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06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外壳、馈电钉、馈电钉电连接的第一天线、与馈电钉电连接的第二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的磁棒以及驱动磁棒移动的驱动装置;外壳包括第一套壳以及第二套壳,第一套壳套设于第二套壳上,且第二套壳的开口端与第一套壳的封闭端螺纹连接;第一套壳的封闭端外固定有与之共轴线的塑料材质的滑管,滑管设置于第二套壳内,且磁棒外壁与滑管滑动连接;第一套壳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天线的第一螺旋腔,第二套壳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螺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磁棒移动时难以接触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天线,避免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天线与磁棒碰撞而损坏,使得该多频天线性能稳定。

A Multifrequency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频天线
本技术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频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是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天线一般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一般来说,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现有的线圈主要包括外壳、线圈以及与线圈电连接的馈电点。目前,公告号为CN20636418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频天线,包括馈电端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端设有伸缩端,所述馈电端、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分别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伸缩端的底部内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纹槽,所述馈电端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卡合有馈电点,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均与所述馈电点电性连接,所述伸缩端内设有机械推杆和与所述机械推杆活动连接的磁棒,所述磁棒用于通过所述机械推杆的拉伸改变所述多频天线的频段。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直径,但存在以下缺陷:当该第二天线松动时,第二天线容易与沿其轴线移动的磁棒碰撞,进而造成第二天线弯曲损坏。为此,亟需一种多频天线,该多频天线在改变频率时完全避免了其内的第二天线与磁棒碰撞,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频天线,该多频天线在改变频率时避免了其内的天线与磁棒碰撞而损坏,性能稳定。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上的馈电钉、设置于外壳内的与馈电钉电连接的第一天线、设置于外壳内的与馈电钉电连接的第二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的磁棒以及用于驱动磁棒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外壳包括塑料材质的第一套壳以及塑料材质的第二套壳,所述第一套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套壳上,且所述第二套壳的开口端与第一套壳的封闭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壳的封闭端外固定有与之共轴线的塑料材质的滑管,所述滑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套壳内,且所述磁棒外壁与所述滑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壳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螺旋腔,所述第二套壳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螺旋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分别与馈电钉电连接,而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共轴设置,使得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表现为容性,而磁棒表现为感性,使得当驱动装置驱动磁棒进入第二天线内时,抵消了第二天线的容性,使得第二天线的输入阻抗的虚部为零,从而使得第二天线表现为纯电阻,进而使得该多频天线具有多频段;而当磁棒移动时,第二天线设置于第二套壳内,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一套壳内,且磁棒设置于滑套内,避免了磁棒移动时接触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天线,防止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天线与磁棒碰撞而损坏,使得该多频天线性能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壳开口端面开设有方便塞入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旋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第一天线时,第一天线的端部通过第一安装孔螺旋进入第一螺旋腔,方便了第一天线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套壳开口端面开设有方便塞入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旋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第二天线时,第二天线的端部通过第二安装孔螺旋进入第二螺旋腔,方便了第二天线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壳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旋腔连通的第一接电孔;所述第二套壳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旋腔连通的第二接电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天线与馈电钉电连接时,第一天线与馈电钉之间的电路电线穿过通过第一接电孔与第一天线连接;当第二天线与馈电钉电连接时,第二天线与馈电钉之间的电路电线穿过通过第二接电孔与第二天线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穿过所述磁棒并与之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并与之固定的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套壳外的伺服电机;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套壳内顶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壳封闭端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套壳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端面中部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伺服电机工作时,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了螺纹杆转动,而当螺纹杆转动时,与之螺纹连接的磁棒沿滑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天线的容性改变,进而改变该多频天线的频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管远离第一套壳的一端固定有与之共轴线的橡胶材质的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内壁尺寸小于所述滑管内壁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伺服电机反转时,磁棒朝向滑管外移动直至磁棒与限位圈接触时,限位圈变形,缓冲了磁棒的冲击,防止磁棒移动至第一锥齿轮处与第一锥齿轮碰撞而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壳的开口处设有橡胶材质的馈电套,所述馈电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套壳上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馈电钉穿过所述馈电套并与之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多频天线的馈电点时,馈电钉与馈电套螺纹连接,馈电套再与第一套壳螺纹连接,实现了多频天线馈电端的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馈电套与所述馈电钉连接的螺纹直径小于所述馈电钉的螺纹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馈电套有橡胶材质制成,而馈电套与馈电钉连接的通孔直径小于馈电钉的直径,使得当馈电钉拧入馈电套时,馈电套的通孔内壁与馈电钉贴合紧密,有利于第一套壳以及第二套壳内的密闭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磁棒移动时,第二天线设置于第二套壳内,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一套壳内,且磁棒设置于滑套内,避免了磁棒移动时接触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天线,防止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天线与磁棒碰撞而损坏,使得该多频天线性能稳定;2.当伺服电机反转时,磁棒朝向滑管外移动直至磁棒与限位圈接触时,限位圈变形,缓冲了磁棒的冲击,防止磁棒移动至第一锥齿轮处与第一锥齿轮碰撞而损坏;3.馈电套有橡胶材质制成,而馈电套与馈电钉连接的通孔直径小于馈电钉的直径,使得当馈电钉拧入馈电套时,馈电套的通孔内壁与馈电钉贴合紧密,有利于第一套壳以及第二套壳内的密闭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第一套壳;111、第一螺纹;112、第三螺纹;113、第一螺旋腔;114、第一接电孔;115、第一安装孔;12、第二套壳;121、第二螺纹;122、第二螺旋腔;123、第二接电孔;124、第二安装孔;2、馈电端;21、馈电套;211、安装槽;212、第四螺纹;22、馈电钉;221、头部;222、端部;3、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滑管;51、限位圈;6、磁棒;7、驱动装置;71、伺服电机;72、螺纹杆;73、第一锥齿轮;74、第二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方便说明,假定在附图1中本实施例为竖直设置,故而以下描述中的方位参照此设定。如图1所示,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外壳1、馈电端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外壳(1)、固定于外壳(1)上的馈电钉(22)、设置于外壳(1)内的与馈电钉(22)电连接的第一天线(3)、设置于外壳(1)内的与馈电钉(22)电连接的第二天线(4)、设置于第二天线(4)内的磁棒(6)以及用于驱动磁棒(6)移动的驱动装置(7),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塑料材质的第一套壳(11)以及塑料材质的第二套壳(12),所述第一套壳(11)套设于所述第二套壳(12)上,且所述第二套壳(12)的开口端与第一套壳(11)的封闭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壳(11)的封闭端外固定有与之共轴线的塑料材质的滑管(5),所述滑管(5)设置于所述第二套壳(12)内,且所述磁棒(6)外壁与所述滑管(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壳(11)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天线(3)的第一螺旋腔(113),所述第二套壳(12)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天线(4)的第二螺旋腔(1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外壳(1)、固定于外壳(1)上的馈电钉(22)、设置于外壳(1)内的与馈电钉(22)电连接的第一天线(3)、设置于外壳(1)内的与馈电钉(22)电连接的第二天线(4)、设置于第二天线(4)内的磁棒(6)以及用于驱动磁棒(6)移动的驱动装置(7),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塑料材质的第一套壳(11)以及塑料材质的第二套壳(12),所述第一套壳(11)套设于所述第二套壳(12)上,且所述第二套壳(12)的开口端与第一套壳(11)的封闭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壳(11)的封闭端外固定有与之共轴线的塑料材质的滑管(5),所述滑管(5)设置于所述第二套壳(12)内,且所述磁棒(6)外壁与所述滑管(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壳(11)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天线(3)的第一螺旋腔(113),所述第二套壳(12)侧壁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天线(4)的第二螺旋腔(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套壳(11)开口端面开设有方便塞入所述第一天线(3)的第一安装孔(115),所述第一安装孔(115)与所述第一螺旋腔(11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套壳(12)开口端面开设有方便塞入所述第二天线(4)的第二安装孔(124),所述第二安装孔(124)与所述第二螺旋腔(12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