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紧压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279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32
一种微型紧压茶,该微型紧压茶以毛茶、茶叶半成品、成品散茶为主要原料拼配而成,采用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工序,经压制、发酵而制成的茶砖表面及内部均生长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紧压茶产品,且茶砖发花均匀、饱满。此微型紧压茶工艺简单高效,适用性广,原料选择范围大。此外,该产品不仅便于保存、泡饮便捷,且易于泡散,泡饮时可更快达到最佳风味。

A Miniature Compressed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紧压茶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紧压茶。
技术介绍
紧压茶具有便于储藏、运输,且利于发酵类茶叶后发酵的特点,其中采用“发花”工序,茶砖内生长有益微生物——冠突散囊菌(金花),兼具调理肠胃、降脂等保健功效。近年来紧压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推崇,而传统紧压茶体积过大、且泡饮不便,为开发便于携带并易于冲泡的“发花”微型紧压茶,克服微型茶砖水分散失过快、发花不稳定、发花率低等问题,为此,申请号为2015109731810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微型紧压茶加工方法,此方法通过采用耐高温耐高压食品级材料包裹微砖实现茶砖内外部均可发花,且发花稳定。但此方法产品口味单一,且部分产品存在不易泡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微型紧压茶口味单一、不易泡饮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性强,原料多样化,茶砖易于冲泡,且发花率高的微型紧压茶产品,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紧压茶,其特点为:茶砖质量为M,3g<M<30g,茶砖水分≤14%,茶砖密度为ρ,0.5g/cm3<ρ<1.0g/cm3,茶砖表面及内部均生长金花(冠突散囊菌),茶砖原料是由茶叶毛茶、茶叶半成品、成品的散茶以及经过杀青、揉切、干燥等以茶叶毛茶工艺处理的食药性类茶植物,如银杏、杜仲、金银花、藤茶、桑叶、绞股蓝、荷叶、罗布麻叶、文冠果叶等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拼配而成。此微型紧压茶可通过三种加工工艺生产,具体加工步骤分别为:工艺一:水分调节→压制定型→保水处理→发花→干燥(1)水分调节:原料添加水溶液,控制其水分含量为25~35%,优选为添加茯茶茶汁或冠突散囊菌菌悬液调节;(2)压制定型:调节水分后,压制定型,茶砖密度(ρ)控制为,0.5g/cm3<ρ<1.0g/cm3;(3)保水处理:将压制定型后的茶砖进行封装并保持透气性,优选为采用包裹包装纸、包装袋或透气性包装盒进行封装。(4)发花:封装后茶砖于26~30℃,相对湿度50~80%环境中培育发花;优选地在发花前进行灭菌处理,可采用高温短时蒸汽灭菌(102~115℃,2~8min)或低温长时灭菌(60~85℃,20~35min)或微波灭菌(2000~2500MHz,102~115℃,40~120s)或紫外灭菌(30min~90min);(5)干燥:发花结束后,茶砖解除封装于30~40℃下干燥至水分≤14%。工艺二: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发花→压制定型→干燥(1)水分调节:原料添加水溶液,控制其水分含量为25~35%,优选为添加茯茶茶汁或冠突散囊菌菌悬液调节;(2)保水处理:将水分调节后的原料进行封装并保持透气性,优选为采用包装袋或透气性包装盒进行封装;(3)发花:封装后茶砖于26~30℃,相对湿度50~80%环境中培育发花;优选地在发花前进行灭菌处理,可采用高温短时蒸汽灭菌(102~115℃,2~8min)或低温长时灭菌(60~85℃,20~35min)或微波灭菌(2000~2500MHz,102~115℃,40~120s)或紫外灭菌(30min~90min);(4)压制定型:发花结束后,解除封装,进行压制定型,茶砖密度(ρ)控制为,0.5g/cm3<ρ<1.0g/cm3,优选地在压制后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处理条件优选为105~110℃,3~5min;;(5)干燥:压制后,茶砖40~55℃下干燥至水分≤14%。工艺三:压制定型→干燥→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发花→再干燥(1)压制定型:压制定型,茶砖密度(ρ)控制为,0.5g/cm3<ρ<1.0g/cm3;(2)干燥:将茶砖干燥至水分含量15%以下;(3)水分调节:茶砖添加水溶液,控制其水分含量为25~35%,优选为添加茯茶茶汁调节或冠突散囊菌菌悬液;(4)保水处理:将水分调节后的茶砖进行封装并保持透气性,优选为采用包裹包装纸、包装袋或透气性包装盒进行封装。(5)发花:封装后茶砖于26~30℃,相对湿度50~80%环境中培育发花;优选地在发花前进行灭菌处理,可采用高温短时蒸汽灭菌(102~115℃,2~8min)或低温长时灭菌(60~85℃,20~35min)或微波灭菌(2000~2500MHz,102~115℃,40~120s)或紫外灭菌(30min~90min);(6)再干燥:茶砖拆除封装于30~40℃下干燥至至水分≤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对产品工艺进行创新,可针对不同原料特性生产出多样化的微型紧压茶产品,且茶砖发花质量可控性更高,适用性更强。此外,采用先干燥后发花的生产工艺,可提高产品的美观度;2、根据原料特性优化工艺参数,使产品在泡饮时,不仅更易泡散,同时可更快达到最佳风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原料工艺产品实施例1白茶水分调节至30%→压制定型,ρ为0.6g/cm3→食品级透气材料包装→28℃,50%相对湿度发花8天→拆包装,38℃干燥3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85%以上,第一泡即泡散,茶砖5g。实施例2毛茶水分调节至28%→压制定型,ρ为0.7g/cm3→装入食品级透气材料包装→105℃灭菌3min→28℃,55%相对湿度发花4天→拆包装,36℃干燥4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95%以上,第一泡即散,茶砖3g。实施例3毛茶水分调节至32%→压制定型,控制ρ为1.0g/cm3→食品级透气材料封装→85℃、30min灭菌→28℃下发花4天,32℃下干燥3天。产品表面及内部均匀发花,发花率95%以上,易泡散,茶砖5g实施例4花茶水分调节至32%→装入具透气孔的容器→30℃,60%相对湿度发花4天→压制定型,ρ为0.8g/cm3→拆包装,50℃干燥2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85%,易泡散,茶砖8g。实施例520%银杏叶,80%茯茶散茶茶汁调节水分至34%→食品级透气材料预包→110℃灭菌5min→28℃,55%相对湿度发花5天→压制定型,ρ为0.7g/cm3→拆包装,40℃干燥3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95%以上,易泡散,茶砖5g。实施例610%金银花,10%桑叶,80%毛茶原料水分调节至26%→压制定型,ρ为0.6g/cm3→装入食品级透气包装→105℃灭菌5min→28℃,50%相对湿度发花5天→拆包装,38℃干燥5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90%,易泡散,茶砖7g。实施例7绿茶80%,花茶20%压制定型ρ为0.8g/cm3→32℃干燥2天,含水量8%→冠突散囊菌菌悬液调节水分至28%→食品级透气材料封装→微波灭菌98℃,2450MHz、60s→28℃发花4天→拆除包装,38℃再干燥2天。产品表面及内部均匀发花,发花率90%以上,易泡散,茶砖6g实施例820%杜仲,80%红茶水分调节至28%→食品级透气材料预包→30℃,75%相对湿度发花5天→压制定型,ρ为0.55g/cm3→拆包装,55℃干燥1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85%以上,易泡散,茶砖10g。实施例95%藤茶,95%毛茶水分调节至30%→压制定型,ρ为0.9g/cm3→食品级材料包装→30℃,50%相对湿度发花4天→拆包装,38℃干燥4天。表面及内部发花率85%以上,易泡散,茶砖12g。实施例1010%桑叶,90%绿茶水分调节至32%→装入食品级透气包装→105℃灭菌4min→28℃,58%相对湿度发花4天→压制定型,ρ为0.7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紧压茶,原料包括毛茶、半成品散茶或成品散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上述原料的拼配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工艺,经压制、发花、干燥而制成的微型茶砖,表面及内部均生长金花(冠突散囊菌),茶砖质量为M,3g<M<3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紧压茶,原料包括毛茶、半成品散茶或成品散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上述原料的拼配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工艺,经压制、发花、干燥而制成的微型茶砖,表面及内部均生长金花(冠突散囊菌),茶砖质量为M,3g<M<30g。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紧压茶,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骤包括3种方式,具体为:(1)水分调节→压制定型→保水处理→发花→干燥、或者(2)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发花→压制定型→干燥、或者(3)压制定型→干燥→水分调节→保水处理→发花→再干燥。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一种微型紧压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调节是利用水溶液调节茶叶原料或茶砖水分,使其控制在25~35%。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一种微型紧压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调节中水溶液包括纯水、茶汁、冠突散囊菌菌悬液。5.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一种微型紧压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处理是将前步工序处理后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歆梁艳万斌张乐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