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94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用于驱动电机的驱动模块、用于对驱动模块提供PWM波的控制模块、用于放大驱动模块的反馈信号的信号放大模块及用于对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与信号放大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电路结构后,当电动工具空载时,驱动模块能够给控制模块进行反馈,控制模块会控制电机以低功耗和低转速运转,从而达到降低电动工具空载时的能耗和噪音的目的。

Intelligent Control Circuit for Electric Tools with Energy Saving and Low Noise in No-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控制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锂电电动工具已十分普及,用户对锂电电动工具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低噪音和节能的锂电电动工具已成为首选,而目前的锂电电动工具在空载时存在很大的噪音。由于园林工具的功率都比较大,电机转速比较高,一般在3000转/分~12000转/分,高速空转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且会损耗一定电池能量,同时还会对开关和电机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当电动工具空载时,驱动模块能够给控制模块进行反馈,控制模块会控制电机以低功耗和低转速运转,从而达到降低电动工具空载时的能耗和噪音的目的。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用于驱动电机的驱动模块、用于对驱动模块提供PWM波的控制模块、用于放大驱动模块的反馈信号的信号放大模块及用于对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与信号放大模块电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阻R1、R10,电容C8、C10、C3,接口P1,稳压芯片U1的2脚串联电阻R1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接口P1电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电容C8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电容C8的负极接地,稳压芯片U1的3脚接地,电容C10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1脚电连接,电容C10的负极接地,电容C3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1脚电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引出电源端Bat+,二极管D1的负极引出电源端VDD,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引出电源端+15V,稳压芯片U1的1脚引出电源端+5V。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其中,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2,电阻R6、R9、R16、R43、R44,电容C4、C7,接口P4、P2,微处理器U2的1脚与电源端+5V电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端+5V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4脚电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4脚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U2的14脚接地,接口P4串联电阻R9后与微处理器U2的13脚电连接,接口P2串联电阻R16后与微处理器U2的12脚电连接,电阻R43的一端与电源端VDD电连接,电阻R43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11脚电连接,电阻R4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11脚电连接,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与电阻R44并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其中,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3、R2、R3、R5、R20、R4、R14、R15、R11、R12、R8、R7,三极管Q6、Q7、Q4、Q1,电容C2、C5、C1,场效应管Q12、Q11,接口P3,电阻R13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6脚电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15V和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6的基极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5后与三极管Q7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0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15V和三极管Q7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电源端+15V电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场效应管Q11的栅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11的漏极串联电容C2后与电源端Bat+电连接,场效应管Q12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11的漏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12的漏极与电源端Bat+电连接,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串联电容C5后接地,接口P3与场效应管Q12的源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串联电阻R7后接地,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串联电阻R8后与微处理器U2的9脚电连接,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串联电阻R11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12后接地,电容C1与电阻R12并联,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后与微处理器U2的7脚电连接,电阻R14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5V和微处理器U2的7脚电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其中,信号放大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3A,电阻R50、R49、R41、R42,电容C10、C18,运算放大器U3A的8脚与电源端+5V电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4脚接地,运算放大器U3A的2脚串联电阻R49后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电源端+5V电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0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5V和运算放大器U3A的2脚电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3脚串联电容C18后接地,运算放大器U3A的3脚串联电阻R41后与微处理器U2的9脚电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1脚串联电阻R42后与微处理器U2的8脚电连接。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电路结构后,当电动工具空载时,驱动模块能够给控制模块进行反馈,控制模块会控制电机以低功耗和低转速运转,从而达到降低电动工具空载时的能耗和噪音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信号放大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包括用于驱动电机的驱动模块1、用于对驱动模块1提供PWM波的控制模块2、用于放大驱动模块1的反馈信号的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驱动电机的驱动模块(1)、用于对驱动模块(1)提供PWM波的控制模块(2)、用于放大驱动模块(1)的反馈信号的信号放大模块(3)及用于对驱动模块(1)、控制模块(2)和驱动模块(1)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4),所述驱动模块(1)、控制模块(2)和信号放大模块(3)均与电源模块(4)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和信号放大模块(3)均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与信号放大模块(3)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4)包括稳压芯片U1,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阻R1、R10,电容C8、C10、C3,接口P1,所述稳压芯片U1的2脚串联电阻R1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接口P1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8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3脚接地,所述电容C10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1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1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引出电源端Bat+,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引出电源端VDD,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引出电源端+15V,所述稳压芯片U1的1脚引出电源端+5V,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微处理器U2,电阻R6、R9、R16、R43、R44,电容C4、C7,接口P4、P2,所述微处理器U2的1脚与电源端+5V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端+5V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4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4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2的14脚接地,所述接口P4串联电阻R9后与微处理器U2的13脚电连接,所述接口P2串联电阻R16后与微处理器U2的12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一端与电源端VDD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11 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11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7与电阻R44并联,所述驱动模块(1)包括电阻R13、R2、R3、R5、R20、R4、R14、R15、R11、R12、R8、R7,三极管Q6、Q7、Q4、Q1,电容C2、C5、C1,场效应管Q12、Q11,接口P3,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6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15V和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6的基极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5后与三极管Q7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15V和三极管Q7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电源端+15V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栅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漏极串联电容C2后与电源端Bat+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2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1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2的漏极与电源端Bat+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串联电容C5后接地,所述接口P3与场效应管Q1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串联电阻R7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串联电阻R8后与微处理器U2的9脚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串联电阻R11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12后接地,所述电容C1与电阻R12并联,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后与微处理器U2的7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5V和微处理器U2的7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3)包括运算放大器U3A,电阻R50、R49、R41、R42,电容C10、C18,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8脚与电源端+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4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2脚串联电阻R49后接地,所述电容C10的一端与电源端+5V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0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5V和运算放大器U3A的2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3脚串联电容C18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3脚串联电阻R41后与微处理器U2的9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1脚串联电阻R42后与微处理器U2的8脚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节能和空载低噪音的电动工具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驱动电机的驱动模块(1)、用于对驱动模块(1)提供PWM波的控制模块(2)、用于放大驱动模块(1)的反馈信号的信号放大模块(3)及用于对驱动模块(1)、控制模块(2)和驱动模块(1)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4),所述驱动模块(1)、控制模块(2)和信号放大模块(3)均与电源模块(4)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和信号放大模块(3)均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与信号放大模块(3)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4)包括稳压芯片U1,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阻R1、R10,电容C8、C10、C3,接口P1,所述稳压芯片U1的2脚串联电阻R1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接口P1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8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2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3脚接地,所述电容C10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1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1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引出电源端Bat+,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引出电源端VDD,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引出电源端+15V,所述稳压芯片U1的1脚引出电源端+5V,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微处理器U2,电阻R6、R9、R16、R43、R44,电容C4、C7,接口P4、P2,所述微处理器U2的1脚与电源端+5V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端+5V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4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4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2的14脚接地,所述接口P4串联电阻R9后与微处理器U2的13脚电连接,所述接口P2串联电阻R16后与微处理器U2的12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一端与电源端VDD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11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2的11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7与电阻R44并联,所述驱动模块(1)包括电阻R13、R2、R3、R5、R20、R4、R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飞驰达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