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253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垫层、基层、找平层、结合层、路面层,所述垫层、所述基层、所述找平层、所述结合层、所述路面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钢纤维混凝土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结合层与所述找平层之间设有阻渗层,所述透水层和所述阻渗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透水层的吸水率为11~13%,所述阻渗层的吸水率为0.8~2.5%,所述结合层中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朝向所述透水层一侧设有进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路面整体承受力度较小,且在下雨天路面内部容易积水,导致路面损坏的问题。

Road surface structure of track r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径赛跑道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径赛跑道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建筑类垃圾不断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主要由渣土、碎石块、碎砖块、废砂浆块、废混凝土块、废玻璃、废陶瓷、废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材料、废竹木等组成。目前处理建筑垃圾的方式是,将建筑垃圾直接运输至郊区进行露天堆放,或者进行填埋处理,有少部分运输至建筑垃圾处理厂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不环保,同时给后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有少部分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研究,一方面是利用废弃混凝土和砖块制备成建筑材料所需的骨料或水泥以及其它建筑制品,另一方面是利于大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路基、地基等的填充材料,同时也有少部分研究是关于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料的路面结构,研究的路面结构合理,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路面平整,一般采用的材料包括沥青、水泥、砂石、石灰、粘土等。目前有一些技术方案将建筑垃圾应用到径赛跑道路面结构中,但存在路面整体承受力度较小的问题,且在下雨天路面内部容易积水,导致路面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径赛跑道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路面整体承受力度较小,且在下雨天路面内部容易积水,导致路面损坏的问题。一种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垫层、基层、找平层、结合层、路面层,所述垫层、所述基层、所述找平层、所述结合层、所述路面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钢纤维混凝土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8c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结合层与所述找平层之间设有阻渗层,所述透水层和所述阻渗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透水层的吸水率为11~13%,所述阻渗层的吸水率为0.8~2.5%,所述结合层中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朝向所述透水层一侧设有进水孔。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通过在路面层与结合层之间设置钢纤维混凝土层,且钢纤维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8cm,能够提升路面结构的钢混结构性能,保证路面整体具有较强的承受力度,通过在钢纤维混凝土层与结合层之间设置透水层,在结合层与找平层之间设有阻渗层,同时在结合层中设置排水管,当下雨天时,雨水经过透水层渗透至结合层中的排水管排出,未排出水由阻渗层阻止渗透,从而解决了路面内部容易积水的问题;由于该径赛跑道路面结构主要采用建筑垃圾,因此可以进行现场分离、过筛处理建筑垃圾,施工难度较小,给施工单位节约了施工成本,可以减少对自然山石、砂石的利用。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4~8mm,所述阻渗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1~3mm。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层的厚度范围为6~8cm。进一步地,所述阻渗层的厚度范围为4~6cm。进一步地,所述垫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5~15cm,所述基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3~0.6cm,所述找平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2~3.5cm,所述结合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1~1cm。进一步地,所述垫层的厚度范围为15~20cm,所述基层的厚度范围为10~15cm,所述找平层的厚度范围为5~6cm,所述结合层的厚度范围为4~5cm,所述路面层的厚度范围为1.5~2.0cm。进一步地,所述找平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结合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路面层采用塑胶面层。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结合层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垫层10、基层20、找平层30、结合层40、路面层50,所述垫层10、所述基层20、所述找平层30、所述结合层40、所述路面层50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路面层50与所述结合层40之间设有钢纤维混凝土层60,为保证路面的承受力,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60的厚度应不小于8c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60与所述结合层40之间设有透水层70,所述结合层40与所述找平层30之间设有阻渗层80,所述透水层70和所述阻渗层80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透水层70的吸水率为11~13%,所述阻渗层80的吸水率为0.8~2.5%,所述结合层40中设有排水管41,所述排水管41朝向所述透水层70一侧设有进水孔42,用于水进入。优选的,所述透水层70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4~8mm,所述阻渗层80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1~3mm。所述透水层70具体可以包括建筑垃圾再生料以及硅酸盐水泥,所述阻渗层80具体可以包括建筑垃圾再生料以及具有抗渗性能的硅酸盐水泥。所述透水层70的厚度范围为6~8cm。所述阻渗层80的厚度范围为4~6cm。例如,所述透水层70的厚度为6cm,所述阻渗层80的厚度为4cm。所述垫层10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优选为0.5~15cm,基层20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优选为0.3~0.6cm,找平层30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2~3.5cm,结合层40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1~1cm。其中,优选的,所述垫层10的厚度范围为15~20cm,所述基层20的厚度范围为10~15cm,所述找平层30的厚度范围为5~6cm,所述结合层40的厚度范围为4~5cm,所述路面层50的厚度范围为1.5~2.0cm。所述找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垫层、基层、找平层、结合层、路面层,所述垫层、所述基层、所述找平层、所述结合层、所述路面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钢纤维混凝土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8c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结合层与所述找平层之间设有阻渗层,所述透水层和所述阻渗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透水层的吸水率为11~13%,所述阻渗层的吸水率为0.8~2.5%,所述结合层中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朝向所述透水层一侧设有进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垫层、基层、找平层、结合层、路面层,所述垫层、所述基层、所述找平层、所述结合层、所述路面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钢纤维混凝土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8cm,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结合层与所述找平层之间设有阻渗层,所述透水层和所述阻渗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透水层的吸水率为11~13%,所述阻渗层的吸水率为0.8~2.5%,所述结合层中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朝向所述透水层一侧设有进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4~8mm,所述阻渗层中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1~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的厚度范围为6~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赛跑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