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面式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70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桌面式一体机,前壳上安装有显示屏以及输入模块;后壳设有衬板;衬板上安装有主板以及散热模组;主板上安装有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数据卡,供电模块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后壳侧部设有与主板连接的接口模块。散热模块采用强迫风冷散热和一体式热管散热模组设计,主板上主要发热器件通过热管将热量传导到机壳侧面的散热鳍片上,通过涡轮风扇将热量排出。提升普通桌面式一体机散热性能,提高运行效率。

A Desktop Integrative Compu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桌面式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桌面式一体机。
技术介绍
桌面式一体机,是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桌面式一体机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桌面式一体机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和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目前,目前的一体机由于内部元件设置较为集中,一体机运行时,电气元件集中散发热量,造成热量集中,无法有效的排出。虽然CPU处理器配置了风扇,但是由于周边均设置了电气元件,在CPU处理器风扇周边形势热量集中,风扇吹出的风也为热风,导致无法正常散热,而且其他电气元件也无法有效的散热,导致一体机整体运行速度慢,进而影响了桌面式一体机的使用体验。而且桌面式一体机在待机状态下散热风扇也需要保持运行状态,对机体内部的电气元件进行持续降温。这样一般需要在整机的供电控制上给散热风扇稳定的供电,并在供电控制上避免波动,持续给散热风扇供电,保证机体在待机时,或者在空闲时,保持一定的散热。这样如何提升普通桌面式一体机散热性能,提高运行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桌面式一体机,包括:机壳以及与机壳可拆卸连接的支架;机壳设有相互连接的前壳和后壳;前壳上安装有显示屏以及输入模块;后壳设有衬板;衬板上安装有主板以及散热模组;主板上安装有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数据卡,供电模块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后壳侧部设有与主板连接的接口模块。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供电模块包括:电源接口27,整流变压器,稳压器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电源接口27连接外电源,电源接口27通过整流变压器,稳压器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给桌面式一体机内部元件供电;供电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电阻R1,开关电源芯片U1,光耦芯片U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1以及MOS管Q3;电源接口(27)通过整流变压器以及稳压器分别与电阻R1第一端和MOS管Q1的G极连接;MOS管Q1的D极与桌面式一体机内部用电元件连接;电阻R18第一端和电阻R20第一端分别接电源;电阻R20第二端通过电容C5与电阻R19第一端连接,电阻R19第二端分别电阻R21第二端和光耦芯片U2二脚连接;电阻R18第二端和电阻R21第一端分别接光耦芯片U2一脚;光耦芯片U2四脚分别接开关电源芯片U1一脚以及通过电阻R12接开关电源芯片U1八脚;光耦芯片U2三脚,开关电源芯片U1五脚,二脚,电容C1第二端,电容C2第二端,电容C3第二端,电容C4第二端,电阻R16第二端以及电阻R17第二端分别接地;电容C3第一端,电容C2第一端,电阻R11第二端以及开关电源芯片U1共同连接;电容C1第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四脚,电阻R13第一端共同连接;电阻R13第二端接接开关电源芯片U1八脚;电阻R11第一端通过二极管D1接供电信号输出模块;电容C4第一端分别接开关电源芯片U1三脚和电阻R15第一端;电阻R15第二端分别接MOS管Q3的S极和电阻R17第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六脚通过电阻R14分别接MOS管Q3的G极电阻R16第一端;MOS管Q3的D极分别与电阻R1第一端和MOS管Q1的G极连接。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主板上设有背光板,光驱卡扣,光驱插座以及存储载板;存储模块固设在存储载板上;存储模块包括硬盘以及光驱;硬盘通过数据线和主板与处理器连接;光驱卡接在光驱卡扣上,光驱与光驱插座通过数据线连接。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采用FTA-处理器,处理器集成存储电路、网络接口、USB接口、VGA接口、音频接口及扩展电路;处理器采用屏蔽线缆连接其他元件,减少内部线缆间的电磁耦合及串扰。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衬板上设有风道;散热模组设置在衬板上部,且设置在风道上;散热模组设有散热鳍片和至少两个涡轮风扇;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数据卡,供电模块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分散的布设在散热模组四周。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后壳底部安装有喇叭,拾音器以及指示灯;后壳侧部设有功能按键、复位键和开机按键。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接口模块包括:太网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USB.接口、耳机接口和麦克接口;太网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USB.接口、耳机接口和麦克接口分别设置在后壳侧部。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固定于前壳内,通过卡扣与前壳相连;显示屏通过屏蔽线缆与主板连接;输入模块包括:指纹读写模块和摄像头,实现数据输入、图像采集及控制操作;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以及数据卡均采用抗振动冲击能力强的贴片元器件封装。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支架设有座体,座体上部连接有立管,立管连接有升降杆;立管与升降杆滑动连接,且通过固定销固定;升降杆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与升降杆转动连接,且固定座与升降杆之间设有顶丝螺钉;固定座设有至少安装孔;机壳通过螺栓与安装孔配合安装在固定座上。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模块采用强迫风冷散热和一体式热管散热模组设计,主板上主要发热器件通过热管将热量传导到机壳侧面的散热鳍片上,通过涡轮风扇将热量排出。提升普通桌面式一体机散热性能,提高运行效率。供电控制模块起到了在外电源波动情况,获取主机上下电过程中,稳定触发MOS管Q1,保证散热风扇供电,保证系统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桌面式一体机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桌面式一体机正面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桌面式一体机背面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桌面式一体机侧面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桌面式一体机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供电控制模块电路图;图7为支架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桌面式一体机,如图1至7所示,包括:机壳以及与机壳可拆卸连接的支架17;支架17设有座体31,座体31上部连接有立管32,立管32连接有升降杆33;立管32与升降杆33滑动连接,且通过固定销固定;升降杆33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座34;固定座34与升降杆33转动连接,且固定座34与升降杆33之间设有顶丝螺钉;固定座34设有至少安装孔;机壳通过螺栓与安装孔配合安装在固定座34上。这样实现了立管32与升降杆33升降移动,可以调节机壳的设置高度,适应使用需要。机壳设有相互连接的前壳1和后壳2;前壳1上安装有显示屏18以及输入模块;后壳2设有衬板7;衬板7上安装有主板8以及散热模组13;主板8上安装有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数据卡16,供电模块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后壳2侧部设有与主板8连接的接口模块28。机壳四角固定有过渡圆角,可对机壳进行有效防护。机壳内部固定显示屏18,上部中间位置是摄像头;显示面板左下角安装有指纹读写模块,可实现数据输入及控制操作。主板模块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桌面式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与机壳可拆卸连接的支架(17);机壳设有相互连接的前壳(1)和后壳(2);前壳(1)上安装有显示屏(18)以及输入模块;后壳(2)设有衬板(7);衬板(7)上安装有主板(8)以及散热模组(13);主板(8)上安装有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数据卡(16),供电模块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后壳(2)侧部设有与主板(8)连接的接口模块(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面式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与机壳可拆卸连接的支架(17);机壳设有相互连接的前壳(1)和后壳(2);前壳(1)上安装有显示屏(18)以及输入模块;后壳(2)设有衬板(7);衬板(7)上安装有主板(8)以及散热模组(13);主板(8)上安装有桥片,存储模块,处理器,内存,显卡,数据卡(16),供电模块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后壳(2)侧部设有与主板(8)连接的接口模块(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式一体机,其特征在于,供电模块包括:电源接口(27),整流变压器,稳压器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电源接口(27)连接外电源,电源接口(27)通过整流变压器,稳压器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给桌面式一体机内部元件供电;供电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电阻R1,开关电源芯片U1,光耦芯片U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1以及MOS管Q3;电源接口(27)通过整流变压器以及稳压器分别与电阻R1第一端和MOS管Q1的G极连接;MOS管Q1的D极与桌面式一体机内部用电元件连接;电阻R18第一端和电阻R20第一端分别接电源;电阻R20第二端通过电容C5与电阻R19第一端连接,电阻R19第二端分别电阻R21第二端和光耦芯片U2二脚连接;电阻R18第二端和电阻R21第一端分别接光耦芯片U2一脚;光耦芯片U2四脚分别接开关电源芯片U1一脚以及通过电阻R12接开关电源芯片U1八脚;光耦芯片U2三脚,开关电源芯片U1五脚,二脚,电容C1第二端,电容C2第二端,电容C3第二端,电容C4第二端,电阻R16第二端以及电阻R17第二端分别接地;电容C3第一端,电容C2第一端,电阻R11第二端以及开关电源芯片U1共同连接;电容C1第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四脚,电阻R13第一端共同连接;电阻R13第二端接接开关电源芯片U1八脚;电阻R11第一端通过二极管D1接供电信号输出模块;电容C4第一端分别接开关电源芯片U1三脚和电阻R15第一端;电阻R15第二端分别接MOS管Q3的S极和电阻R17第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六脚通过电阻R14分别接MOS管Q3的G极电阻R16第一端;MOS管Q3的D极分别与电阻R1第一端和MOS管Q1的G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记斌李伟孙超李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