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娴专利>正文

一种灯罩单元及显示屏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66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罩单元,包括:上顶部、下顶部和底部,所述上顶部位于所述下顶部的上方,所述底部位于所述下顶部的下方,所述上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有侧壁部,所述上顶部、下顶部与所述侧壁部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反光颗粒,所述侧壁部与所述下顶部形成用于容纳发光体的容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灯罩单元的容纳空间和反光颗粒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有效的消耗掉对人体有害的蓝光,从而达到显示屏的亮度柔和、不刺眼,即使长期观看也不累眼的护眼效果。

A lampshade unit and display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罩单元及显示屏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办公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灯罩单元及显示屏罩。
技术介绍
在可视化、共享办公等潮流的推动下,大尺寸、高画质、高灵活度、能搭载互动技术等要求的会议屏渐成趋势,由此带动了液晶平板一体机、小间距LED会议一体机的旺盛需求,尤其是在教育、会议、展览展示等领域,大有替代投影机成为市场主流之势。然而大多液晶平板一体机和小间距LED会议一体机缺少设置显示屏罩的设计,因此,上述一体机出现显示屏的亮度过高、蓝光过多、长时间观看导致观众出现刺眼和累眼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罩单元及显示屏罩,在灯罩单元的发光区域设置反光颗粒,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灯罩单元发射时,利用灯罩单元的容纳空间和反光颗粒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有效的消耗掉对人体有害的蓝光,从而达到显示屏的亮度柔和、不刺眼,即使长期观看也不累眼的护眼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灯罩单元,包括:上顶部211、下顶部213和底部,所述上顶部211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上方,所述底部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下方,所述上顶部211与所述底部之间有侧壁部212,所述上顶部211、下顶部213与所述侧壁部212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反光颗粒,所述侧壁部212与所述下顶部213形成用于容纳发光体11的容纳空间。优选的,所述上顶部211为矩形的平面,所述下顶部213也为矩形的平面,但所述下顶部213的面积小于所述上顶部211的面积,所述上顶部211和所述下顶部213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优选的,所述侧壁部212包括内壁2122和外壁2121,所述内壁2122、所述下顶部213和所述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外壁2121、所述上顶部211、所述下顶部213和所述内壁2122之间形成所述腔体。优选的,所述侧壁部212的外壁2121设置有金属涂层。优选的,所述侧壁部212包括四个侧壁,所述相邻两个侧壁的外壁2121设置有金属涂层,所述所述金属涂层为薄金属片,所述相邻侧壁的外壁2121整体或部分设置有所述薄金属片。一种显示屏罩,包括多行多列的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灯罩单元21排列而成。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罩单元及显示屏罩,利用灯罩单元的容纳空间和反光颗粒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有效的消耗掉对人体有害的蓝光,从而达到显示屏的亮度柔和、不刺眼,即使长期观看也不累眼的护眼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一排显示屏罩的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一排显示屏罩的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一排显示屏罩的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罩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灯罩单元整体为四方体,包括:上顶部211、下顶部213和底部,所述上顶部211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上方,所述底部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下方,所述上顶部211与所述底部之间有侧壁部212,当灯罩单元与显示屏组合一起时,所述底部和侧壁部212与显示屏接触。所述上顶部211、下顶部213与所述侧壁部212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反光颗粒,所述腔体是实心或者是真空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灯罩单元的材质为聚酸脂材料,所述上顶部211与所述下顶部213之间填充有使光线散射的更加均匀的反光颗粒。所述反光颗粒无规则的与聚酸脂材料混合设置在所述上顶部211和所述下顶部213与所述侧壁部212形成的腔体内,所述反光颗粒为高倍矿物质。所述侧壁部212与所述下顶部213形成用于容纳发光体11的容纳空间。所述发光体11发射出的光线在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后,光线通过下顶部213到达反光颗粒层,所述反光颗粒层中的反光颗粒对所述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至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折射和反射后的光线最终到达上顶部211。由于光线本身的特性,显示屏内部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包括人眼可见的可见光之外,还包括对人体有害的蓝光,而可见光波长是400到700纳米,蓝光波长是400到480纳米,蓝光波长较可见光波长短,所述可见光和蓝光均在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反光颗粒的作用下进行反射和折射,以上的反射和折射过程均是对所述可见光和所述蓝光波长的消耗,波长较短的蓝光在上述折射和反射过程中消耗的速度比可见光快,因此发光体的光线最终通过所述上顶部211被人眼所看到时,蓝光已有效的被消耗,从而达到设置所述灯罩单元的显示屏的亮度柔和、不刺眼,即使长期观看也不累眼的护眼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上顶部211为矩形的平面,所述下顶部213也为矩形的平面,但所述下顶部213的面积小于所述上顶部211的面积,所述上顶部211和所述下顶部213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顶部211和所述下顶部213均为平面的正方形。所述正方形平面的上顶部211和正方形平面的下顶部213和侧壁部212形成的腔体为一个规则的正方体,所述反光颗粒设置在所述正方体内,所述下顶部213与侧壁部212形成容纳所述发光体11的容纳空间,所述发光体11发射出光线,所述光线在所述容纳空间散射后被所述腔体的反光颗粒折射和反射,使光线更加均匀柔和且消耗掉有害的蓝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2所示,所述侧壁部212包括内壁2122和外壁2121,所述内壁2122、所述下顶部213和所述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优选的,为增加所述容纳空间的体积,所述下顶部213也可以为向上拱起的曲面,所述外壁2121、所述上顶部211、所述下顶部213和所述内壁2122之间形成所述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反光颗粒。如附图3所示,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发光体11,所容纳空间的高度比所述发光体11的高度高,确保所述发光体的顶部距所述下顶部213有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发光体11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进行散射,能够全面的进入所述腔体内,所述腔体内的反光颗粒对所述光线进行散射和折射,使光线更加均匀柔和。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部212的外壁2121设置有金属涂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侧壁部212包括四个侧壁,所述相邻两个侧壁的外壁2121设置有金属涂层,在所述灯罩单元的相邻两个侧壁设置涂层,保证多行多列的灯罩单元组合设置在一起时,所述灯罩单元的四面均设置有金属涂层。所述所述金属涂层为薄金属片,所述相邻侧壁的外壁2121整体或部分设置有所述薄金属片。所述薄金属片可以对容纳空间和反光颗粒内的光线阻光作用,将所述光线的光路集中在透过所述灯罩单元的容纳空间及设有反光颗粒的腔体内,阻止所述光线透散入其他灯罩单元中,增加所述光线的亮度,减少图像的失真现象。一种显示屏罩,如附图3-5所示,包括多行多列的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灯罩单元21排列而成。所述显示屏罩2可以根据显示屏1的大小或实际需求制作成任意大小的显示屏罩。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罩单元及显示屏罩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部(211)、下顶部(213)和底部,所述上顶部(211)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上方,所述底部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下方,所述上顶部(211)与所述底部之间有侧壁部(212),所述上顶部(211)、下顶部(213)与所述侧壁部(212)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反光颗粒,所述侧壁部(212)与所述下顶部(213)形成用于容纳发光体(11)的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部(211)、下顶部(213)和底部,所述上顶部(211)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上方,所述底部位于所述下顶部(213)的下方,所述上顶部(211)与所述底部之间有侧壁部(212),所述上顶部(211)、下顶部(213)与所述侧壁部(212)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反光颗粒,所述侧壁部(212)与所述下顶部(213)形成用于容纳发光体(11)的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部(211)为矩形的平面,所述下顶部(213)也为矩形的平面,但所述下顶部(213)的面积小于所述上顶部(211)的面积,所述上顶部(211)和所述下顶部(213)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娴
申请(专利权)人:刘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