效贴合支撑。这主要是因为,只有头部、颈部、肩部均得到贴合、有效、合理的支撑,才可以保证人体颈椎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保证人体呼吸顺畅,保证颈椎间盘压力为零或较小,保证人-枕之间压力均匀分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目前市场上的枕头透气性差,容易滋生螨虫和细菌,不利于人-枕界面微环境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调温、调湿的轻质、透气、天然、环保型的枕头;克服目前市场上的枕头定高定形,无法满足不同睡姿和不同头型、肩宽、颈椎曲线的需求的局限性,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一种功能分区,形状、高度、硬度可调的枕头,有效保护人体脊柱,缓解人-枕界面压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包括枕套以及填充在枕套内的枕芯构成本体,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所述头部支撑区填充有第一枕芯,所述颈部支撑区设有柱状第二枕芯;所述第一枕芯由多个单元支撑模块自由组合而成,所述的多个单元支撑模块中至少有一个单元支撑模块填充有丝瓜络纤维绒或丝瓜络筋络块或丝瓜络纤维片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枕芯的单元支撑模块包括丝瓜络纤维绒支撑模块、丝瓜络筋络块支撑模块、丝瓜络纤维片材支撑模块、乳胶支撑模块以及记忆棉支撑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各单元支撑模块层次叠合形成第一枕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头部支撑区设有仰睡区域以及位于仰睡区域两侧的侧睡区域,所述仰睡区域的第一枕芯设有中心凹陷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枕芯的单元支撑模块中,包括一个支撑在头部支撑区底部的大单元支撑模块和多个两两前后拼接,叠放在大单元支撑模块上方的小单元支撑模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小单元支撑模块至少有一个侧边为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凹面,两个小单元支撑模块前后拼接后弧形凹面配合形成一凹陷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颈部支撑区的柱状第二枕芯的中部设有仰睡区域,位于仰睡区域两侧分别设有侧睡区域,所述仰睡区域和侧睡区域相互独立且高度与软硬度不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枕芯的填充物为丝瓜络纤维绒、丝瓜络筋络块与乳胶颗粒的混合物;其中乳胶颗粒的含量为质量的40-6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枕套包括外面料层和内面料层,所述外面料层和内面料层相围合形成一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内填充有丝绵、羽绒、海绵、乳胶、丝瓜络纤维绒、丝瓜络纤维绒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枕套在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之间通过带有开合结构的内隔膜分隔固定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颈部支撑区的之间仰睡区域和侧睡区域通过带有开合结构的内衬分隔进行分隔。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枕头,当顾客购买枕头时,首先根据自己的头型、肩宽、颈椎曲线、睡姿偏好、软硬度喜好选择头部支撑模块和颈部支撑模块。然后商家帮助选配3种或以上不同厚度、材质的头部支撑模块和颈部支撑模块以及填充材料包。顾客购买枕头回家后,根据自己床垫的适应度,再次调节枕头头部支撑模块的高度和颈部的填充量,保证人的颈椎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2、本专利技术以高密度丝瓜络(密度范围为31-65Kg/m3)纤维绒、筋络块、丝纤维绒复合材料为枕头填充材料,可以充分发挥丝瓜络高吸湿、高散湿、高透气和优良缓冲的特性,克服现有乳胶枕、记忆棉枕头透气性差、渗透性差、容易滋生螨虫和细菌、夏天使用容易产生闷热感的缺陷。同时,丝瓜络是一种天然环保、可再生的纤维材料,以丝瓜络作为枕头填充材料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3、本专利技术以高密度丝瓜络(密度范围为31-65Kg/m3)纤维绒、筋络块、丝纤维绒复合材料为枕头填充材料,有利于营造健康睡眠微环境,有助于人体放松和入眠。测试研究表明高密度丝瓜络(密度范围为31-65Kg/m3)含有单宁酸、棕榈酸、棕榈酸异丙酯等,这些物质具有杀菌、抗菌等作用。另外,高密度丝瓜络(密度范围为31-65Kg/m3)还含有角鲨烯,角鲨烯这种物质可以散发出一种令人愉悦的微弱香味,这种香味有助于人体放松和入眠。3、本专利技术在对高密度丝瓜络(密度范围为31-65Kg/m3)进行物理软化处理的基础上,制备丝瓜络纤维绒、丝瓜络筋络块、丝瓜络纤维片材等枕头填充材料,可以获得更加柔软的丝瓜络纤维触感。实验研究表明高密度丝瓜络(密度范围为31-65Kg/m3)纤维细胞具有更加丰富的亚甲基、纤维素结晶度相对较低、纤维细胞实质物质含量较低,这些均表明丝瓜络纤维细胞柔软而具有良好的回弹性。由于高密度丝瓜络纤维束直径较大,壁层较厚,通过辗轧和揉搓等物理软化方法,可以使丝瓜络纤维束纤维细胞之间胞间层部分开裂,从而使丝瓜络纤维束更好地展现丝瓜络纤维细胞的特性,而变得比较柔软。4、本专利技术通过枕头的头部支撑模块和颈部支撑模块的调节,可以定量化调节枕头的高度、形状及硬度,满足不同头型、颈椎曲线和肩宽的人群的不同需求,从而保证脊柱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保证脊柱的颈椎间盘压力为零或压力较小,即保证人体脊柱的健康。同时,有利于人体呼吸顺畅。5、本专利技术通过枕头头部支撑模块和颈部支撑模块的调节,可以定量化地调整枕头的高度、形状和硬度,有利于顾客根据自家床垫的软硬度,自行调整整体的高度和硬度,保证人-床-枕三者之间的相互匹配,克服目前市场上枕头定高和定型,不能灵活适用于不同床垫和人群的局限性。6、本专利技术中头部支撑每类模块均有乳胶支撑模块、记忆棉支撑模块、丝瓜络填充材料模块等。丝瓜络填充材料支撑模块包括丝瓜络绒型、丝瓜络筋络块性、丝瓜络片材型。丝瓜络填充材料模块与乳胶支撑模块、记忆绵支撑模块间隔分布,这样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由枕套以及填充在枕套内的枕芯构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所述头部支撑区设有第一枕芯,所述颈部支撑区设有独立于第一枕芯的柱状第二枕芯;所述第一枕芯由多个单元支撑模块自由组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由枕套以及填充在枕套内的枕芯构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所述头部支撑区设有第一枕芯,所述颈部支撑区设有独立于第一枕芯的柱状第二枕芯;所述第一枕芯由多个单元支撑模块自由组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其特征在于,多个单元支撑模块中至少有一个单元支撑模块填充有丝瓜络纤维绒或丝瓜络筋络块或丝瓜络纤维片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芯的单元支撑模块包括丝瓜络纤维绒支撑模块、丝瓜络筋络块支撑模块、丝瓜络纤维片材支撑模块、乳胶支撑模块以及记忆棉支撑模块中的一种以上组合,各单元支撑模块层次叠合形成第一枕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设有仰睡区域以及位于仰睡区域两侧的侧睡区域,所述仰睡区域的第一枕芯设有中心凹陷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度和形状可自由变换的模块化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芯的单元支撑模块中,包括一个支撑在头部支撑区底部的大单元支撑模块和多个两两前后拼接,叠放在大单元支撑模块上方的小单元支撑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霞朱珍珍郭勇苏娜张婷婷任林燕王含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