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39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车体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驱动室的上方设有动力室,动力室的前侧设有急救仓,动力室的上方设有控制仓,控制仓内设有中控电脑,控制仓上方所对应的车体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支撑杆的前侧,支撑板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扬声器和摄像头,支撑杆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控制仓的后侧设有逃生舱,逃生舱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上安设有第二舱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遇险人员的定位、快速到达救援位置、及时实现与遇险人员的沟通及对遇险人员进行救助逃生,有利于进行使用。

A Mine Amphibious Rescue Intelligent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救援
,尤其涉及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开矿采矿过程中,当井下发生险情时,需要对井下进行及时的救援,但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因此险情发生时矿井内会出现水淹、水灾以及塌方堵塞的情况,此时通过传统救援设备进行救援时,会出现遇险人员无法定位、救援设备通过性差难以到达救援位置、不能够及时实现与遇险人员的沟通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所述车体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下方的输出端与底盘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室的上方设有动力室,所述动力室设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驱动马达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动力室的前侧设有急救仓,所述急救仓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上安设有第一舱门,所述动力室的上方设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设有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与蓄电池组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控制仓上方所对应的车体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支撑杆的前侧,所述支撑板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扬声器和摄像头,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所述显示屏、扬声器和摄像头分别与中控电脑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仓的后侧设有逃生舱,所述逃生舱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上安设有第二舱门。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前侧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车体的外侧并安设有钻挖头。优选的,所述急救仓及驱动室的前侧共同设有水仓,所述水仓上靠近动力室的一侧安设有高压泵,所述水仓上部所对应的车体的前侧安设有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与高压泵之间通过水管相连接,所述高压泵与蓄电池组之间通过连接有导线,。优选的,所述探测盘内设置有生命探测器、定位器、信号收发器、音频交互模块,所述生命探测器、定位器、信号收发器、音频交互模块与中控电脑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逃生舱下方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仓,所述辅助仓内固定安设有多级电动伸缩杆,所述多级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朝向车体的外侧并安设有支撑轮,所述多级电动伸缩杆与蓄电池组之间连接有导线。优选的,所述车体外表面两侧的中部固定安设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端的中部安设有打气泵,所述安装盒内安设有气囊,所述打气泵的出气口与气囊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打气泵蓄电池组之间通过连接有导线,所述底盘后侧的输出端安设有螺旋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整个机器人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对遇险人员的位置进行探测,且在向遇险人员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具备水陆两栖功能,且在遇到堵塞时,还可通过钻挖头对堵塞处进行挖掘,并在挖掘后进行继续行进,因此整个机器人可实现对遇险人员的准确定位并快速的到达遇险人员的被困位置,当机器人到达遇险人员所在的位置后,遇险人员可在急救仓内获取急救物资,此时地面人员与遇险人员可通过显示屏、扬声器及摄像头实现交互,并使得地面人员与遇险人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并以此实现地面人员与遇险人员之间的信息的获取,在进一步的救援过程中,遇险人员还可在进入逃生舱,并在机器人的移动下到达地面,因此整个机器人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遇险人员的定位、快速到达救援位置、及时实现与遇险人员的沟通及对遇险人员进行救助逃生,因此整个机器人的智能程度高,有利于在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时进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的主视图。图中:车体1、底盘2、履带3、驱动室4、驱动马达401、减速器5、传动轴6、钻挖头7、动力室8、蓄电池组801、水仓9、高压泵901、水管10、高压喷头11、急救仓12、第一舱门121、控制仓13、中控电脑14、支撑杆15、探测盘16、支撑板17、显示屏18、扬声器19、摄像头20、逃生舱21、第二舱门22、螺旋桨23、辅助仓24、多级电动伸缩杆25、支撑轮26、安装盒27、打气泵28、气囊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1,车体1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2,底盘2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3,车体1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4,驱动室4内设有驱动马达401,驱动马达401下方的输出端与底盘2的输入端相连接,驱动室4的上方设有动力室8,动力室8设有蓄电池组801,蓄电池组801与驱动马达40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蓄电池组801为驱动马达401提供电能的同时,还为整个机器人提供电能,在驱动马达401获得电能时,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并传递至底盘2的履带3处,进而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行走。动力室8的前侧设有急救仓12,急救仓12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1上安设有第一舱门121,急救仓12内氧气补充、救生衣、食物供给和灯光电源等,当机器人到达遇险人员所处的位置后,遇险人员可打开第一舱门121并通过急救仓12获取延续生命的物资。动力室8的上方设有控制仓13,控制仓13内设有中控电脑14,中控电脑14与蓄电池组80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控制仓13上方所对应的车体1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15和支撑板17,支撑板17位于支撑杆15的前侧,支撑板17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18、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支撑杆15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16,显示屏18、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分别与中控电脑14电性连接,控制仓13的后侧设有逃生舱21,逃生舱21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1上安设有第二舱门22,探测盘16内设置有生命探测器、定位器、信号收发器、音频交互模块,生命探测器、定位器、信号收发器、音频交互模块与中控电脑14电性连接,生命探测器能够探测到遇险人员的位置,定位器能够对机器人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此时通过信号收发器来实现地面人员对整个机器人的操控,且在操控音频交互模块的过程中,地面人员可通过摄像头20获得机器人所处的位置的具体画面信息,当到达遇险人员所处的位置后,遇险人员可通过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相地面传递自身的信息,且显示屏18可向遇险人员传递地面的信息,此时通过扬声器19还可实现遇险人员与地面人员间的语音交流,此时在救援人员进入逃生舱21后,机器人可返回至地面,待到达地面后,救援完成。驱动马达401前侧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5,减速器5的输入端连接有传动轴6,传动轴6的另一端延伸至车体1的外侧并安设有钻挖头7,驱动马达401还能够通过减速器5及传动轴6来带动钻挖头7转动,当机器人在行进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2),所述底盘(2)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3),所述车体(1)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4),所述驱动室(4)内设有驱动马达(401),所述驱动马达(401)下方的输出端与底盘(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室(4)的上方设有动力室(8),所述动力室(8)设有蓄电池组(801),所述蓄电池组(801)与驱动马达(40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动力室(8)的前侧设有急救仓(12),所述急救仓(12)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1)上安设有第一舱门(121),所述动力室(8)的上方设有控制仓(13),所述控制仓(13)内设有中控电脑(14),所述中控电脑(14)与蓄电池组(80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控制仓(13)上方所对应的车体(1)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15)和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位于支撑杆(15)的前侧,所述支撑板(17)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18)、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所述支撑杆(15)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16),所述显示屏(18)、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分别与中控电脑(1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仓(13)的后侧设有逃生舱(21),所述逃生舱(21)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1)上安设有第二舱门(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2),所述底盘(2)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3),所述车体(1)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4),所述驱动室(4)内设有驱动马达(401),所述驱动马达(401)下方的输出端与底盘(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室(4)的上方设有动力室(8),所述动力室(8)设有蓄电池组(801),所述蓄电池组(801)与驱动马达(40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动力室(8)的前侧设有急救仓(12),所述急救仓(12)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1)上安设有第一舱门(121),所述动力室(8)的上方设有控制仓(13),所述控制仓(13)内设有中控电脑(14),所述中控电脑(14)与蓄电池组(80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控制仓(13)上方所对应的车体(1)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15)和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位于支撑杆(15)的前侧,所述支撑板(17)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18)、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所述支撑杆(15)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16),所述显示屏(18)、扬声器(19)和摄像头(20)分别与中控电脑(1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仓(13)的后侧设有逃生舱(21),所述逃生舱(21)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1)上安设有第二舱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401)前侧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5),所述减速器(5)的输入端连接有传动轴(6),所述传动轴(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生梁维许猛堂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