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2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由多个从后向前布设于隧道正洞内一侧边墙内侧的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拼接而成,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或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固定于隧道正洞的边墙上,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布设于辅助坑道与隧道正洞的交叉位置处,前后相邻两个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通过一个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连接;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逃生人员借助斜向爬梯爬到高位逃生通道后便能快速移至洞外,并且不会影响隧道正洞内以及辅助坑道与隧道正洞之间的正常通行。

High Escape Platform of Tunnel in Clastic Rock Steep Dip Thrust Water-Rich Fault Z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
技术介绍
断层带是指由主断层面及其两侧破碎岩块以及若干次级断层或破裂面组成的地带。在国内,断面倾角大于45°或30°的高角度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对于穿越倾角大于60°的陡倾逆冲断层的隧道施工难度更大,其中陡倾逆冲断层指断面倾角大于60°的逆冲断层。碎屑岩是指由母岩机械风化产生的矿物和岩石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岩石;其组分除碎屑颗粒外,还有杂基和胶结物。对于碎屑岩地层进行隧道施工时,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当所处地层为富含地下水的富水地层时,岩体破碎为地下水的赋存与富集提供了更有利条件,施工难度非常大,施工中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再加上断层断面倾角大于60°,易造成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与效益。隧道正洞是相对辅助坑道而言的,隧道正洞是需施工成型的隧道洞,对隧道正洞进行施工时,通常需施工辅助坑道,如斜井、隧道横洞、导坑等。在隧道正洞与隧道等洞体的交叉位置处,由于存在多种施工工序交叉,交通拥堵,一旦发生涌水涌砂,洞内作业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逃出洞外,极易造成灾难性后果。因而,对穿越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的隧道(即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进行施工时,所存在的施工风险非常大,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指的是富含地下水且地层为碎屑岩地层的陡倾逆冲断层,需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位逃生系统,在掌子面发生涌水涌砂时,供洞内人员及时、快速逃生,并且不会对通道施工和正常通行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在隧道正洞内布设的多个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拼接形成稳固的高位逃生通道,该高位逃生通道为隧道正洞内的连贯通道,逃生人员借助斜向爬梯爬到高位逃生通道后便能快速移至洞外,并且不会影响隧道正洞内以及辅助坑道与隧道正洞之间的正常通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由多个从后向前布设的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拼接而成,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均沿隧道正洞的纵向延伸方向布设且其均布设于隧道正洞的一侧边墙内侧;所述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或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和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均位于隧道正洞内;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固定于隧道正洞的边墙上,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所固定的边墙为逃生通道固定边墙;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布设于辅助坑道与隧道正洞的交叉位置处,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位于辅助坑道洞口外侧,所述辅助坑道洞口为辅助坑道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相交的洞口,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通过一个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连接;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包括多个沿隧道正洞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的高位逃生通道支架和一个支撑于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上且供逃生人员行走的边墙侧人行平台,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均固定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上且其组成供边墙侧人行平台支撑的隧道纵向支撑体系,每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均布设于其所处位置处隧道正洞的隧道横断面上;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与对隧道正洞内仰拱进行填充的正洞仰拱填充层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m;每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的内侧均支立有一个斜向爬梯,斜向爬梯底部支撑于正洞仰拱填充层上且其上部支撑于高位逃生通道支架上;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最靠近所述辅助坑道洞口的一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为洞口侧支架;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所述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包括两个均能由内向外进行翻转的翻转支架,每个所述翻转支架的外端均以铰接方式与一个所述洞口侧支架连接;两个所述翻转支架拼装组成连接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的逃生支架。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和翻转支架均为型钢支架。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翻转支架包括洞口侧人行平台和固定支撑于洞口侧人行平台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两个所述洞口侧人行平台拼接成连接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之间的拼接式人行平台,所述拼接式人行平台的长度与连接于其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之间的净距相同,所述洞口侧人行平台的外端以铰接方式与一个所述洞口侧支架连接。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和洞口侧人行平台均为长方形平台。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翻转支架中支撑架的数量为一个,该支撑架支撑于洞口侧人行平台的内端底部。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洞口侧人行平台包括承重框架和支撑于所述承重框架上的洞口侧人行平板,所述承重框架的外端以铰接方式与一个所述洞口侧支架连接,所述支撑架支撑于所述承重框架的内端底部。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中的两个所述翻转支架分别为布设于所述辅助坑道洞口左右两侧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所述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还包括两根拉动翻转支架由内至外进行翻转的翻转拉绳、一个布设于所述辅助坑道洞口左侧的下导向滑轮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辅助坑道洞口左右两侧的左上导向滑轮和右上导向滑轮,所述左上导向滑轮布设于所述左侧支架的左上方,所述右上导向滑轮布设于所述右侧支架的右上方,所述下导向滑轮布设于所述左侧支架的左上方且其布设于左上导向滑轮的正下方;一根所述翻转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右侧支架内端且其另一端经右上导向滑轮和左上导向滑轮后与卷扬机连接,另一根所述翻转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左侧支架内端且其另一端经下导向滑轮后与卷扬机连接,所述卷扬机布设于所述辅助坑道洞口左侧的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上。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包括呈竖直向布设的三角支架和固定在三角支架内侧上部的竖向档杆,所述三角支架包括水平支撑杆以及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杆内外两侧下方的内侧斜向支杆和外侧斜向支杆,所述内侧斜向支杆的上端支撑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内端下方,所述外侧斜向支杆的上端支撑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外端下方,所述内侧斜向支杆和外侧斜向支杆的下端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外侧斜向支杆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固定有多个锚固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上的锚固钢筋,多个所述锚固钢筋与三角支架和竖向档杆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每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的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杆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其组成纵向支撑平台,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支撑于所述水平支撑平台上。上述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是: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还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纵向栏杆,所述纵向栏杆所施工隧道正洞的纵向延伸方向布设,多个所述纵向栏杆均呈平行布设;每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的多个所述竖向档杆组成竖向围护骨架;多个所述纵向栏杆均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由多个从后向前布设的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拼接而成,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均沿隧道正洞(1)的纵向延伸方向布设且其均布设于隧道正洞(1)的一侧边墙内侧;所述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或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和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均位于隧道正洞(1)内;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固定于隧道正洞(1)的边墙上,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所固定的边墙为逃生通道固定边墙;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布设于辅助坑道(2)与隧道正洞(1)的交叉位置处,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位于辅助坑道洞口外侧,所述辅助坑道洞口为辅助坑道(2)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相交的洞口,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通过一个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连接;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包括多个沿隧道正洞(1)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的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和一个支撑于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上且供逃生人员行走的边墙侧人行平台(4),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均固定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上且其组成供边墙侧人行平台(4)支撑的隧道纵向支撑体系,每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均布设于其所处位置处隧道正洞(1)的隧道横断面上;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4)与对隧道正洞(1)内仰拱进行填充的正洞仰拱填充层(5)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m;每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的内侧均支立有一个斜向爬梯(13),斜向爬梯(13)底部支撑于正洞仰拱填充层(5)上且其上部支撑于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上;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最靠近所述辅助坑道洞口的一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为洞口侧支架;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所述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包括两个均能由内向外进行翻转的翻转支架(6),每个所述翻转支架(6)的外端均以铰接方式与一个所述洞口侧支架连接;两个所述翻转支架(6)拼装组成连接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的逃生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由多个从后向前布设的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拼接而成,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均沿隧道正洞(1)的纵向延伸方向布设且其均布设于隧道正洞(1)的一侧边墙内侧;所述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或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和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均位于隧道正洞(1)内;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固定于隧道正洞(1)的边墙上,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所固定的边墙为逃生通道固定边墙;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布设于辅助坑道(2)与隧道正洞(1)的交叉位置处,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位于辅助坑道洞口外侧,所述辅助坑道洞口为辅助坑道(2)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相交的洞口,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通过一个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连接;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包括多个沿隧道正洞(1)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的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和一个支撑于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上且供逃生人员行走的边墙侧人行平台(4),多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均固定于所述逃生通道固定边墙上且其组成供边墙侧人行平台(4)支撑的隧道纵向支撑体系,每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均布设于其所处位置处隧道正洞(1)的隧道横断面上;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4)与对隧道正洞(1)内仰拱进行填充的正洞仰拱填充层(5)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m;每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的内侧均支立有一个斜向爬梯(13),斜向爬梯(13)底部支撑于正洞仰拱填充层(5)上且其上部支撑于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上;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最靠近所述辅助坑道洞口的一个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为洞口侧支架;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为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所述可开启式逃生通道节段包括两个均能由内向外进行翻转的翻转支架(6),每个所述翻转支架(6)的外端均以铰接方式与一个所述洞口侧支架连接;两个所述翻转支架(6)拼装组成连接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洞体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之间的逃生支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逃生通道支架(3)和翻转支架(6)均为型钢支架。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6)包括洞口侧人行平台(6-1)和固定支撑于洞口侧人行平台(6-1)底部的支撑架(6-2),所述洞口侧高位逃生通道节段中两个所述洞口侧人行平台(6-1)拼接成连接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4)之间的拼接式人行平台,所述拼接式人行平台的长度与连接于其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4)之间的净距相同,所述洞口侧人行平台(6-1)的外端以铰接方式与一个所述洞口侧支架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侧人行平台(4)和洞口侧人行平台(6-1)均为长方形平台。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碎屑岩陡倾逆冲富水断层带隧道高位逃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6)中支撑架(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辉王存宝段锋李瑛胡晓辉李奕郑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