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德晃专利>正文

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4215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制备水、牛樟树叶、牛樟树木屑、葡萄糖、麦芽提取物、蛋白胨及奶粉,将以上材料混合搅拌成液态的培养液;取出培养液,并加入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牛樟树木屑煮熟形成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将该培养基置入于容器内;在无菌状态下将牛樟芝母菌置入该容器内的培养基上,并培养45天,牛樟芝母菌可长成牛樟芝菌丝体;及接着再提高温度,培养75至120天,即可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成为牛樟芝子实体;借由上述方法,可达到含菌少的培植环境以及养分较易吸收利用的实用功效。

The Method of Container Culture of Fruit Bodie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菌类的培养方法,尤其是关于一种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牛樟芝子实体的培养,有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号第97114761号,专利技术名称:牛樟芝的人工栽培方法,其主要是包含:提供适当培养基,该培养基是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包含白米、小米、高粱或小麦的五谷杂粮,10%至35%(V/V)椰子水,根茎类作物、10%至30%(W/V)糖;其中,五谷杂粮的比例约为1升的培养基约使用0.5至1.5公斤的五谷杂粮;根茎类作物的比例约为1升的培养基约使用10至50公克根茎类作物;接种牛樟芝菌种,并使其于23.0~27.0℃的培养条件下生长;待培养基完全为牛樟芝菌种所覆盖后,调整培养温度为28.0~32.0℃继续培养至长出子实体;及收取牛樟芝产物。然而,上述的牛樟芝的人工栽培方法有以下的缺失:1.培养基是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包含白米、小米、高粱或小麦的五谷杂粮,该些添加是要利用白米、小米、高粱或小麦的五谷杂粮中所富含营养的淀粉成分,然而,其未经熟成的淀粉其实将使牛樟芝母菌较难以吸收利用,即未能将白米、小米、高粱或小麦的五谷杂粮的淀粉的养分做最好的利用。2.该些添加是要利用白米、小米、高粱或小麦的五谷杂粮未经杀菌处理,其所含细菌即会于培育过程中随之成长并掠夺容器内的培养基的养分,而使牛樟芝母菌无法由培养基取得所有营养来成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其具有更佳实用的功效,主要技术、目的为:培养液是由水、粉碎的牛樟树叶、牛樟树木屑、葡萄糖、麦芽提取物(麦芽糊精)、蛋白胨及奶粉混合而成,并加入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牛樟树木屑一起高温煮熟形成牛樟芝的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之后将培养基置入于容器中,借由含有牛樟树叶、牛樟树木屑、煮熟的糙米或胚芽米的培养基,使牛樟芝母菌易于吸收营养来成长为子实体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制备1公升容量的水、重量100公克的粉碎的牛樟树叶、重量30公克的牛樟树木屑、80公克葡萄糖、80公克麦芽提取物(麦芽糊精)、20公克蛋白胨及20公克奶粉,将以上材料混合搅拌成液态的培养液;(b)取出80毫升培养液,并加入100公克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50公克牛樟树木屑一起于摄氏100~110度高温下煮熟形成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将该培养基置入于容器内;(c)在无菌状态下将牛樟芝母菌置入该容器内的培养基上,并于摄氏26度温度下培养45天,牛樟芝母菌可长成牛樟芝菌丝体;及(d)接着再提高温度至摄氏28~32度温度下培养75至120天,即可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成为牛樟芝子实体。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牛樟树叶及牛樟树木屑被粉碎成小于0.2平方公分的碎屑。借由上述方法,可达到含菌少的培植环境以及成长养分较易吸收利用的实用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有更进一步了解,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其步骤包括:(a)制备1公升容量的水、重量100公克的粉碎的牛樟树叶、30公克的牛樟树木屑、80公克葡萄糖、80公克麦芽提取物(麦芽糊精)、20公克蛋白胨及20公克奶粉,将以上材料混合搅拌成液态的培养液;(b)取出80毫升培养液,并加入100公克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50公克牛樟树木屑一起于摄氏100~110度高温下煮熟形成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将该培养基置入于容器内;(c)在无菌状态下将牛樟芝母菌置入该容器内的培养基上,并于摄氏26度温度下培养45天,牛樟芝母菌可长成牛樟芝菌丝体;及(d)接着再提高温度至摄氏28~32度温度下培养75至120天,即可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成为牛樟芝子实体;借由上述方法,达到含菌少的培植环境以及成长养分较易吸收利用的实用功效。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细节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先将采集到的新鲜牛樟树叶以100公克的重量利用粉碎机将其粉碎,较佳的是,该牛樟树叶及牛樟树木被粉碎成小于0.2平方公分的碎屑,使叶片及牛樟树木原本所含有的单萜、倍半萜、类黄酮、多醣体、多酚、氨基酸以及多种维他命与微量元素、矿物质易于释出,再将粉碎的牛樟树叶与30公克牛樟树木屑、80公克葡萄糖、80公克麦芽提取物(麦芽糊精)、20公克蛋白胨、20公克奶粉混合并加入1公升的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完成培养液的准备;再由该培养液中取出80毫升,并加入100公克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50公克牛樟树木屑至该培养液中且以80毫升一起于摄氏100~110度高温下煮熟,形成可作为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培养基,在烹煮过程中,将可杀除大部分的细菌,使该培养基含菌数大大降低,而避免其他细菌与牛樟芝母菌于培植期间相互争夺该培养基的养分,且煮熟的糙米或胚芽米内的淀粉粒吸入热水时会膨胀而破裂,使淀粉水解而产生糊精并含有单糖类的成分,而相较未煮熟的米,煮熟的糙米或胚芽米有较易被牛樟芝母菌吸收养分的功效;再者,将冷却后的培养基置入容器瓶内,并于无菌室中将准备好的牛樟芝母菌置入该容器内的培养基上,且以摄氏26度生长环境培养45天后长成牛樟芝菌丝体。接着,再改变培植环境,使牛樟芝菌丝体在摄氏28~32度生长环境培育75至120天而能长成牛樟芝子实体。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举凡利用本专利技术相关的技术手段、创设原理的再创作,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等效结构的创意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a)制备1公升容量的水、重量100公克的粉碎的牛樟树叶、30公克牛樟树木屑、80公克葡萄糖、80公克麦芽提取物、20公克蛋白胨及20公克奶粉,将以上材料混合搅拌成液态的培养液;(b)取出80毫升培养液,并加入100公克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50公克牛樟树木屑一起于摄氏100~110度高温下煮熟形成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将该培养基置入于容器内;(c)在无菌状态下将牛樟芝母菌置入该容器内的培养基上,并于摄氏26度温度下培养45天,牛樟芝母菌长成牛樟芝菌丝体;及(d)接着再提高温度至摄氏28~32度温度下培养75至120天,即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成为牛樟芝子实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a)制备1公升容量的水、重量100公克的粉碎的牛樟树叶、30公克牛樟树木屑、80公克葡萄糖、80公克麦芽提取物、20公克蛋白胨及20公克奶粉,将以上材料混合搅拌成液态的培养液;(b)取出80毫升培养液,并加入100公克糙米或胚芽米及再添加50公克牛樟树木屑一起于摄氏100~110度高温下煮熟形成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德晃
申请(专利权)人:邱德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