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1776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重金属钝化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养护后种植第一农作物,然后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施加重金属活化剂,再然后施加钝化剂,种植第二农作物后,先施加重金属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淋失风险,同时避免重金属富集于农作物内,而后再施用重金属活化剂,种植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植物根系未覆盖范围内土壤中的重金属由于重金属钝化剂的存在保持低淋失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植物富集技术和施加重金属钝化剂的方法既可以从根本上去除重金属的问题,又可以在种植作物时对重金属进行钝化处理,提高了土壤的使用效率。

A remediation method for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farmlan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重金属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数的82.8%,而造成无机污染的主要物质为镉(7.0%)、镍(4.8%)、砷(2.7%)、铜(2.1%)、汞(1.6%)、铅(1.5%)、铬(1.1%)和锌(0.9%),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铅500万吨,铜340万吨,汞1.5万吨,锰1500万吨,镍100万吨,且污染仍在不断加剧。我国重金属超标耕地土壤占总耕地土壤面积的19.4%,总面积达2500万公顷,且多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造成减产等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且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经食物链层层富集,可传递至人类体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土壤重金属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治理和恢复的难度较大,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农作物前先将重金属钝化剂与土壤翻耕10‑30cm混合均匀,养护12‑17天;春茬时期,种植第一农作物,待所述第一农作物收获后,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施用重金属活化剂;秋冬茬前收获超富集植物,然后再施加重金属钝化剂,翻耕10‑30cm混合均匀,养护12‑17天;秋冬茬时期,种植第二农作物,收获所述第二农作物后,种植超富集植物的同时施加重金属活化剂或休耕至来年春茬前;其中,所述超富集植物包括香根草、蓖麻、东南景天、龙葵、忍冬或密毛蕨;所述第一农作物包括小麦、蚕豆、玉米或大豆;所述第二农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薯、谷子、花生或烟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农作物前先将重金属钝化剂与土壤翻耕10-30cm混合均匀,养护12-17天;春茬时期,种植第一农作物,待所述第一农作物收获后,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施用重金属活化剂;秋冬茬前收获超富集植物,然后再施加重金属钝化剂,翻耕10-30cm混合均匀,养护12-17天;秋冬茬时期,种植第二农作物,收获所述第二农作物后,种植超富集植物的同时施加重金属活化剂或休耕至来年春茬前;其中,所述超富集植物包括香根草、蓖麻、东南景天、龙葵、忍冬或密毛蕨;所述第一农作物包括小麦、蚕豆、玉米或大豆;所述第二农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薯、谷子、花生或烟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剂为改性蛭石、改性生物炭和改性海泡石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钝化剂的用量为50-150kg/亩。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包括腐植酸、聚天门冬氨酸、聚谷氨酸、衣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祺郭丽莉熊静李书鹏何玮淑宋倩王蓓丽阎思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