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姬松茸(Agaricusblazei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一种夏秋生长的中温型好氧性腐生菌,原产巴西、秘鲁。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带有杏仁味,味道鲜美,且有抗癌、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就是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将姬松茸林下种植或搭盖遮阳棚种植,经历4-6个月自然生长获得成熟的子实体。此方法虽可成功收获到子实体,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不能满足姬松茸生产适宜温度、水分等最佳生产条件,致使其生产周期拉长;2、出菇产量低:姬松茸菌丝体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培养基容易酸败,导致菌丝体向子实体转化失败,严重影响产量,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姬松茸的大面积推广和商业化生产;3、病虫防治难度大:由于其处于开放式生长环境,受自然环境影响病虫害防控难度增大,影响其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利用大棚设施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用菌种;S2、配制姬松茸培养基;S3、建堆发酵;S4、菇棚搭建;S5、建畦进料;S6、播种;S7、菌丝管理;S8、覆土、催菇;S9、出菇管理;S10、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用菌种;S2、配制姬松茸培养基;S3、建堆发酵;S4、菇棚搭建;S5、建畦进料;S6、播种;S7、菌丝管理;S8、覆土、催菇;S9、出菇管理;S10、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选用活性大,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性状良好的姬松茸2号、姬松茸6号或姬松茸8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0质量份所述姬松茸培养基中各物质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49-50份、干牛粪42-43份、尿素0.5-0.7份、过磷酸钙0.8-1.2份、石膏粉1.6-2份、生石灰1.6-2份、菜籽饼或大豆饼1.6-2份、轻质碳酸钙0.8-1.2份,余量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堆发酵是指先将玉米芯机械挤压破裂、平铺成玉米堆置于发酵池内,玉米堆高1.0-1.2米,喷水并翻堆至均匀湿透后停止喷水,覆盖草苫预湿软化一周,玉米芯堆温在30-35℃,制得预湿玉米芯;提前1天将干牛粪按粪水比1:1.2-1.4预湿,手握成团、松手可散,制得预湿牛粪;将预湿牛粪、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生石灰、菜籽饼或大豆饼以及轻质碳酸钙,均匀平铺于预湿玉米芯上,用铲车翻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相对调位,干湿拌合均匀后建堆;堆面晴天用草苫覆盖,以利遮阳;雨天用塑料膜挡雨,但雨后一定要掀膜,以利通气发酵;堆温达70-75℃时,发酵3-5天,进行建堆后第一次翻堆、覆盖;4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由于高温放线菌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大量水分,故应调节与补充足够水分,可在堆料时边堆边喷水,使其含水量保持在68—72%覆盖;再按4天、4天、3天的间隔时间进行翻堆,共翻堆5次,发酵时间18-20天;制得发酵姬松茸培养基;在发酵最后一次翻堆时,将含水量调至65—68%,pH值为7.5;堆温降至28℃--30℃,色呈浅褐色,均匀一致,柔软,有弹性,无酸败、氨臭异味,稍有苹果和酒糟香味,有少量白色放线菌,此时即达到进棚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棚搭建是指选择土壤疏松的种植地搭建菇棚,菇棚建造以东西方向为佳,菇棚上覆薄膜、薄膜上覆盖草苫至菇棚底,棚头用毛毡或水泥砖砌墙封堵,其保湿、保温性能好且无直射阳光;菇棚长度因地制宜,宽度8-10米为宜,菇棚内顺棚体东西方向安装用于加湿的雾化微喷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姬松茸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畦进料的操作方法为:菇棚播撒生石灰60~75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志,周前锋,史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