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装车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030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装车台,包括底板、固体材料输送带、油罐、鹤管,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固体材料输送带,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的左右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下方设有油罐,所述油罐的右侧设有抽油泵,而抽油泵的后侧还固定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设有鹤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叉车穿过叉车孔将装车台移动到预定位置,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并且防滑纹与护栏还能够有效防止固态物料的滑落;而通过流量计能够有效监测流过鹤管管口的流量,通过液位传感器还能够有效地监测储油仓内部的存油量;通过固体材料输送带与鹤管使得装车台能够兼顾固液两种状态的物料,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A Mobile Load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装车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车台,具体是一种移动式装车台。
技术介绍
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货物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而装车作为货物运输的第一道工序是首要的,如何快速、安全的将货物装到预定车厢是首要问题;而现如今的装车台因为个体过于笨重,难以移动,就算加上移动轮也是差强人意,并且很容易将轮子压坏,白白增加生产成本。并且现如今的装车台大多应用单一,没有兼顾效果,因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装车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装车台,包括底板、固体材料输送带、油罐、鹤管,所述底板整体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底板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为叉车孔,并且所述两叉车孔规格大小相同,但是并不对称设置,所述两叉车孔均贯通底板的前后两侧面;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装车台,包括底板(1)、固体材料输送带(3)、油罐(8)、鹤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整体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底板(1)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为叉车孔(2),并且所述两叉车孔(2)规格大小相同,但是并不对称设置,所述两叉车孔(2)均贯通底板(1)的前后两侧面;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固体材料输送带(3),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3)的左右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5)与第二主动轮(9),所述第二主动轮(9)的高度大于第一主动轮(5)的高度;并且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3)的中间带身位置还均匀固定设有若干辅助轮(7),所述若干辅助轮(7)等高度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装车台,包括底板(1)、固体材料输送带(3)、油罐(8)、鹤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整体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底板(1)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为叉车孔(2),并且所述两叉车孔(2)规格大小相同,但是并不对称设置,所述两叉车孔(2)均贯通底板(1)的前后两侧面;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固体材料输送带(3),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3)的左右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5)与第二主动轮(9),所述第二主动轮(9)的高度大于第一主动轮(5)的高度;并且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3)的中间带身位置还均匀固定设有若干辅助轮(7),所述若干辅助轮(7)等高度间隔设置,并且所述若干辅助轮(7)的转轴(6)的前后两侧均与支撑柱(4)相连接,所述支撑柱(4)与辅助轮(7)的转轴(6)相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固体材料输送带(3)右侧带身的下方设有油罐(8),所述油罐(8)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所述油罐(8)顶端左侧设有加油口(13),所述加油口(13)通过进油管(19)与油罐(8)内部的储油仓(20)相连接,所述储油仓(20)整体为胆囊状结构;所述储油仓(20)的内部底端设有过滤头(23),所述过滤头(23)与抽油泵(15)的抽油管(22)相连接,所述抽油管(22)的右端与抽油泵(15)相连,所述抽油泵(15)固定在底板(1)上,并且紧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徐政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