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33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锁定解除操作的作业性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具备:壳体主体(21),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前方嵌合于壳体主体(21);锁定臂(40),其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21),并且设置有卡止部(42),卡止部(42)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卡止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壳体;按压操作面(43),其配置于所述锁定臂(40)的后端部,通过被按压操作而使所述卡止部(42)向卡止解除方向移位;以及连结部(44),其将所述按压操作面(43)与所述锁定臂(4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连接。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连接器壳体,具备:壳体主体,用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前方嵌合;以及锁定臂,其卡止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而将连接器锁定为正规嵌合状态。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壳体具备双支撑状的锁定臂,其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固定于壳体主体。通过锁定臂形成为双支撑状,从而与悬臂状的锁定臂相比能够降低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嵌合时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晃动。在该锁定臂的上表面,在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稍微靠前的位置设置有锁定突部,在比锁定突部稍微靠后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用于锁定解除操作的操作片。操作片在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下配置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罩部的外侧,通过向下方按压操作片而使锁定臂向下方(卡止解除方向)弹性移位,从而解除锁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9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如上述的构成中,在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下,由于操作片接近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罩部,只对操作片进行按压操作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当为了使操作片从罩部分离而将其配置于锁定臂的后端部(固定端的附近)时,因为使锁定臂向卡止解除方向挠曲变得困难,所以希望进行用于提高锁定解除操作的作业性的对策。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锁定解除操作的作业性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壳体其具备:壳体主体,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前方嵌合于所述壳体主体;锁定臂,其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并且在所述锁定臂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卡止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壳体;按压操作面,其配置于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通过被按压操作而使所述卡止部向卡止解除方向移位;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按压操作面与所述锁定臂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收纳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端子零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配置于锁定臂的后端部的按压操作面进行按压,从而能够容易使锁定臂向卡止解除方向移位,因此能够提高锁定解除操作的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同轴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连接器壳体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连接器壳体的后视图。图6是示出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图8是示出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壳体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连结部具有与所述锁定臂的左右两侧连结的一对臂部,所述按压操作面遍及所述一对臂部地形成。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较大地确保按压操作面的宽度尺寸,因此手指更容易触碰到按压操作面,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锁定解除操作的作业性。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壳体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按压操作面形成有用于在被按压操作时使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退避的切口部。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将锁定臂的挠曲空间设定得小,所以能够实现连接器壳体的低高度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壳体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在所述锁定臂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覆盖所述锁定臂的与所述卡止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按压操作面位于比所述保护部靠后侧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锁定臂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非故意地向卡止解除方向按压,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对按压操作面进行按压的作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端子零件为与轴线的末端连接的同轴端子。在此,在同轴连接器的处于正规嵌合状态时的晃动较大的情况下,可能有如下问题:特性电阻发生紊乱,而导致同轴线的高频特性受到影响。但是,根据本构成,由于连接器壳体的锁定臂为双支撑状,所以能够将连接器处于正规嵌合状态下的晃动设定得小,由此能够形成为有利于抑制高频特性的偏差。<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图8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C具备:端子零件10,其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以及连接器壳体20,在其中收纳端子零件10。连接器C为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侧的阳型连接器嵌合的阴型连接器。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将连接器C中的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面侧(图1的左跟前侧)作为前方,将其反对侧(图1的右进深侧)作为后方,另外将图1的上侧(设置有锁定臂40的一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电线W为具备中心导体、绝缘性的包覆层、屏蔽层以及绝缘性的护套的同轴线,中心导体具有导电性,绝缘性的包覆层包围中心导体的外周,屏蔽层包围包覆层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屏蔽层的外周。中心导体为将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等,屏蔽层为将金属线材编织成网状而成的编织线等。中心导体传送高频信号,屏蔽层屏蔽电磁波。电线W通过将护套和包覆层剥皮,从而从前端侧开始按顺序露出中心导体以及屏蔽层。端子零件10为与同轴线的末端部连接的同轴端子,具备:内导体(未图示),其压接于电线W的中心导体以及包覆层;外导体12,其与屏蔽层以及护套压接连接;以及电介质体11,其由配置于内导体与外导体12之间的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内导体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整体成形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内导体的前端部设置有与对方侧端子零件的内导体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配置于电介质体11的插入孔13的里面。外导体12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成形为比内导体大一圈的、截面呈圆形状的筒状。在外导体12设置有与对方侧端子零件的外导体弹性接触的接触部14。在端子零件10设置有一对稳定器15A、15B。一对稳定器15A、15B在端子零件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一个。一对稳定器15A、15B从端子零件10向相同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左方向)突出。各稳定器15A、15B与外导体12一体地设置,并且形成为通过构成外导体12的金属板重叠成两层而成的板状,各稳定器15A、15B具有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水平的)板面。后述的连接器壳体20的矛状件23以及止动体60分别卡止于一对稳定器15A、15B。各稳定器15A、15B的后端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被卡止面16。矛状件23卡止于一对稳定器15A、15B中的一方的稳定器(图1中位于上侧的稳定器)15A,止动体60卡止于另一方的稳定器15B。一方的稳定器15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比另一方的稳定器15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小。另外,一对稳定器15A、15B的前端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后端(被卡止面16)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连接器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具备:壳体主体21,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前方嵌合于壳体主体21;以及锁定臂40,卡止于处于正规嵌合状态的对方侧连接器壳体并保持为锁定状态。壳体主体21能够内嵌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罩部。壳体主体2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筒状,在内部设置有用于收纳端子零件10的端子收纳室22。端子收纳室22形成为沿端子零件10的外形的形状。端子收纳室22沿前后方向贯通地设置于壳体主体21,形成为能够从后方插入端子零件10。如图2所示,在端子收纳室22设置有矛状件23,矛状件23卡止于插入到正规位置的端子零件10,从而限制端子零件10的拔出。矛状件23以呈悬臂状地朝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矛状件23的顶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壳体,其具备:壳体主体,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前方嵌合于所述壳体主体;锁定臂,其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并且在所述锁定臂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卡止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壳体;按压操作面,其配置于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通过被按压操作而使所述卡止部向卡止解除方向移位;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按压操作面与所述锁定臂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6 JP 2017-2487291.一种连接器壳体,其具备:壳体主体,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前方嵌合于所述壳体主体;锁定臂,其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并且在所述锁定臂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卡止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壳体;按压操作面,其配置于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通过被按压操作而使所述卡止部向卡止解除方向移位;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按压操作面与所述锁定臂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连结部具有与所述锁定臂的左右两侧连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村佳佑原照雄松田英一平野蓝中西雄一三井翔平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