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98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咽喉科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其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垫体,垫体设有呈前后排列在垫体上部的第一凹槽、突起部、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突起部、第二凹槽设置在垫体的中心线上,第一凹槽设置在垫体的前部,第二凹槽设置在垫体的后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呈前后设置,突起部设置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第一凹槽从突起部向垫体的前部倾斜,第二凹槽从突起部向垫体的后部倾斜。本方案提供一种新型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手术过程中通过该护垫有效承托、固定和保护病人肩膀、颈椎和枕部,避免长时间头部后仰带来的颈、肩部肌肉、关节疲劳和褥疮。

A pad for otorhinolaryngology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鼻咽喉科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
技术介绍
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在做耳鼻咽喉手术的时候,传统做法是在患者头颈部垫上一小枕起支撑作用,耳鼻咽喉科检查检查时,由于普通小棉枕缺乏适当的硬度和适宜的角度,对头颈部缺乏固定支撑措施,仅凭着患者的意志力是难以长时间保持理想体位,如稍有不慎牵拉到颈前切口就会引起疼痛,另外,因长时间保持该体位,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头痛,颈肩肌肉酸痛和僵硬等不适症状,同时时常常会因为头部的无意识摆动影响检查,给医生检查带来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结合以上现有的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手术过程中通过该护垫有效承托、固定和保护病人肩膀、颈椎和枕部,避免长时间头部后仰带来的颈、肩部肌肉、关节疲劳和褥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其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垫体,所述的垫体设有呈前后排列在垫体上部的第一凹槽、突起部、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突起部、第二凹槽设置在垫体的中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凹槽设置在垫体的前部,所述的第二凹槽设置在垫体的后部,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呈前后设置,所述的突起部设置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的第一凹槽从突起部向垫体的前部倾斜,所述的第二凹槽从突起部向垫体的后部倾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垫体包括沿垫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垫体、右垫体,所述的左垫体、右垫体相互连接,所述的左垫体、右垫体均呈卵形状,所述的左垫体、右垫体的左右截面的面积分别从突起部往垫体的前、后部逐渐减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倾斜度小于第二凹槽的倾斜度,所述的第一凹槽的长度大于第二凹槽的长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垫体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水纤维织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病人平躺时垫体置于人体颈项部下方,第一凹槽对应人体肩部下方,可有效固定并承托肩膀、颈部,突起部可承托颈项部,避免在颈项部后仰时悬空,失去支撑,第二凹槽对应病人枕部后突起,可承托并固定人体枕部,使头向后仰,在手术过程中有效承托、固定和保护病人肩膀、颈椎和枕部,避免长时间头部后仰带来的颈、肩部肌肉、关节疲劳和褥疮。本技术用于:耳鼻咽喉科中医生对病人的检查和手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其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垫体1,所述的垫体1设有呈前后排列在垫体1上部的第一凹槽2、突起部3、第二凹槽4,所述的第一凹槽2、突起部3、第二凹槽4设置在垫体1的中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凹槽2设置在垫体1的前部,所述的第二凹槽4设置在垫体1的后部,所述的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4呈前后设置,所述的突起部3设置在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之间,所述的第一凹槽2从突起部3向垫体1的前部倾斜,所述的第二凹槽4从突起部3向垫体1的后部倾斜。病人平躺时垫体1置于人体颈项部下方,第一凹槽2对应人体肩部下方,可有效固定并承托肩膀、颈部,突起部3可承托颈项部,避免在颈项部后仰时悬空,失去支撑,第二凹槽4对应病人枕部后突起,可承托并固定人体枕部,使头向后仰,在手术过程中有效承托、固定和保护病人肩膀、颈椎和枕部,避免长时间头部后仰带来的颈、肩部肌肉、关节疲劳和褥疮。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垫体1包括沿垫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垫体5、右垫体6,所述的左垫体5、右垫体6相互连接,所述的左垫体5、右垫体6均呈卵形状,所述的左垫体5、右垫体6的左右截面的面积分别从突起部3往垫体1的前、后部逐渐减小。垫体1通过设置呈卵形状的左垫体5、右垫体6连接而成,使得左垫体5、右垫体6与人体的接触更加弥合,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在满足对病人承托的前提下,减少护垫的制作材料,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凹槽2的倾斜度小于第二凹槽4的倾斜度,所述的第一凹槽2的长度大于第二凹槽4的长度。第一凹槽2对应人体肩部下方,第二凹槽4对应病人枕部后突起,在人体结构上,病人平躺时肩部与病床的间隙小于枕部后突起与病床之间的间隙,并且枕部后突起与颈部之间的倾斜角度大于肩部与颈部之间的倾斜度,使得护垫对人体的承托更加稳定,使得护垫与人体的接触面更加大,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垫体1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水纤维织物。采用防水纤维织物制作,便于护理人员更换和清洗。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其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垫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体(1)设有呈前后排列在垫体(1)上部的第一凹槽(2)、突起部(3)、第二凹槽(4),所述的第一凹槽(2)、突起部(3)、第二凹槽(4)设置在垫体(1)的中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凹槽(2)设置在垫体(1)的前部,所述的第二凹槽(4)设置在垫体(1)的后部,所述的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4)呈前后设置,所述的突起部(3)设置在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之间,所述的第一凹槽(2)从突起部(3)向垫体(1)的前部倾斜,所述的第二凹槽(4)从突起部(3)向垫体(1)的后部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咽喉科手术用护垫,其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垫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体(1)设有呈前后排列在垫体(1)上部的第一凹槽(2)、突起部(3)、第二凹槽(4),所述的第一凹槽(2)、突起部(3)、第二凹槽(4)设置在垫体(1)的中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凹槽(2)设置在垫体(1)的前部,所述的第二凹槽(4)设置在垫体(1)的后部,所述的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4)呈前后设置,所述的突起部(3)设置在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之间,所述的第一凹槽(2)从突起部(3)向垫体(1)的前部倾斜,所述的第二凹槽(4)从突起部(3)向垫体(1)的后部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明陈昕林枫周晓娓刘秋玲谢雪颜黄俏萍邹团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