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374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包括车门侧铰链、车身侧铰链和中间铰链,车门侧铰链通过第一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车身侧铰链通过第二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所述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铰链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侧铰链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设有间歇式联动机构。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背门开启角度较小的问题。

Connecting rod interlocking hinges for automobile back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连接设备
,具体为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
技术介绍
现在有的汽车的背门采用平开的方式设置,在开启过程中,背门没有高度的变化,从而方便开启和关闭,具体是通过在背门与车身之间连接铰链来实现的。现有的铰链一般使背门开启的角度在90°—180°之间,于是,背门开启后会形成沿车身向外伸出的悬挑结构,这样一来会影响汽车使用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背门开启角度较小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包括车门侧铰链、车身侧铰链和中间铰链,车门侧铰链通过第一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车身侧铰链通过第二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所述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铰链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侧铰链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设有间歇式联动机构。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汽车背门与车门侧铰链连接固定,车身侧铰链与车身连接固定,车门侧铰链、中间铰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四连杆机构,车身侧铰链、中间铰链、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组成四连杆机构。当汽车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共线,即车身侧铰链、中间铰链、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不能发生相对转动;而此时,车门侧铰链、中间铰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处于常规状态,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开启车门时,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发生相对转动,随着车门侧铰链的转动,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逐渐共线,从而使车门侧铰链停止绕中间铰链转动,实现了车门较小角度的开启。当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共线的时候,第二连杆通过间歇式联动机构带动第四连杆转动,使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车身侧铰链、中间铰链、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不在处于死点位置,使中间铰链可以围绕车身侧铰链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车门侧铰链随中间铰链一起围绕车身侧铰链转动,实现了增大车门的开启角度的目的。进一步,所述间歇式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第一拨块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第二拨块与第四连杆固定连接,第一拨块与第二拨块离合配合。将第一拨块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使第一拨块与第二连杆可以一起转动;将第二拨块与第四连杆固定连接,使第二拨块与第二连杆可以一起转动,于是,当第一拨块与第二拨块接触的时候,可以实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的联动。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使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保持共线的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共线的时候,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车门侧铰链和中间铰链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此时的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于是,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具有保持共线的趋势,可以使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共线时的状态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扭簧的结构比较简单,方便进行设置,并且,可以将扭簧的螺旋状部分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的回转轴线同轴设置,进而可以实现减少对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设有使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保持共线的第二弹性件。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可以使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共线时的状态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扭簧的结构比较简单,方便进行设置,并且,可以将扭簧的螺旋状部分与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铰接处的回转轴线同轴设置,进而可以实现减少对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所述第一拨块与第二连杆一体成型。有利于保证第一拨块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一步,所述第二拨块与第四连杆一体成型。有利于保证第二拨块与第四连杆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实施例在汽车背门关闭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汽车背门绕第一转轴开启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汽车背门绕第二转轴开启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门连接部1、第一转轴2、车门连杆连接部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一拨块6、中间铰链7、第二拨块8、第四连杆9、第三连杆10、车身连杆连接部11、第二转轴12、车身连接部1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包括车门侧铰链、车身侧铰链和中间铰链7。车门侧铰链包括车门连接部1和车门连杆连接部3,车门连接部1与车门连杆连接部3形成一体式的L形。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7的一端铰接,具体为车门连接部1与车门连杆连接部3之间的转折处设有第一销孔,中间铰链7的端部设有与第一销孔同轴的第一连接孔,第一销轴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一连接孔内,第一销轴与第一销孔转动配合,第一销轴与第一连接孔过盈配合,从而实现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7的铰接。车门连杆连接部3远离车门连接部1的一端与中间铰链7之间设有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第二连杆5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与车门连杆连接部3铰接,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7铰接,于是,车门侧铰链、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和中间铰接形成四连杆机构。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的铰接处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优选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杆4焊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焊接。第二连杆5上一体成型有第一拨块6。车身侧铰链包括车身连接部13和车身连杆连接部11,车身连接部13与车身连杆连接部11一体成型。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7的另一端铰接,具体为车身连接部13与车身连杆连接部11之间的转折处设有第二销孔,中间铰接上设有与第二销孔同轴的第二连接孔,第二销轴插入第二销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第二销轴与第二销孔转动配合,第二销轴与第二连接孔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了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7的铰接。车身连杆连接部11远离车身连接部13的一端与中间铰链7之间设有第三连杆10和第四连杆9,第三连杆10的一端与第四连杆9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杆连接部11铰接,第四连杆9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7铰接。第三连杆10与第四连杆9的铰接处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优选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第三连杆10焊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9焊接。第四连杆9上一体成型有第二拨块8,第二拨块8与第一拨块6离合配合,当第一拨块6与第二拨块8接触并相对滑动的时候,可以实现第二连杆5与第四连杆9沿相同方向进行转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汽车背门与车门侧铰链的车门连接部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车身侧铰链的车身连接部13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固定。当车门关闭在车身上时,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处于夹角较小的状态,此时的车门侧铰链可以绕中间铰链7进行转动;同时,第三连杆10与第四连杆9处于共线状态,此时,车身侧铰链、中间铰链7、第三连杆10和第四连杆9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7不能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拨块6与第二拨块8处于分离状态。当开启车门的时候,如图2所示,车门侧铰链首先随车门一起绕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包括车门侧铰链、车身侧铰链和中间铰链,车门侧铰链通过第一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车身侧铰链通过第二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铰链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侧铰链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设有间歇式联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包括车门侧铰链、车身侧铰链和中间铰链,车门侧铰链通过第一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车身侧铰链通过第二销轴与中间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铰链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车身侧铰链与中间铰链之间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侧铰链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中间铰链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设有间歇式联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互锁型汽车背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第一拨块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第二拨块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永川区中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